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滿 源
本刊記者:得知這是一張寫給女兒的吉他曲集,所有的作品都是源自這一初衷而創(chuàng)嗎?但我看到曲目的時間點有很早以前的,你是如何將不同時間段的作品詮釋到一張專輯概念里的?
賈軼男:其實也沒有說所有曲目都是給女兒的,只不過在錄制的那段日子,心情很放松,生活被女兒的可愛包圍著,又剛好那兩天沒有工作,就快速地錄制了全部音樂。的確有的曲子是很久以前的,有寫給爸爸的,也有寫給妻子的,還有寫給自己的。能讓這些音樂呈現(xiàn)出來,應(yīng)該感謝那一段時間的生活,感謝我的家庭,感謝女兒給我的溫暖。所以在我眼里,專輯最后一首短短的、簡單的、由女兒演唱的曲子《葉子》就成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首曲目,因為它把其他的曲子帶領(lǐng)到了一個整體純凈的氛圍里。
本刊記者:此張專輯全部采用原聲吉他演繹,你是出于什么想法僅僅采用原聲吉他來演繹所有作品的?
賈軼男:我的第一張專輯《為你心跳》采用了樂隊感的編曲和電吉他的演奏,所以這一張想做點改變,當然也不是故意而為。我覺得只有木吉他的感覺最適合,它本身就有不一樣的質(zhì)感,能讓你不被過多的音色變化和效果器所左右,這樣說聽起來很簡單,其實也很難,但是單純的感覺是我想要的。還有,這樣的方式更能讓聽到音樂的人直接注意你的音符和你的音樂框架、和弦色彩、旋律走向以及節(jié)奏變換??梢哉f,這樣更加透明,就像一道加工步驟和調(diào)味料都很少的菜肴一樣。不過真的也沒有故意要做這樣一張唱片,趕巧有了這種感覺,就錄了。
本刊記者:該專輯曲目是近期重新編配和錄制的嗎?還是如第一張專輯一樣,來自你平時的積累?
賈軼男:這些曲子并沒有特別整理和編配過,基本是在心里,到了錄制的時候,就自然地錄制出來了。有一些設(shè)計的東西是在錄制過程中即興而來,我很喜歡即興,因為它有不確定性,這樣才有意思,才好玩。曲子來自不同時期,旋律、和弦都有了,都記錄了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但是在那兩天的錄制,就像是又一次創(chuàng)作,帶有新的心情和不可預(yù)期的情況。當然,不同時期彈奏同樣音樂,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和效果,那時就是那時,換個時間錄制也許又是另外一個感覺了。
本刊記者:我知道原聲吉他錄制相當吃功力,聽得出來,曲目雖然清雅平和,但是卻不乏高妙的編配以及嫻熟的演奏技法。如此忙碌的你,平時還要保持多久的練琴時間?最近是否更傾向于原聲吉他的演奏?
賈軼男:是的,原聲吉他,尤其是用電容麥克風(fēng)錄制的情況,確實是很要求功底和經(jīng)驗的。還好由于平時經(jīng)常在錄音棚里錄音,所以還沒有那么艱難,另外錄制的方式也很重要,這也是這張專輯的名字的由來——《陽臺上的葉子》。因為陽臺有陽光,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氣息。最重要的是,這張專輯就是在我自己家的陽臺上錄制的,這種方式也讓我更放松,找到一種很隨意的感覺。我只是用了一個非常便宜的麥克風(fēng)和一個筆記本電腦及聲卡,在夜里安靜的時候,把陽臺的窗戶關(guān)上,就開始錄制了。
說來慚愧,現(xiàn)在練琴的時間真的是越來越少,這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如果生活很簡單,練琴的時間就會相對多一點。還有心態(tài),越單純、輕松,越有心情和精力去練琴。不過我倒是覺得我真的不愿意花過多的時間去練習(xí)太多的理論和技巧,我想那是年輕的時候該做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愿意把音樂變成很自然的事情,去掉形式感,把它融進生活,不再是練琴,而是彈琴、玩琴、彈音樂。彈不一樣的東西,有趣的東西,這樣才有意義。
我對木吉他并沒有特別的熱愛,就好像我也不會特別喜歡哪一種音樂一樣,只要好玩的事就嘗試一下。就好比這張唱片,只錄了兩個晚上,但如果那兩天沒有錄制的話,也許過后就不會是木吉他這種形式了,當時只是心情所致,就這么做了。
本刊記者:這些曲目非常統(tǒng)一,音色上也如是,你用了自己的哪些愛器來錄制的此張專輯?這些樂器器材對你音色上都有哪些幫助與提升?
