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草
十萬殘荷。剛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心里一驚。十萬之多,該是多少呢?季羨林在《清塘荷韻》中說:樓前有清塘數(shù)畝。我疑惑,那么每年秋,可真的有殘荷十萬?
一夜西風緊,落葉飛花,大雁南去。池里的荷花,十之八九花落葉殘,滿池浮萍浮在水面。很多人不喜歡這樣的畫面,蕭瑟,敗落,頹廢?!都t樓夢》第四十回中,寶玉嫌“破荷葉可恨”,嚷嚷著要拔掉。黛玉阻止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歡他的那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殘荷聽雨,這種意境不是每個人都能消受得起的。雨打殘荷,好比雪上加霜,清冷,孤單,凄涼。迂回婉轉,惆悵落滿心頭,個中滋味只有個中人才能懂得、享受。
我沒有黛玉的心境,自然無法體味其中的妙處。我喜歡作家冰心筆下的“荷葉媽媽”。昨夜還是菡萏的紅蓮,今晨卻開滿了,不想被繁密的雨點打的左右歪斜。正為紅蓮擔心時,一個大荷葉,慢慢傾側下來,覆蓋在紅蓮上面。
想來自然界的萬物都是一樣的。草木亦有情,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彼此之間的愛和對生命的熱愛。
細細想來,荷的三味,恰恰應對了人的一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好比人之童年。新荷初綻水面。嫩綠的葉子似沉睡的眼睛剛剛睜開,欣喜而好奇地注視著這個世界。一如人之童年,純真快樂。眼睛里滿是陽光的碎影,泛著光澤。不知人間愁苦為何?用豐盈和向上來詮釋生命的起始。
“迨至菡萏成花”,是明朝李漁的詩句。菡萏成花,是說一個花骨朵開至鼎盛,好比人的青壯年時期,綠葉舒展,花朵艷艷,盡情地綻放生動與美麗。人生至此,不能說看透世事,但也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去掉浮躁,留下沉穩(wěn),剩下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果實,人生至此漸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開闊地。
“留得殘荷聽雨聲”,自然是李商隱的名句。殘荷聽雨,好比人之晚年,經(jīng)歷了風霜雨雪,經(jīng)歷了春華秋實,亭亭的蓮花,碧綠的荷葉,經(jīng)過季節(jié)的淘洗,變得干凈、寵辱不驚。殘荷聽雨,懂得的人,自然能體會其中的妙處。破敗只是一種表象,生命的柔韌和厚度,這時節(jié)才最能體現(xiàn)。
禪荷三味,是一個過程,濃濃淡淡都是人生。十萬殘荷,是給懂得的人欣賞、品味的。懂得是起承轉合之間的因果。愛是因,愛也是果。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