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子蘇
摘 要:司法公正是法治追求的永恒目標,影響司法公正的變量有很多,比如法官獨立審判,黨委、政府與法院的關系,法官素質,司法成本的投入等等,各種因素構成對司法公正的共同影響。司法成本的投入是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物質基礎,司法經費配置不合理將對法院職權的行使產生不利的影響。從司法成本與司法公正的概念入手,研究兩者之間正相關關系,得出結論:司法成本投入越大,司法公正越容易實現(xiàn)。
關鍵詞:司法成本;司法公正;正相關關系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319-02
一、增大司法成本投入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
司法,即司法適用,是指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并按照法定程序處理案件,將法律規(guī)范適用到具體案件或對象的活動。中國正處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階段,司法變革主要是為了適應迅速增長的經濟現(xiàn)狀。司法雖然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但其本身對經濟制度具有保駕護航的作用。司法的主要職能是為解決糾紛,調整各項利益之間的沖突。在司法適用中,司法公正是中國司法制度追求的價值之一,而實現(xiàn)司法公正,維護司法秩序的穩(wěn)定,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勢必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一)司法成本與司法公正的概念界定
成本,是經濟學概念。關于司法成本的概念,理論界觀點不一。在日本,成本是指國家在審判活動中投入的成本,即用于審判工作的法院的預算。司法成本不同于訴訟成本,訴訟成本是指當事人參加訴訟時負擔的費用。在中國有學者認為,審判成本是指審判機關在審判中的投入,它區(qū)別于訴訟成本,訴訟成本是整個訴訟中的全部投入,既包括審判機關在訴訟中的投入,也包括當事人在訴訟中的投入,但訴訟成本并不是審判成本與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訴訟投入的簡單之和。有學者認為,司法成本是指在整個司法活動中消耗的社會資源,我們又可以稱之為司法資源或司法投入,它主要包括在立法、執(zhí)法、社會主體參加訴訟等活動由國家專門機關、當事人等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各樣的資源。
筆者贊同后一種觀點,即認為應當對司法成本進行擴大解釋,它包括司法活動中實際投入的各類資源,因為司法成本的投入關系到司法效益即司法價值的實現(xiàn)。日本學者認為司法成本只包括審判成本,與其國家本身司法制度體系相關。中國司法機關不僅包括審判機關,還包括檢察機關,對應的司法權既包括審判權,也包括檢察權。如果只考慮審判成本,是從實質上將檢察機關剔除于司法機關隊伍。因此,司法成本除了審判成本、訴訟成本外,還應當包括整個司法活動中各個司法機關、當事人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類資源。
司法是法律實施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是法律實現(xiàn)其作用和目的的保障。法律能否真正實施,組織和個人的自覺遵守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的司法作保障,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司法通過日復一日地處理一個又一個的具體個案,默默地詮釋法律,實現(xiàn)法律的要求。由于承擔著在社會生活中運行法律和實現(xiàn)法律的作用和目的的使命,國家和人民對司法活動及其質量和水平期望值很高。為了保證司法活動正常進行,以實現(xiàn)其詮釋法律,實現(xiàn)法律要求,止紛息爭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成本投入。司法的成本就其構成而言,主要包括:維持一個龐大的司法機關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和開支,培養(yǎng)、造就和保持一個高素質的司法隊伍的投入,必要的裝備和經費等等。
公正,源于拉丁語Justitia,具有正當、平等的意思。美國學者約翰·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如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義否認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剝奪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當的,不承認學多人享受的較大利益能綽綽有余地補償強加于少數人的犧牲。所以,在一個正義的社會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確實的,正義所保障的權利絕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會利益的權衡。公平正義是司法的脊梁,司法離開公正便成為無水之魚,因為公正關注的是如何使一個群體的秩序或社會的制度更加適合于其國情,以期實現(xiàn)最基本的社會價值。同時,追求公正有助于提高法律地位,使司法制度融入民主政體之中,突出法律在現(xiàn)在社會的必要性。司法活動的運行要能夠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其最終目標是要實現(xiàn)司法價值。公平和正義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之一,也是法的基本價值之一。從法和法律產生之時起,人們就賦予了法公平與正義的內涵。羅馬法學家凱爾斯把法律定義為“公正的藝術”,這一命題深刻反映了公正與法律的關系。公正是法律的本質追求,公正與司法如影隨行,人們一提到法律與司法很自然地就聯(lián)想到公正。公正這一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之下有不同的內涵。