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萌
(長江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唯有會綜合運用這門語言,語言的學習才有實際意義。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只注重教授這種工具的特點及其構成等,但是忽略英語口語教學的力度,于是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巧,可是口語能力嚴重不足,從而使英語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從2003年起,英語專業(yè)八級口試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廣,每年大約一萬名學生參加口試??荚嚦煽兘Y果如下表(王凌,王文宇,周丹丹,2011)。
表1 2005—2011年全國英語專業(yè)八級口試成績分布情況
表22005 —2011年全國英語專業(yè)八級口試成績分布與時間相關分析
結果表明: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成績優(yōu)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與時間最低相關,相關系數(shù)介于0.00—±0.20之間,而顯著水平P 值都大于0.05,表明口語成績與時間不相關。這就說明,學生口語能力不好這個普遍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改善。
從近七年的成績分布表和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盡管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我國英語教育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一直不樂觀,盡管學生有較強的英語專業(yè)八級水平,但是,并沒有與之對應的口語水平,口語優(yōu)秀以及良好的僅占少數(shù)。因此,必須加大口語教學的力度,借鑒學科理論改善教學方法,結合當下求職就業(yè)形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口語教學。
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語言學家S.D.Krashen 提出了著名的二語習得理論,也就是“監(jiān)控理論”,它由五個假說組成: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jiān)察假說、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輸入假說是監(jiān)控理論核心部分,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對英語口語教學的設計意義重大。
輸入假說認為語言習得產生于對語言輸入的吸收??死暾J為學習者是通過吸收可理解性的輸入來習得語言的,這種輸入應略高于學習者當前的語言能力。如學習者現(xiàn)有的所能理解話語材料量或學習者當前語言知識狀態(tài)為i,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應該是i +1,1 指略高于學生可以接受的數(shù)量,或當前語言知識狀態(tài)與下一階段語言知識狀態(tài)間的距離。i 到i +1 之間的理解過程就是學生通過語境或自身儲存的知識量來習得的,這樣一來,學生就習得了這略高于之前i 這個階段所能理解的話語材料量和知識狀態(tài)時的語言。所以,語言輸入材料不應該過難或過易,這樣都不利于學習者理解。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對第二語言學習產生積極作用。
克拉申認為,理想的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不可理解的輸入對學習者就只是一種噪音;(2)有趣又有關聯(lián)(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輸入的語言要有趣并要有關聯(lián),這樣學習者就可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習得語言;(3)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語言習得重要的是足夠的可理解的輸入,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不必要也不可取;(4)要有足夠的輸入量(i+1),大量的閱讀和會話語言練習有益于語言習得。
情感過濾假說指出,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有大量可理解性的輸入環(huán)境遠不夠,它還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死暾J為情感因素就像過濾器,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收。情感可以促進或阻礙語言輸入。如果學習者比較焦急、緊張,這種情感因素肯定阻礙語言的輸入,從而不利于語言習得。
克拉申認為影響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有:(1)動力。目的明確就動力大,進步大。(2)性格。自信不自卑,語言習得進步大。(3)情感狀態(tài)。焦慮壓力大,情感屏障高,獲得的輸入少,進步小。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如果心理障礙大,缺乏自信心,動力不足等情感高時,都不利于語言的學習。只有降低情感過濾,消除學習者的心理障礙,學習者才能積極地學習。
筆者認為,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教學不應同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課也不應僅僅局限于糾音,鼓勵學生開口,用英語聊聊天,等等;相反,在口語實踐教學中,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主動愿意開口表達思想,讓學生真正主宰課堂,教師須處于配角位置去做好課堂引入。隨著社會就業(yè)壓力的增大,教育部擬在北京英語高考中直減50 分,接著部分地區(qū)試行取消高考英語,這使當代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未來雪上加霜。關于社會的實踐應設計到英語專業(yè)口語課上,比如實用的模擬面試、個人演講、小組討論等,常見實用的口語交流應作用于英語專業(yè)學生。以下部分,筆者結合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來分析模擬面試、個人演講、小組討論與口語課的結合。
