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毓
〔關鍵詞〕 初中生物課;生物實驗;關鍵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3—0067—01
初中生物實驗課比較難上,因為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沒有培養(yǎng)起來,他們對實驗的興趣也僅僅局限在喜歡這樣一個程度。因此,筆者認為,為了提高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教學效果,任課教師應該從抓住“關鍵詞”入手進行教學。
一、實驗前抓住“關鍵詞”,做好預熱工作
由于初中生生物實驗課上得比較少,因此學生對實驗的一些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事項還不能完全掌握,在實際操作時狀況頻發(fā)。所以,在上生物實驗課之前,任課教師應抓住“關鍵詞”,引領學生做好實驗前的“熱身”便顯得十分必要。比如,在進行“觀察酵母菌出芽生殖”的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只是實驗前教師要做好相應器材的準備,尤其是酵母菌培養(yǎng)液的準備。但在這節(jié)實驗課教學前,教師首先應該帶領學生預習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以及滴管的使用方法。這些內容雖然是生物實驗課中最基本的內容,但是為了能夠使實驗課順利進行,提前“熱身”是十分必要的。如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可讓學生抓住“一”這個關鍵詞:安放顯微鏡時,要距桌邊“一”掌,也就是大約6厘米左右;對光時,一定要目鏡、物鏡以及光源在“一”條直線上,并且要注意光線的強弱,光線過強則應該使用平面鏡,光線過弱則應該使用凹面鏡;在進行觀察時,還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而科學的習慣,要左眼觀察右眼閉合;標本一定要對孔正中,距離物鏡要保持在“一”厘米處。實驗完畢后,還要告訴學生先不要忙著收拾器材,而是要檢查實驗項目是否有漏做、漏記,在檢查確定無誤后,才可收起顯微鏡,且收起來之前一定要將物鏡向兩側移開。
實驗課之前需要熱身的內容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比較重點的內容進行,比如可選擇玻璃器皿要輕拿輕放防損壞,酒精燈滅燈快速蓋又蓋,顯微鏡左眼觀察右眼閉,用完物鏡側邊移,實驗報告內容勿漏遺,雜物垃圾要清理,等等。其中的玻璃器皿在使用過程中要“輕”;酒精燈不可以吹熄,要用蓋子去蓋滅,之后拿起來再蓋一次的“蓋中蓋”;顯微鏡物鏡側移的“移”,實驗報告內容不能遺漏的“遺”,雜物垃圾的“清”等都是關鍵詞。抓住這類“關鍵詞”進行教學,實驗時學生便會抓住要領,實驗效果比較好。
二、實驗中抓住“關鍵詞”,規(guī)范操作行為
例如,同樣是在“觀察酵母菌出芽生殖”這節(jié)實驗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擦”、“滴”、“取”、“蓋”、“染”、“察”這六個關鍵詞將實驗步驟完成由繁到簡的演化,使學生可以根據(jù)這幾個關鍵詞將實驗步驟串起來,以便做好實驗。而到了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回憶這幾個關鍵詞及其含義邊進行操作;而后再強調有關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實驗效果便會很理想。
三、實驗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學會分析總結
實驗結束時,有的學生會急于收拾器材,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是一個不科學的行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并總結實驗結果。有些實驗內容相對較多,要分幾個不同的小實驗才能得出結論。比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驗證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的這個分組實驗,如果用一個課時完成四個實驗內容,即實驗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淀粉和脂肪,檢驗淀粉、檢驗蛋白質以及檢驗脂肪,學生便會有些承受不住,會手忙腳亂。因此,這個實驗要想在一個課時內完成,就必須抓住“關鍵詞”做好預習工作。
(1)“揉—察—思”,即在清水中揉擠面團,觀察水及紗布里面團的變化,思考變化的原因,思考可能是什么物質,如何驗證。
(2)“滴—察—結”,即用滴碘酒的方法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燒—聞—結”,即用燒聞的辦法來判斷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質。
(4)“高溫—觀察—結論”,即采用高溫的辦法判斷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質。
(5)“涂—察—結”,即采用在白紙上涂抹的方法判斷食物中含有脂肪。
根據(jù)上面的關鍵詞提醒進行實驗,最后經過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學生會覺得很輕松。
總之,初中的生物實驗教學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采用相應的方法,其中采用“關鍵詞”提醒式的實驗教學法,比較適合初中學生,這樣不僅能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行為,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