2005年第一屆深圳雙年展,24歲的陳澤濤從深圳大學建筑系畢業(yè)不久,那次他作為觀眾參觀了展覽。2011年,荷蘭貝爾拉格學院負笈歸來不久的陳澤濤參加了第四屆深雙一百萬保障房概念競賽并獲綜合獎銀獎;2013年陳澤濤主持的第五屆深雙主場館改造設計獲組委會特別獎,城間城項目被推薦參加慕尼黑設計周。
Q:對公眾來說,認識到你還是通過2013年的“深雙”,很多人會問,奧雷為什么會邀請像你這么年輕的建筑師參加雙年展主場館改造?
A:這個項目對我們來說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最好的一屆深圳雙年展里面,最重要的一個場館,既是主場館又是開幕式現(xiàn)場。
奧雷找我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在荷蘭讀書的時候就已經(jīng)認識他,另外就是我去年參加了深圳大鵬新區(qū)下沙片區(qū)城市設計國際競賽,他是評委,他看過我們的方案,又上公司網(wǎng)站看了我們之前的作品,加上我在上一屆雙年展上向他介紹過我參加一百萬保障房概念競賽獲綜合獎銀獎的作品,那次他也做了一個“住宅的使命”,可能那時候給他留下了印象,他專門來我們公司參觀了,后來就邀請我們進去做了,當時參加的有十幾家單位,都是世界性的事務所,我也不抱什么期望。我們當時被分到主場館這一組,這組里面有一個巴西建筑師,特別有激情,特別有想法,我也受他感染,主場館改造的想法其實是我們一起討論出來的,甚至可以說主要概念還是他提出來的,當然我也跟他一起完善了很多東西。最后因為他來工作五天就走了,剩下的全都是我們在做,落實各種細節(jié)、節(jié)點,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奧雷的策展理念,改造理念,對我影響還是挺大的。
Q:你在這屆深雙B館還有一個作品“城間城”后來被推薦參加了慕尼黑設計周?
A:對,“城間城”其實是張之揚要求我做的,他是深圳的分策展人,我回國后張之揚對我影響、幫助也挺大的,他當時找一些深圳的年輕事務所來做,他給了我這么一個機會,我們就去表現(xiàn)吧,雖然一家才拿一萬塊錢,但我們投入了差不多十個人,拿出了兩個月時間,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就是我們有了展示平臺。做完這個項目之后連孟巖都認識我了,他當時也是評委,他投了我們票,他說我們做的不錯。
Q:從你的角度看,這樣的一個城市雙年展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在哪里?
A:深圳很聰明,很多地方辦展就只是辦展,它跟城市發(fā)生互動關系的機率不是很高。但是深圳雙年展對城市或者對某個特定片區(qū)的推動是非常大的。我們八年前來這里辦公的時候,這里連吃飯的地方也沒有,但是雙年展一屆、二屆、三屆地在這里辦,還不止是雙年展,后面還有各種創(chuàng)意文化事件各種設計展覽,持續(xù)去激發(fā)和推動一個地方,你現(xiàn)在看看這個地方,完全是深圳最好的一張名片了。那它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展覽了,是通過文化事件激活城市的一種策略,這個策略目前來說是成功的,先是華僑城,后來是市民中心的可能性利用,現(xiàn)在是蛇口,據(jù)說下一屆也在蛇口,來繼續(xù)激活這個地區(qū),如果不是雙年展,不是奧雷·伯曼這般解讀,蛇口的歷史會被挖掘的這么深刻嗎?沒錯,它是改革開放的先驅(qū),可是近年來它早就被邊緣化了,通過雙年展,蛇口重新回到舞臺中央。所以我說它的通過文化事件激活城市的功能是深雙區(qū)別于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雙年展的最大特點。
鹿特丹建筑雙年展也很關注城市建筑之間的關系,但鹿特丹雙年展的問題是,雖然整個城市很有創(chuàng)意和活力,但是資金嚴重不足,政府支持度也不是那么高,每屆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都不是很大,變的有點小眾,還是太專業(yè)化,太小圈子了。那里參觀的人群可能還沒有深圳多呢,深圳起碼上一屆雙年展和這一屆雙年展,市民參與的挺多,而且越來越多。市民覺得不是在看一個枯燥的展覽,而是體驗到樂趣了,這一點很重要。
威尼斯雙年展對威尼斯來說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威尼斯是一個旅游城市。就好像你去“世界之窗”,如果沒有表演的話,你覺得還是差很多。當威雙變成這樣一個事件,變成整個城市最重要的文化活動,可想而知整個城市對它的支持度有多高。它已經(jīng)變成了全世界的展覽,不像鹿特丹建筑雙年展可能就是荷蘭人去看,而威雙是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必須要去看的一個展覽,不管是專門去也好,還是路過,好像覺得去威尼斯不看雙年展就跟沒去過一樣。而且威尼斯雙年展每年固定在一個地方,它的國家館都是讓各國的大師級建筑師來設計,都是非常好的建筑作品。所以就算不去看雙年展,看看這些建筑也很值得,再加上威尼斯本身就是最有風情的水城。去一個地方,體驗的東西如此豐富多樣,包含這么多信息和內(nèi)容,在全世界范圍都是難以復制的,可以說不可替代。
Q:雙年展對你個人的職業(yè)生涯有影響嗎?
A:毫無疑問影響很大,2011年參與第四屆深圳雙年展保障房概念競賽,確立了我們的一個方向。我曾經(jīng)說過,保障房競賽是我們公司第一個有立場的項目,以前的項目可以說有概念、有策略、有想法,但這是第一次有立場。有立場就不一樣了,我們完全不跟隨任務書走,天馬行空,把我們覺得對的事情表達出來。很多評委支持我們,當然也有評委反對的,覺得蓋在路上不可能,但是我們的這個立場、這個方向,引發(fā)了討論甚至爭論,引起了包括政府官員在內(nèi)的各種關注,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