美國學者博登海默認為“公正具有一張海神般的臉,變幻無常,并且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意識形態(tài)之下,人們對公正的認識大不相同,公正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受到了歷史文化傳統(tǒng)及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盡管公正的含義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人們對于公正的向往與追求。法律和司法與正義都有不解之緣,博登海默認為:“正義所關注的卻是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安排的內容,它們對人類的影響以及它們在增進人類幸福與文明建設方面的價值。”公正又是司法的價值目標,任何一種理論、觀念上的正義必須經過具體的程序才能轉化為實際和可被感知的正義。布萊克頓曾說:“法律被稱作是一門公正的科學,有人說我們都是它的牧師,因為正義是我們的信仰,我們主持它神圣的儀式。”
(二)司法成本的投入與司法公正的正相關關系
影響司法公正的變量有很多,比如法官獨立審判,體制、制度,司法成本的投入等等,各種因素構成對司法公正的共同影響。司法成本的投入是法院行使審判權的物質基礎,司法經費配置不合理將對法院職權的行使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司法成本投入越大,司法公正越容易實現(xiàn)。endprint
中國司法經費配置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司法實踐中許多問題的出現(xiàn)都與司法經費配置不合理有著緊密的關系。司法經費配置不合理影響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如果法官在審判過程中受制于某種外在因素,那么最終決定案件裁判結果的就不是案件事實和法律,而是其他某種因素。在中國,法院經費由同級財政承擔,而由于立法對財政部門撥付法院經費的比例和數額未作規(guī)定,因而實踐中法院獲得經費的多寡往往取決于其與同級黨政部門,尤其是與同級黨政部門負責人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如果法院與同級黨政部門關系較好,就能獲得相對充裕的司法經費;反之,能夠獲得的司法經費就比較少。法院在司法經費方面對同級黨政部門的嚴重依賴必然導致其在審判過程中難以獨立于同級黨政部門。
同時,通常情況下,訴訟程序的繁簡程度與其實現(xiàn)司法正義的能力呈正相關關系:訴訟程序越復雜,越有利于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以及保護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反之,訴訟程序越簡單,越不利于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以及保護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因此,要保證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司法正義,就應當最大限度地采用普通審判程序。但由于訴訟程序的繁簡程度與司法成本的投入成正比:訴訟程序越復雜,需要投入的成本越高。因此增加司法成本投入,可以更容易實現(xiàn)司法公正。
二、司法資源合理配置實證分析
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指將司法資源合理的、充分的分配到司法活動中。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提高司法效率,從而進一步利用有限的司法成本實現(xiàn)司法價值最大化。司法資源配置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適當加大司法投入,使內部及外部司法資源優(yōu)化配置;二是對人才投入、物質投入的合理分配;三是審判職權、監(jiān)察職權的合理配置。
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筆者認為司法機關應當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國家財產應當適當增加司法資源的投入,對癥下藥,努力提高司法工作人員業(yè)務素質,使得司法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第二,努力降低個案成本,規(guī)范管理水平。比如在審判中,是選擇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不同的程序投入的成本將有所不同,這就需要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和素質過硬的法官。第三,堅持公平優(yōu)先、兼顧司法效率的原則,通過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
美國學者博登海默在談到正義的概念時說過,正義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作為規(guī)范大廈組成部分的規(guī)則、原則和標準的公正性與合理性之上。正義所關注的是法律規(guī)范與制度安排的內容,它對人類的影響,以及它們在人類幸福與文明建設中的價值。如果用最為廣泛和最為一般的術語來談論正義,人們就可能會說,正義所關注的是如何使一個群體的秩序或社會的制度適合于實現(xiàn)其基本目的和任務。如果我們并不是假裝要提出一個全面的定義,那么我們就可能指出,滿足了人的合理需要與要求,并與此同時促進生產進步和社會內聚性的程度——這是維持文明社會生活方式所必要的——就是正義的目標。而司法成本的投入影響著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為了實現(xiàn)正義目標,我們需增大司法成本的投入。
參考文獻:
[1] 朱景文.法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 游勸榮.司法成本及其節(jié)約與控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4] [日]棚瀨孝雄.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
[5] 陳永生.司法經費與司法公正[J].中外法學,2009,(3).
[責任編輯 陳 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