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素琳
摘要: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聽"是理解和獲取口頭信息的交際能力,作為一種輸入性的技能活動,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說、讀、寫這三項技能的發(fā)展,還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只有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才能為學生今后學好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起始階段更要注重聽的訓練。
關(guān)鍵詞:聽力;提高;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143-01
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D.jores 說過:"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聽力,才能學好語言。"也就是說想要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必須先征服聽力這一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是當前英語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是英語教學根本目的之一,英語教學要重視聽說訓練和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中考試題中的聽力測試比重較大,聽力題因其分值高和部分題答對率較低而引起中學師生的重視。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聽力訓練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聽力能力呢?
1.利用課堂用語進行優(yōu)化聽力訓練
聽力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英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聯(lián)系,提高聽力水平,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英語講課。課堂用語是英語教師每天都使用的,教師以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堅持用英語教學,學生每天能聽到教師在課堂上講英語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學生練習聽力的最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的好機會。人們學習語言總是要先聽,聽清了,聽懂了,才能進一步學習說,進而練習寫。聽錄音是培養(yǎng)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每堂課都要使用錄音機,讓學生聽純正、地道的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diào),學說標準、流利的英語。
2.訓練學生模仿標準的語音語調(diào),過好語音關(guān)
良好的聽力習慣對聽力理解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從學英語伊始,就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靜聽,辨清發(fā)音,注意觀察的好習慣,為學生提高聽力打下基礎。在教讀音標、字母、單詞時,要求學生思想高度集中,眼睛盯著老師的口型,注意觀察唇、齒、舌的位置,仔細分辨發(fā)音。在這個階段,學生應能根據(jù)音標較準確地讀出任何一個生詞,能了解有關(guān)單詞重音、句子重音、連讀、不完全爆破、語調(diào)、失去爆破、意群、強讀和弱讀等語音知識。學好語音是練習聽力的基礎,有了較好的語音基礎,就要進行多角度的朗讀訓練。俗話說:"勤讀是良方"。讀多了,就會讀出味道來,就必然有助于聽力的提高。學習英語培養(yǎng)語感至關(guān)重要,語感有利于各種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樣有利于聽力水平的提高。
3.加強課外活動進行聽力訓練
聽力水平的提高,還依賴于多聽、勤聽和勤練。練習聽力單靠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后也應培養(yǎng)學生主動聽的習慣。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應用英語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聽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欲望。"因此學習興趣十分重要。興趣可以加強學習動機、增強記憶力,因而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多向?qū)W生介紹英美國家的一些歷史、地理、文化、習俗、趣聞等知識;在校內(nèi)可舉辦"英語角"、"英語小品表演賽"、"英語辯論會"等。讓學生有現(xiàn)場感、真實感和實踐感,使課堂上所學和所聽到的英語得到鞏固和重現(xiàn),并且從活動中得到了更多的語言知識,同時聽說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它不是通過幾次的專門練習就能達到運用自如的效果。正如嬰兒學說母語一樣,他們并未進行專門的訓練,便可以慢慢地聽懂周圍人所講的話,其原因在于他們一生下來便有了一個天然的練習母語的環(huán)境。因而學生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為自己營造一個"練耳朵"的機會。
4.培養(yǎng)良好的聽力習慣
4.1 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漢語作為母語在中國學生心目中已先入為主了,學習英語難免不受其影響,聽力訓練也不例外。學生聽英語時,習慣于將其逐字逐句用漢語翻譯出來,而不能將英語語音信息直接轉(zhuǎn)化為語言情景,也就是說不習慣于用英語直接進行思維,從而影響聽力理解的速度和效果。所以在學習新教材前,教師應先介紹課文背景知識及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聽錄音,并根據(jù)所聽內(nèi)容回答問題;最后打開書本閱讀課文。
4.2 養(yǎng)成積極進行邏輯思維的習慣。聽的目的主要在于聽懂文章大意,明確主要內(nèi)容,而不在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因一詞、一句聽不懂,停下來苦思冥想,結(jié)果后面的許多內(nèi)容也錯過了,影響了聽力效果。所以在平時訓練中,讓學生善于運用所獲得的信息快速判斷和猜測,在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根據(jù)上下文語法結(jié)構(gòu),進行積極的邏輯思維。另外,要求學生邊聽邊記錄,把材料中的人名、地點、時間等信息記下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
4.3 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聽力理解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的綜合。有的學生說一播放聽力、心里就緊張,大腦一片空白,這是心理焦慮緊張的具體表現(xiàn)。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疏導、幫助學生穩(wěn)定情緒。在內(nèi)容上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過渡。同時要指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正確對待聽力中的困難和挫折。綜上所述,聽力在英語學習中固然重要,教師應在這方面狠下工夫,在訓練學生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訓練的方法,采取多種渠道加強練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5.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與技巧
有了平時的訓練,為通過考試中聽力這一關(guān)打下了基礎,提供了保證。但在聽力測試中還應掌握一定的聽音方法,運用一定的技巧,才能發(fā)揮自己的聽力能力。必要的、恰當?shù)穆犃记墒且环N應試策略,它有助于聽力能力的充分發(fā)揮。只有訓練與技巧相結(jié)合,學生們才能在測試中得心應手。聽音前快速讀題,了解問題。 試卷發(fā)下來有幾分鐘的空余時間,學生們應充分利用這幾分鐘,快速瀏覽聽力題的部分內(nèi)容,估計在聽力過程中將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下一步的聽力做好實質(zhì)性的準備。耳、眼、手并舉,邊聽邊記,聽的過程不是單純的耳朵的高度集中的過程,而應是耳、眼、腦和手的共同活動的過程。在聽力過程中,學生應做到耳朵認真聽錄音、眼睛仔細看試題、大腦快速記信息、手快速寫內(nèi)容。耳朵聽音應準,眼睛看題應快速、清楚,大腦所記信息應為主題內(nèi)容,并對所配問題細致而快速地加以分析,再利用手寫下相關(guān)內(nèi)容。同時,要學會放棄個別小題,忽略個別詞句。在聽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個別小題拿不準答案,在這種情況下不應長時間停留在該小題上,而應暫時將其放棄,接著聽后面的各題,否則便有可能該小題未解決,而后面的各題也未能聽到,從而因小失大。暫時放棄的小題可在聽第二遍時作為重點去解決。如果學生能掌握上述聽力的方法與技巧,必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是一項重要的語言交際技能。語言學研究表明:說的能力與聽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只有先聽得懂,然后才能說得清。"聽"是理解和獲取口頭信息的交際能力,作為一種輸入性的技能活動,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說、讀、寫這三項技能的發(fā)展,還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只有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才能為學生今后學好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起始階段更要注重聽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學英語報社
[2] 韋翠瓊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 王國鳳 《林區(q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