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莉
【摘 要】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的美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高雅的品味。尤其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細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不僅能完美地塑造一個孩子的全面人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而且在學習其他課程的時候,也始終能保持一種積極熱情的心態(tài),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學時,引導學生“玩”,培養(yǎng)審美趣味,提高學生探索能力;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培養(yǎng)高尚情操。
【關鍵詞】音樂;審美趣味教學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它的這一作用?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想就此與大家討論幾點認識。
一、培養(yǎng)審美趣味獲得美感體驗
法國作曲家圣桑說:“音樂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產(chǎn)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處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的感覺,即美的感覺,借助于它,人才能領悟藝術……”人的音樂美感屬于社會意識。美感必須是“賞心悅目”“悅耳動聽”的,“是經(jīng)過感官到達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級心理活動,是在感性直覺中積淀著理性內(nèi)涵的審美體驗”。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熟悉音樂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詞美、旋律美、節(jié)奏美、力度美……以教師動情的演唱、演奏,生動有趣的講解,結合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啟發(fā)學生細細品味音樂,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的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在美學界流行著一句話:“趣味無爭辯?!蔽覀儜撟鹬孛總€人的興趣和愛好,但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引導和教育。因為小學生由于受年齡、文化、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審美趣味是狹窄的。教師有責任通過音樂教學活動讓他們的審美趣味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擴展,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小學生往往對當代的音樂作品比較熟悉,因而倍感興趣。然而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在人類歷史長河下創(chuàng)作了極為豐富的音樂作品,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小學音樂教學負有不斷擴大學生音樂審美視野的任務,要讓學生不僅喜歡當代的音樂,對古代、近代、現(xiàn)代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也能逐漸欣賞、喜歡。教材中有很多內(nèi)容正是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極好的材料。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課外音樂教學活動,如學校藝術節(jié)中讓有文藝特長的學生演奏民樂,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紹民族樂器、樂曲、民歌或歷史上有名的聲樂作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
小學生往往對本民族、本國家的音樂作品感到親切,因而感到興趣。然而,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這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和式樣。人們常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這正是音樂教學較其他學科的優(yōu)勢所在。另一方面,從審美規(guī)律來看,人們本來就是有尋求新穎、向多元化發(fā)展的審美傾向。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的審美趣味向多元化發(fā)展。我們不僅要教好本民族、本國的歌曲、樂曲還要讓孩子們欣賞外國歌曲和樂曲,喜愛外國歌曲和樂曲。
當然,審美趣味的擴展是以生活經(jīng)驗、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增長為基礎的,我們進行擴展審美趣味教育時不能脫離這個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特別是音樂素養(yǎng)的積累,不斷進行音樂教改的探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擴展音樂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三、提高審美品位培養(yǎng)高尚情操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卻又能最深刻、最細膩、最準確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賞者從這門特殊的藝術中感受歌曲(樂曲)的豐富情感和思想內(nèi)涵,從中獲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華,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許多哲學家和音樂大師對音樂的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給予高度評價。
當前文化市場發(fā)展不平衡,在相當范圍內(nèi)主旋律不響亮,優(yōu)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導地位,流行歌曲作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滲透到各個角落,學校也不例外。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而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卻特別強,成了兒童追星族。這種現(xiàn)象導致學生心態(tài)扭曲,迷失了人生奮斗目標,嚴重地危害了少年兒童的身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音樂老師應從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精心設計音樂教學課內(nèi)外活動,通過聽聽、唱唱、講講、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學手法,讓學生體驗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內(nèi)涵,同時教給他們必要的音樂知識以促進學習,引導學生樹立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提高音樂審美品位;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高雅藝術的好感、興趣,從而凈化學生心靈、培養(yǎng)高尚情操。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一方面要加強美育、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學習,正確地認識音樂審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最終目。
參考文獻:
[1]見丁鋼.創(chuàng)新新世紀的教育使命[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劉建東.對新理念下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3(12).
[3]馬蘭.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J].甘肅教育.2001(2).
[4]樊國生.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