賈軼男:我只用了兩把吉他,一把Gibson的custom shop J50 koa,一把Martin 000-28 EC。很遺憾,那把J50在一次汪峰的演唱會開場之前被工作人員碰倒,導(dǎo)致琴頭折斷,雖然已經(jīng)修復(fù)了,但是音色上卻產(chǎn)生很大變化,更多是留作紀念了。Gibson是我最喜歡的木吉他品牌,音色方面給我更多質(zhì)樸和粗獷的感覺,聽起來更加有“木”吉他的效果,而Martin給我的感覺是聲音很細膩、很漂亮。其實都很好,就看你怎么選擇。
本刊記者:我能感覺到此張專輯跟上一張專輯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已不好界定該專輯的風(fēng)格,你如何定義此張專輯的曲風(fēng)?亦或是本身就不想界定呢?
賈軼男:我始終認為,所謂“藝術(shù)風(fēng)格”就是一種以“歸納分類”和“交流”為目的的方法,而真正創(chuàng)作的時候并不應(yīng)該太想到風(fēng)格,如果非要說風(fēng)格,我倒覺得我希望我的音樂有我自己的風(fēng)格。和上一張《為你心跳》相比,兩者其實還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為這些樂曲的創(chuàng)作時期其實好多都是交錯在一起的,只不過大多數(shù)人會從第一感覺的形式上感受到很大不同。
本刊記者:是的,這或許跟原聲吉他錄制有很大關(guān)系。你已發(fā)行了兩張個人曲集,在后期發(fā)行途徑問題上,都是自己進行推廣和銷售,為什么不嘗試一些更廣泛的推廣與宣傳?
賈軼男:第一張是完全自己去制作、推廣、銷售,因為自己做唱片主要是為給自己做一個紀念,就像寫日記一樣,并沒有什么商業(yè)考慮。這一張在發(fā)行的環(huán)節(jié)交給了星外星唱片,這是中國現(xiàn)存的比較有規(guī)模和發(fā)行能力的一家公司,也是考慮到希望更多人能聽到這張唱片。但是前期的唱片設(shè)計還是我自己找人來做的,并且是自己負擔(dān)設(shè)計費用,因為希望唱片能更好地呈現(xiàn),也希望用自己近些年拍攝的一些照片來一同呈現(xiàn)出來。說實話,自己在音樂本身之外的事情上并沒有什么經(jīng)驗,受益于很多朋友的幫助。這次,也聯(lián)系了網(wǎng)易云音樂,來做一點網(wǎng)絡(luò)的推廣,雖然這樣的形式某種程度上和實體唱片的銷售是有矛盾沖突的,但是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聽到吧,我相信真正喜歡的人還是會去購買正版的實體唱片,因為那個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本刊記者:近期都在做一些什么工作?
賈軼男:近期主要的工作就是汪峰2015年專輯的編曲和制作人工作。這幾年在工作上面付出了很多,尤其是2013年,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幾乎難以承受的量。所以,2014年開始,就選擇了減少工作數(shù)量,讓生活有一些空閑時間,這樣我才能感覺到活得有點意義,有時間去體會些什么,不然就會陷入不自覺的惡性循環(huán)里,像一部機器,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很不值。
本刊記者:有沒有打算開一場小型的音樂會?我覺得還是會有不少業(yè)界或是歌迷來認真聆聽的。
賈軼男:謝謝你會這么說,當然我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有好多朋友一直問我這件事,但是我真的是個懶家伙,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設(shè)想和計劃,也許等我真的覺得完全有精力的時候吧,會的!
本刊記者:下一張個人作品集,會在何時與大家見面?在曲風(fēng)上會做出更多嘗試嗎?
賈軼男:這也沒有具體計劃,其實我真的不是個特別有計劃的人,屬于隨遇而安或放任自流的人,但如果想去做的話任何事都會做得很快,誰知道呢?但我想這就是我吧,也因為我是這樣的人,所以我的音樂才是這樣。我現(xiàn)在也越來越不在乎曲風(fēng)這種事,只是希望自己的音樂能記錄和感動自己,讓自己覺得有價值感,好聽就可以了。如果有人喜歡的話,一定是因為他和我在生活感受的某些方面有共同之處,所以才會共鳴,這樣就夠了。
本刊記者:目前的你,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或是吉他演奏上,會有瓶頸出現(xiàn)嗎?你想過如何突破自己嗎?
賈軼男:瓶頸這個詞說得應(yīng)該是一件動態(tài)的事情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佳或非正常階段,我想任何人、任何事都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但是我現(xiàn)在變得不那么較真了,所以這樣的狀態(tài)會越來越少出現(xiàn)?,F(xiàn)在更愿意去找點樂子,比方說買一把自己沒有的吉他,感受不一樣的音色,那多有意思。還有一點是如果你覺得做一件事不太順利的時候,其實可能是需要改變一下狀態(tài),或是做一些其他的事,也許就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近些年就比較愛好攝影,研究了好多這方面的知識,買了不少器材,也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因此收獲了很多快樂和知識,是音樂所不能替代的。引申而來的是它對我的音樂方面也有巨大的幫助,或是說本身另外一種興趣就是一種緩和與調(diào)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