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俊
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的認知與教師的教學均主要以教材為基礎,為了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教材編寫時初中段知識通常比較形象生動、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而高中段對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均具有較高要求,二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處理好學生原有初中生物學知識與高中生物學基礎知識的關系,而且需要盡力避免初中段學生建立的認知結構對高中段教學的影響.本文主要結合2014年部分高考試題,從如何引導學生應用初中生物學知識解答高考生物學試題方面談談自己對初、高中生物習題教學銜接的認識,與同仁共勉.
知識點1:初生態(tài)知識在高考試題解析中的應用
例1(2014·新課標Ⅰ卷·第6題)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shù)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 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
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
思路剖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物種間的關系.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傳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飛虱,有效切斷了病毒V的傳播途徑(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下“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jié)相關內(nèi)容),可見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一節(jié)的第16頁),所以A項正確;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食物、空間等資源,兩者不是競爭關系,反而青蛙切斷病毒V的傳播,這對水稻是有利的,同時水稻可以為青蛙生存提供一定空間與間接的食物,可見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利關系(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B項錯誤;依據(jù)病毒的寄住可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噬菌體(細菌病毒)三大類,而且病毒對寄住具有相對專一性(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病毒”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可見植物病毒V的寄住只可能是水稻,而不會是青蛙,所以C項錯誤;水稻和病毒V屬于寄生關系,病毒V對水稻無益并有害(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D項錯誤.
答案:A.
知識點2:初中傳染病知識在高考試題解析中的應用
例2(2014·上海卷·第7題)控制傳染源是抑制微生物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屬于對傳染源進行控制的是( ).
A.接種特效疫苗 B.設立隔離病房
C.注射相應抗體 D.室內(nèi)定期通風
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的認知與教師的教學均主要以教材為基礎,為了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教材編寫時初中段知識通常比較形象生動、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而高中段對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均具有較高要求,二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處理好學生原有初中生物學知識與高中生物學基礎知識的關系,而且需要盡力避免初中段學生建立的認知結構對高中段教學的影響.本文主要結合2014年部分高考試題,從如何引導學生應用初中生物學知識解答高考生物學試題方面談談自己對初、高中生物習題教學銜接的認識,與同仁共勉.
知識點1:初生態(tài)知識在高考試題解析中的應用
例1(2014·新課標Ⅰ卷·第6題)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shù)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 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
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
思路剖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物種間的關系.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傳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飛虱,有效切斷了病毒V的傳播途徑(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下“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jié)相關內(nèi)容),可見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一節(jié)的第16頁),所以A項正確;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食物、空間等資源,兩者不是競爭關系,反而青蛙切斷病毒V的傳播,這對水稻是有利的,同時水稻可以為青蛙生存提供一定空間與間接的食物,可見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利關系(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B項錯誤;依據(jù)病毒的寄住可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噬菌體(細菌病毒)三大類,而且病毒對寄住具有相對專一性(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病毒”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可見植物病毒V的寄住只可能是水稻,而不會是青蛙,所以C項錯誤;水稻和病毒V屬于寄生關系,病毒V對水稻無益并有害(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D項錯誤.
答案:A.
知識點2:初中傳染病知識在高考試題解析中的應用
例2(2014·上海卷·第7題)控制傳染源是抑制微生物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屬于對傳染源進行控制的是( ).
A.接種特效疫苗 B.設立隔離病房
C.注射相應抗體 D.室內(nèi)定期通風
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的認知與教師的教學均主要以教材為基礎,為了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教材編寫時初中段知識通常比較形象生動、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而高中段對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均具有較高要求,二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處理好學生原有初中生物學知識與高中生物學基礎知識的關系,而且需要盡力避免初中段學生建立的認知結構對高中段教學的影響.本文主要結合2014年部分高考試題,從如何引導學生應用初中生物學知識解答高考生物學試題方面談談自己對初、高中生物習題教學銜接的認識,與同仁共勉.
知識點1:初生態(tài)知識在高考試題解析中的應用
例1(2014·新課標Ⅰ卷·第6題)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shù)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 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
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
思路剖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物種間的關系.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傳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飛虱,有效切斷了病毒V的傳播途徑(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下“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jié)相關內(nèi)容),可見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一節(jié)的第16頁),所以A項正確;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食物、空間等資源,兩者不是競爭關系,反而青蛙切斷病毒V的傳播,這對水稻是有利的,同時水稻可以為青蛙生存提供一定空間與間接的食物,可見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利關系(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上“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B項錯誤;依據(jù)病毒的寄住可將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噬菌體(細菌病毒)三大類,而且病毒對寄住具有相對專一性(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病毒”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可見植物病毒V的寄住只可能是水稻,而不會是青蛙,所以C項錯誤;水稻和病毒V屬于寄生關系,病毒V對水稻無益并有害(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D項錯誤.
答案:A.
知識點2:初中傳染病知識在高考試題解析中的應用
例2(2014·上海卷·第7題)控制傳染源是抑制微生物傳染病傳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屬于對傳染源進行控制的是( ).
A.接種特效疫苗 B.設立隔離病房
C.注射相應抗體 D.室內(nèi)定期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