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七七
欲補先清
要吃蘿卜白菜
冬月造化,水冰地結(jié)。人身得冬氣,則收藏得力,陽氣歸根,五臟六腑得陽氣滋養(yǎng),所以很多春夏因為中氣不足愛腹瀉、生病的人,到了冬天會不治自愈。這就是天地帶來的時氣滋養(yǎng)。由于人體陽氣閉藏,此時人體五臟內(nèi)的氣血也是一年中最強的時候,這時候吃補品、補氣血、吃肉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所以是一年中“補虛”的最好時候。不過在進補之前先需清理身體垃圾。
進入寒季后陽氣收藏于內(nèi),如果再吃大補的肉食,城里人常年被糟蹋怠慢的小脾胃很容易郁熱生痰,變成痰濕垃圾,接著就會生“內(nèi)火”:皮膚干燥、口腔潰瘍、便秘……所以在補之前,無論你是吃阿膠固元膏、還是吃羊肉鹿肉,最好同時開始吃蘿卜白菜。白蘿卜可“消食祛痰癖”,這點對我們很重要。很多人為什么冬季會痰濕呢,其實大多都是貪吃貪睡惹出來的,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變成痰濕了,蘿卜這時候就要用上。因為蘿卜生吃清熱生津;熟食則益脾和胃,順氣化痰。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卜汁效果是最好的。白菜,養(yǎng)胃清腸、除煩清熱,也是補品的好搭檔。
除了白菜蘿卜外,冬季進補前吃點山藥,更利于補品吸收。如果你有冬季吃膏方進補、或吃阿膠等進補的計劃,最好在進補前先吃一段時間山藥,將脾胃的狀態(tài)調(diào)到最好,以消化吸收補品的精華。山藥,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
冬日養(yǎng)生
羊肉最滋補
在北風肆虐的寒冬,羊肉是不可或缺且百吃不厭的美食。在美食家蔡瀾眼中,羊肉是最有個性的肉,你喜歡或者不喜歡,沒有中間路線可走。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能夠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風寒,又可滋補身體,可謂是一舉兩得。
羊肉的做法很多,據(jù)古籍記載,元代就有十余種。到了現(xiàn)代,如果按照類別劃分,則主要有蒸、煮、煎、炒、熏、燉、煨、涮、拌、炸等。目前,我們常見但又美味的有三種食法。
老北京涮羊肉 ?最過癮
鍋底一定要用精制的小銅鍋,鍋底下燒的定是木炭,調(diào)味品要用芝麻醬、韭菜花、糖蒜、豆腐乳等,這樣一來涮羊肉的滋味就更加鮮美了。如果自己在家里吃,搭配上一些涼菜,如醬牛肉、醬驢肉、醬肘子、醬羊肚、醬蹄筋等,以及涼拌粉皮、肉皮凍等,這些涼菜很具有北方特色,而且還有美容效果。
據(jù)說老北京涮羊肉是起源于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當時人們以吃羊肉為主,主要做法是支一口大鍋煮整塊的羊肉。有一次因情況緊急需趕快吃完出發(fā)作戰(zhàn),士兵們急中生智把微凍羊肉用刀切成塊,往沸水里一涮,撈出后蘸料吃。本來是為了填飽肚子,沒想到竟成一道美食,于是這種做法留了下來,并在后世流行開來。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鍋底有久涮不淡,羊肉有久涮不老不散的特點。涮羊肉是北風的傳統(tǒng)風味,歷史悠久,以選料精細,肉片薄勻,調(diào)料多樣而著稱。好吃的涮羊肉原料必須是內(nèi)蒙古的綿羊,只用其“上腦”、“小三岔”、“黃瓜條”等五個部位的肉,并剔去筋膜和骨底,經(jīng)冷凍壓實,切片碼在盤中。
羊肉火鍋雖然美味,而且有滋補的效果,不過吃多了就會容易上火。最好在火鍋里放點不去皮的生姜,因為姜皮辛涼,有散火除熱、止痛祛風濕的作用,與羊肉同食還能去掉膻味。不過要注意孕婦慎吃涮羊肉,因為短暫的加熱不能殺死羊肉中可能含有弓形蟲的幼蟲,孕婦進食后對胎兒不利。
粵式燉羊肉 ?最營養(yǎng)
