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璐
“快的打車”軟件是我國推出的第一款打車軟件,它是一款立足于LBS(地理位置)的O2O(線上到線下)打車應(yīng)用。這款軟件主要服務(wù)于出租車司機與打的乘客,出租車司機通過接通這個軟件來減少空跑率,打的乘客通過這個軟件可以更加迅速打到車。
目前,快的打車占全國打車APP行業(yè)整體市場份額的41.8%,位居行業(yè)第一,被譽為“打車神器”。那么,快的打車真的有那么神嗎?為此,記者親自做了體驗,以探究快的打車是否真能快捷方便地服務(wù)于出租車司機與乘客。
快的打車并沒有“超乎想象的快”
2014年1月6日下午5點40分,記者在長沙市解放西路61號,蔡鍔中路東面叫車前往長沙市一中。
記者打開手機上的“快的打車”服務(wù),按系統(tǒng)提示輸入手機號碼獲取驗證碼,輸入起點與終點位置后,點擊開始打車。隨后“快的打車”將信息發(fā)送至附近超過100輛裝有該軟件的出租車上。
5分鐘過去后,沒有出租車搶訂單,于是軟件自動取消。記者開始進行第二次下訂單。
又過了2分鐘,快的軟件提示可以加價5元、10元、15元、20元下單,于是記者選擇加價5元。3分鐘過去后,記者再加價5元,共加價10元下單,隨后軟件頁面上顯示有一輛出租車搶拍成功,的哥隨后與記者電話確認。
然而當(dāng)記者乘上出租車時,已到6點,這意味著記者從下訂單到成功打的花了20分鐘。在這期間,還有5輛空的經(jīng)過。最后記者共支付23元打車費,“快的軟件”還獎勵記者和司機每人10元話費。
該出租車車主蔡師傅說道:“市內(nèi)短程,一般乘客加價10元我們才會去搶單,并且乘客要在我們附近2公里內(nèi)。”
經(jīng)常使用“快的打車”軟件的小陳說:“我一般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使用這款軟件,因為這個時間段比較難打車。在這個時間段打車一般都要加價,有的時候甚至加到20元。而且這個時間段交通擁堵,等車時間比坐車時間還長?!?/p>
長沙市出租車司機傅某說:“雖然我車上安裝了這個軟件,但是我從來沒有使用過它,我認為它沒有用。因為遠程的乘客很難搶到,而市內(nèi)的短途生意一般我們不搶,本來短途生意就好,我們怎么可能會放空2、3公里去接一個短途乘客。除非客戶愿意至少加價10元?!?/p>
事實上,記者也確實沒能體驗到“快的軟件”所說的“超乎想象的快”,而是感覺不管是從時間還是從金錢上來看,都不怎么劃算。
同類軟件乘勢而上,打車軟件競爭空前激烈
2013年4月,“快的打車”獲得阿里巴巴、經(jīng)緯創(chuàng)投1千萬美金的A輪融資;2013年8月,“快的打車”與支付寶合作,在軟件上接入支付寶,解決打車費用線上支付問題:2013年11月,“快的”打車收購上海本土打車軟件“大黃蜂”,作為投資方的阿里巴巴宣布,將連同其它財務(wù)投資人一起注資近億美元支持“快的打車”的發(fā)展:
目前,“快的軟件”在國內(nèi)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41.8%,理所當(dāng)然成為了打車軟件行業(yè)的“一哥”。而另一款打車軟件——“滴滴打車”的市場競爭力也不可小覷。
2014年1月3日,“滴滴打車”與微支付宣布合作,實現(xiàn)“滴滴”和微支付的“移動打車支付”模式。1月6日,“滴滴打車”又獲得來自中信產(chǎn)業(yè)基金和騰訊等公司共1億美元的投資。
一時間,“快的”與“滴滴”的搶奪市場大戰(zhàn)全面展開。滴滴打車近期還將有計劃地推出后期(推廣返現(xiàn))活動,“滴滴打車”CEO劉峰說:“活動力度非常大,差不多還要一周才正式上線。”
面對“滴滴打車”的“發(fā)招”,“快的打車”并未接應(yīng),而是繼續(xù)燒錢開拓北京市場。2014年,兩大巨頭打車軟件的競爭將會空前激烈。
隨著行業(yè)的升溫,自從快的打車軟件推出之后,國內(nèi)先后推出多款打車軟件。但是許多軟件如“搖搖招車”、“嘟嘟叫車”、“百米”等,由于沒有投資方支持,不得不退出競爭舞臺。
“快的打車”盈利路在何方
為了推廣軟件,提高市場份額,“快的打車”采取了許多補貼方式來吸引的士司機和乘客。每一位使用“快的打車”軟件并成功打到車的乘客,“快的打車”都會送出最多2000分(相當(dāng)于10元)話費的抽獎,同時,“快的打車”每天還會給開啟快的軟件達6小時的出租車司機5元錢獎勵。并且“快的打車”每天會抽取一部分免費訂單,并且免單對乘客和司機是雙向的,價格限制在200元以內(nèi),比如此次打的是50元,觸動免單后,乘客和司機各得50塊錢。
另外,為了促成成交,確保每個乘客的需求盡可能得到滿足,對于乘客的需求超過10分鐘沒有司機響應(yīng)的,快的打車會自己給司機加價2元、5元、10元不等,促成成交。加價費用由“快的打車”以獎勵話費的形式承擔(dān)。
據(jù)悉,日前“快的打車”正式進軍北京市場,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車”的新用戶將獲得30元的話費返還,預(yù)計此次活動總投入將超過一億元。
那么“快的打車”現(xiàn)階段盈利了嗎?蔡師傅說:“目前還是全免費階段,未來收費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要‘快的運營得好,就不愁沒有客戶,客戶資源多了,便可以基于平臺開發(fā)其它賺錢的應(yīng)用?!?/p>
可是就目前來看,記者認為“快的軟件”的優(yōu)惠天平更加傾向于出租車司機,蔡師傅說:“使用這款軟件比不使用,每月要多掙500-1000元?!鼻安痪?,北京的哥趙鳳文巧用打車軟件每月多賺3000元在網(wǎng)上走紅??墒茄蛎鲈谘蛏砩?,這部分錢自然由乘客來埋單。
雖然乘客是自愿加價打車的,但是這部分乘客畢竟是少數(shù)群體。記者在初步搜集資料后作了統(tǒng)計:使用“快的打車”軟件的乘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身處偏遠地區(qū)打不到車的:另一類是急著上班或者下班回家的。這兩類乘客占總乘客量不足1%。
同樣,《新傳網(wǎng)媒》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實際上在我們身邊,打車軟件的使用幾率小得可憐。究竟是老百姓不愿意用手機叫車,還是司機不愿意搶單,打車軟件需要考慮的還很多?!?/p>
所以,“打車不快”、“同類產(chǎn)品競爭”、“使用率低”……如果“快的打車”不能解決類似問題,相應(yīng)市場恐怕難以成長,未來盈利的前景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