面試是邁入職場的第一步。因此,把面試設計到英語專業(yè)口語課也會得到不錯的教學效果。第一步,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常見的面試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分別整理答案,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模擬有經驗的面試者上臺向其他同學傳授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準備答案階段,就是語言輸入的過程,學生可通過各種形式獲取大量的語言輸入,大量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向其他學生傳授經驗的前提。同樣,在臺上傳授這個過程中,準備傳授經驗的學生有動力去表現(xiàn)好自己,讓當聽眾的同學聽懂,這種積極的情感會促進他的語言輸出。而對聽眾學生而言,臺上的同學輸入的是新的內容,而又可能是每位學生日后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種情感會促使臺下學生們的語言輸入。第二步,就是真正的課堂模擬面試。通過第一步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熟悉,學生在模擬面試現(xiàn)場,可以根據(jù)對吸收的語言輸入再綜合自身儲存的知識量來回答考官問題。這個過程就是檢查吸收理解的過程。對于面試的學生而言,一般都有想被考官錄用的心理,這種情感也同樣可以促進主動地輸出語言??傊M面試能鍛煉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能力,也為學生進入社會第一步打開了一扇窗。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社會交際中,演講都是一種常見的語言輸出形式。激情澎湃的演講無疑能帶動氣氛,生動而智慧的演講能啟迪心智。演講不僅能展現(xiàn)個人魅力,也是一種有效的語言輸出和語言輸入過程。因此,英語專業(yè)口語課加入個人演講也是真正能促進學生輸出語言,從而習得語言的教學方法。演講是一種很重要的個人能力,可能會有些學生不喜歡在人前說話,因此,這個課堂任務,教師應鼓勵讓每位學生參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盡量過濾學生的負面情感。演講結束后,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提問,提問不僅可以檢查聽眾學生對演講者所輸出語言的吸收情況,反過來,也是在考驗演講者口語輸出能力。一般情況下,精彩的演講方式和提問方式能活躍氣氛,營造積極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這會帶動學生積極主動提問,輸出語言,從而不僅真正達到口語教學的目的,也鍛煉了學生演講能力、心理素質、個人表現(xiàn)能力。
無人領導小組討論是當今公司面試最后環(huán)節(jié)中最能突出人才的方式,同樣,它也是一種理想的課堂模式。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可獲得可理解性的輸入,此輸入遠比預先安排的語言輸入更有效。因為,一方面,一些消極的情感會被過濾掉。學生是主角,教師一般不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是絕對的配角,因此學生在用英語討論時沒有太多的壓力,不會過于焦慮、緊張,這就過濾掉了消極的情感,使學生更能無顧慮地投入到討論中。另一方面,在討論中,自然會出現(xiàn)不同的意見,因此,學生會更加集中精神去聽,去吸收他人的語言輸入,去開口輸出自己的見解。如果口語課堂能經常有這些小組討論,學生的心理和語言能力會得到持續(xù)的進步。小組討論是一種間接的合作模式,會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這種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語言的輸入和輸出,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些積極的情感會自動激勵學生開口講英語,不怕出錯,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和綜合能力。所以,小組討論活動更容易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更容易讓學生自然地輸出語言。
除模擬面試、個人演講、小組討論三種教學活動外,教師可以根據(jù)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適時設計其他各種教學活動,比如情景表演,營造一種輕松有效的課堂語言環(huán)境,減弱學生的消極情感因素,通過各種形式促進學生自己主動輸入、輸出語言,并且,設計的教學活動應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幫助。
口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能比較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自己所認知及習得的知識去再現(xiàn)知識,而不是依靠事先背熟的語言材料,同時,能將輸入吸收的語言有效地輸出,從而真正達到活用語言的水平。因此,教師在設計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時,首先應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積極情感,以此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其次,設計各種有效、有趣、有用的教學活動,像小組討論、演講、PPT 展示等,來創(chuàng)造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讓學生以輕松自然的方式去吸收這些輸入,從而很自然地輸出語言。只有經歷大量的語言實踐練習,學生才會輕松習得語言。最后,語言是一種工具,教師須將社會實踐中的語言練習搬入課堂,這樣能讓英語專業(yè)學生在未來的路上少遇挫敗。
[1]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2]王凌,王文宇,周丹丹.2011年度全國英語專業(yè)八級口語與口語考試情況總結與分析[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1,(2).
[3]程利英.Krashen 的輸入假說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2(3).
[4]賈冠杰. 外語教育心理學[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