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國
數(shù)學教學離不開評價,評價常需要通過書面測驗形成量化指標來全面了解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科學合理地設計一份高質量的試卷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考試命題,受時間和精力所限,不可能所有的試題都是命題者創(chuàng)造性地編制出來的,其中的大部分試題還是由教材中的習題、往年的考試題和各種參考資料中的習題等改編而來。特別是數(shù)學教材中的習題,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典型性與示范性,它是教師教學的根基,也是命題者的立足點。本文筆者擬結合多年的命題經(jīng)驗,把數(shù)學教材中的習題改編成考卷中的試題分別舉例并加以分析。
一、添加背景
一道常規(guī)的純粹數(shù)學問題,如果把它移植到實際生活中,由于知識載體發(fā)生了改變,它就變成了一道新題,這也正反映出了數(shù)學知識應用的靈活性。
【教材原題】
下表的紅框中5個數(shù)的和是60。在表中移動這個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5個數(shù)的和各不相同。一共可以框出多少個不同的和?(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59頁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習題改編】
五(1)班共有50名學生,早操排隊時學生站5排,如表(同上)。(1)如果王軍與劉明站在同一行相鄰的兩個位置,且王軍站在劉明的右邊,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2)如果王芳和李婷站在同一列的相鄰兩個位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
【改編說明】
原題敘述簡潔,無文字干擾,但也缺乏應用題應該具備的數(shù)學文化價值的滲透?;诖?,我們給原題的數(shù)學問題增添了一些人文背景,掩蓋問題的數(shù)學本質,考查學生是否知道站在同一行就是用 在表格中平移,站在同一列就是用在表格中平移。這樣既可以使得卷面形式活潑,又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轉換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二、改變題型
保持原有題型的考查內容不變,對問題的結構、問題的設問形式、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等加以改造,同時添加適當?shù)膯栴}情境,省去對具體解題過程的考查,轉換成另一種題型的命題方式。
【教材原題】
你知道下面這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生日、中國的教師節(jié)、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 ?先交流,再在年歷里圈出來。你還知道哪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在小組里交流。(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18頁第2題)
【習題改編】
下面節(jié)日同在大月的一組是( )
A.勞動節(jié) 建軍節(jié)
B.兒童節(jié) 國慶節(jié)
C.元 旦 教師節(jié)
D.婦女節(jié) 清明節(jié)
【改編說明】
原題學生需要回答的內容較多,不宜作為試題來考查學生。改編后的試題已經(jīng)不局限于原來的一問一答式,而是更全面地考察了學生對“年、月、日”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對一年中有哪幾個月是大月的了解,還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節(jié)日這一背景,檢測了學生對社會知識了解的程度,滲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三、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一道習題,當把它的條件的一部分或結論的一部分轉換成另一種情景時,就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育理念。
【教材原題】
禮堂里一排有18個座位,小芳、小英是孿生姐妹,要讓她倆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坐在小英的右邊。在同一排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59頁第2題)
【習題改編】
小芳家里有一張10人座的大圓桌,小芳、小英是孿生姐妹。(1)要讓她倆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坐在小英的右邊,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2)要讓她倆坐在一起,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改編說明】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設計試題時,要著重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推理歸納能力等。”原題著重考查學生直接運用所學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缺少了一點思維含量。而改編后的試題把原來的“一排有18個座位”改為“一個10人座的圓桌”,同時又去掉“小芳站在小英的右邊”,加深了試題難度,著重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原有在“直線”上平移的方法來探究出在“封閉”曲線上平移規(guī)律的能力,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交換”等數(shù)學思想。
四、疊加重組
單純考查單一數(shù)學知識點的試題,往往只占考試卷中較小部分的分值,命題者常常把處于教材中不同知識段的習題巧妙嫁接,形成問題串,實現(xiàn)知識的重新整合,提升試題的綜合考查能力。
【教材原題】
我國民間通常用下面12種動物(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來表示不同的出生年份。你今年幾歲?屬什么?今年多少歲的人與你是同樣的屬相?(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62頁第1題)
了解自己家庭成員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證號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你能從身份證號碼中看出一個人出生的日期嗎?(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34題“比一比”)
【習題改編】
李明的身份證號碼是320925198203212831,李明是( )年( )月( )日出生的,他的兒子和李明屬相相同,李明的兒子今年是( )歲。
【改編說明】
這道題是將教材中彼此聯(lián)系緊密的一些知識點,借助一定的素材,通過條件和問題的疊加重組,讓“數(shù)學與信息”和“找規(guī)律”等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其內部還隱含著父子二人雖然屬相相同(12年為一周期),但父親比兒子至少大于或等于2個周期的歷史規(guī)律,著重考查學生的社會閱歷和生活常識,具有一定的新意。
數(shù)學教材習題改編是對教材中的原題進行改造,使之從形式上和考查功能上發(fā)生改變而成為新的試題。目的是引導師生重視教材、回歸教材、用好教材,發(fā)揮考試評價的正面導向功能,真正落實“以教定考”這一教學理念。
(江蘇省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 2247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