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來風
·游宇明
人都想有點作為,獲得認可。如果我們將社會比作一個“場”的話,這其實就是一種“進場意識”。
人有“進場意識”當然好,不過,某些時候我們也得有“退場意識”。比如你是領導、企業(yè)家、科學家或文藝家,在盛年歲月里看過繁花、登過高峰、指點過江山、漫話過滄桑,但這些身份都不是終身標簽,總有一天需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再比如你培養(yǎng)大了好幾個子女,自以為養(yǎng)兒育女經(jīng)驗極其豐富、思路天下無敵,但后來子女做了父母,你最好還是讓他們自己去教育下一代。子女畢竟接受過更新的教育,他們的經(jīng)驗也許不如你豐富,其眼光卻可能比你獨到。
進場之后總有退場,一個人退場,先要學會一個“節(jié)”字。懂得節(jié)制個人的欲望,比如權力、物質(zhì)、美色,舍得放下該放下的東西,才會開開心心地做該做的事情。不懂得“節(jié)”,什么東西都想摟在懷里,你在生理上不能適應,心理上不能解脫,最后必然疲憊不堪。
正確估價了自己,才能在退場時干干脆脆,不戀棧,不越位。這不是怯懦,而是一種對生命的順應,對名節(jié)的呵護。(摘自和訊網(wǎng))
·馬蔣榮
一位朋友轉(zhuǎn)發(fā)給我一封電子郵件,信里“摘抄”了詩仙李白的九首七言和五言詩,每一首居然都隱藏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李白對今年發(fā)生的一些熱點新聞的預言!其中一首的句首和另一首每一行的第三字分別可連成“二零一四巴西慘敗”及“二零一四德國奪冠”,另一首詩句首竟能連成“黃海波嫖娼被抓”!
我不假思考迅速轉(zhuǎn)發(fā)給自己的多位文友共享。
幾天后,一位文友回復了一段令我難堪和臉紅的文字。因為他經(jīng)過核對,發(fā)覺我“轉(zhuǎn)發(fā)”給他的這九首李白詩詞,全都是子虛烏有的偽作!他不僅查遍《李白詩詞全集賞析》甚至《全唐詩》也均不見蹤影,而且僅有的幾行質(zhì)量高一點的詩句,也都是從其他唐詩中借用來的。網(wǎng)友最后說我:“你玩笑開到李白頭上了!”
互聯(lián)網(wǎng)給現(xiàn)代人帶來的好處真是太多了,然而,任何一個有點文化和獨立思考的公民,都不應該對信息不假思索地“轉(zhuǎn)發(fā)”或者“群發(fā)”,而應該有所選擇,守住真實、誠信和道德的底線。(摘自《新民晚報》)
圖/CFP
·張宏濤
有人笑稱:如果最后你成功了,那你就是執(zhí)著;如果失敗了,那你就成了固執(zhí)。但兩者的本質(zhì)差異到底在哪里呢?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執(zhí)著的人,堅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固執(zhí)的人,堅持的則是自己的情緒和做事的方法。”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比如:兩個人同時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樹上,從此,一個開始守株待兔,另一個則不拘泥于死等,而同時采用挖陷阱、用網(wǎng)、弓箭等多種辦法來捉兔子。前者堅持的是捉兔子的手段,所以叫固執(zhí);后者堅持的是捉到兔子的目標,他的手段更靈活,所以叫執(zhí)著。
同一個人的同一種行為,在不同的時段也會有固執(zhí)和執(zhí)著之分。有個人曾經(jīng)力排眾議,堅持要生產(chǎn)一種人人都能買得起的質(zhì)優(yōu)價廉的汽車。雖然多次失敗,他也不改初衷。后來,他終于成功了,他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就是汽車大王福特,這個階段的他無疑是執(zhí)著。但十多年后,當汽車已經(jīng)在美國普及,這種質(zhì)優(yōu)價廉但造型不夠豪華、舒適度不高、動力不夠強的汽車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人們的品味了。親人們都勸他轉(zhuǎn)型升級,福特卻拒絕了,幾年后,福特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差,這個階段的福特,無疑屬于固執(zhí)。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也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習慣行為、觀點等都會有感情,當被別人否定時,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里,然后不自覺地就變固執(zhí)了。當你堅持己見卻遭遇眾人反對的時候,要先想想: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被情緒所左右,而堅持某種手段?分清執(zhí)著和固執(zhí),更有助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摘自新浪博客)
·蔣驍飛
伊萬四世是俄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他曾花巨資制作了一頂世上最漂亮、最昂貴的皇冠,它總共用去了3斤黃金、100顆鉆石、136粒從世界各地搜羅來的綠寶石。據(jù)說,當時30匹戰(zhàn)馬才能換得這頂皇冠上的一粒綠寶石。
有一次,一位來自英國的外交官訪問俄羅斯,伊萬四世就戴著那頂沉甸甸的皇冠向他炫耀。外交官問道:“皇冠戴在頭上,陛下還看得見它漂亮嗎?”伊萬四世反問:“戴在頭上,自己怎么能看得見?”外交官笑道:“陛下,你自己負重,卻讓別人欣賞,這豈不是很荒謬嗎?”
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頂“虛榮”的皇冠——為了別人的喝彩,我們常常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摘自新浪博客)
插圖/楊永
·魏悌香
的迦南地,周遭強敵環(huán)繞。但他們
以色列人被局限在一個小小 進大海淹謝阿拉伯人。他們一直想把我們推瀟灑地說“:我們應該感我們隨機應變和創(chuàng)新突破的能力?!彼溃瑓s刺激了 ,外有充滿敵意的阿拉伯國
以色列內(nèi)有和巴勒斯坦人的糾結 只有極端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一年家,內(nèi)憂外患,加上自然條件 們善用滴灌法,得已,只能想辦法運用科技突破。他三十天降雨,逼不 足,每年居然還可以出口一滴水都灌到植物根部,不但自給自確保每二十億美元的農(nóng)作物。 天給了新加坡陽光,了以色列沙漠,發(fā)展出精致農(nóng)業(yè);上
上天給 蘋果,發(fā)現(xiàn)了地心引力……務必發(fā)展出觀光產(chǎn)業(yè);上天給了牛頓一個 善加運好最棒的祝福,存著感恩的心,并且相信,上天給你的,都是最逢生,更能反敗為勝(。摘自《講義》)用,不但能絕境
·彭瑞高
人在世上,人生觀不同,“厚度”解也不同。
譬如從政的,有認為“厚度”與官階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卻認為,只有“政聲”才能與“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從商的,有人認為財富積累與“厚度”成正比;有的卻認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潤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大。從文的,有人認為“厚度”與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當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卻認為不然,要看著述是否“傳得開”,是否“留得下”,作品傳得越廣、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
據(jù)此看來,生命厚薄,其標準都與百姓有關:遺愛民間越多,生命就越厚重,無論其從事什么行業(yè)。
最使我欽佩與信服的,還是前不久過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語——“生命的價值,常常不是以她的長度而是以她的寬度和厚度來衡量的。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玫瑰燦爛綻放的瞬間,并不遜色于高山的永恒?!蔽乙詾?,這也是最接近真理的。(摘自《文匯報》)
(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