粵式羊肉的烹飪方法主要采用煲、燉、煨、燒、燜等烹飪技藝,將粵菜的色、香、味、鮮與羊肉的真味,滋補營養(yǎng)特點共冶一爐。燉羊肉是最常見,也是最好的吃法。既能吃肉又能喝湯。煮過肉的湯,營養(yǎng)程度非常高,是滋補身體的佳品。而且,羊肉經(jīng)過燉制以后,更加熟爛、鮮嫩,易于消化。由于在煮的過程中保持了原湯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yǎng)不丟失。因此,冬季到了,不妨常為家人送上一砂鍋蘿卜燉羊排,能起到益氣補虛,下氣化痰的作用。只需將羊排剁成5—6厘米長,加入蔥、姜,以慢火熬燉,再下蘿卜即可。當然追求唯美,那就用砂鍋來燉,風味更佳。
羊肉性甘溫而不燥,溫中暖下,補肺腎氣,較適合冬令進補。除了可以配蘿卜外,配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更是營養(yǎng)全面。山藥益氣補脾、又助消化;栗子補腎壯腰、益胃平肝,根據(jù)《易經(jīng)》中“以上補上、以下補下”的原則,栗子還是補腦的佳品;核桃仁溫補肺腎,定喘潤腸。此三樣與羊肉同燉,營養(yǎng)豐富,溫補而不燥,培元又固本。羊肉還可以搭配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
不過要記得喝羊肉湯的時候最好不要加醋。許多人吃羊肉時喜歡配食醋作為調(diào)味品,吃起來更加爽口,其實是不合理的。因為羊肉性熱,功能是益氣補虛;而醋中含蛋白質(zhì)、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與熱性的羊肉不適宜。
清真羊肉 ?最地道
烤羊肉串為新疆地方風味小吃,地道的做法是用鮮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在鐵釬上,蘸上調(diào)料,在火爐上烤熟??狙蛉馕兜栗r美,烤的時候最好選用鮮羊肉,別用冷凍的。這樣,營養(yǎng)流失少,而且容易消化,類似的做法還有烤全羊、炒烤肉、炭烤羊腿等。一定記得烤羊肉要講究吃法,如果吃沒熟透的烤羊肉可能染上布魯氏菌,這種細菌可能會導(dǎo)致持續(xù)性高熱、不規(guī)則熱或長期低熱,同時伴有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在溫度高到70℃以上這種細菌就不能存活,因此建議吃烤肉時務(wù)必熟透后再吃。
羊肉泡饃是西安有名的清真小吃。羊肉泡饃的吃法有一定的講究,先將面餅掰成小塊,越小越好。將掰好的饃放到大碗里,端到廚房,廚師將熟羊肉切成片放在饃上,再配以粉絲、豆腐干、木耳等配料,放在肉湯鍋中加熱,以饃的大小和多少定湯,使原湯入饃。饃泡熱后,再加上糖蒜、辣醬、香菜,便開始慢慢吃,吃時不宜用筷子在碗中亂攪。饃叫托托饃,是九成面粉一成酵面烙成100克重。這種饃入湯不散,吃起來口味香濃,且耐泡。羊肉泡饃不僅吃起來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
雖然羊肉對人的身體大有裨益,但也不是人人適于食用。比如,肝炎病人忌吃羊肉。羊肉甘溫大熱,過多食用可能會加重病情。另外,蛋白質(zhì)和脂肪大量攝入后,因肝臟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謝功能而加重肝臟負擔,可導(dǎo)致發(fā)病。還有羊肉不宜與南瓜同吃,會誘發(fā)黃疸和腳氣病。食用了羊肉后,不宜馬上飲茶。因為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馬上飲茶,會產(chǎn)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zhì)的物質(zhì),容易引發(fā)便秘。
TIPS
冬日進補溫馨提示
1.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補,要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而定。如果進補過度容易導(dǎo)致消化系統(tǒng)疾病。
2.避免進補過頭,在選擇肉類的時候要拋棄那些內(nèi)臟類以及高脂肪的肥肉和帶皮的肉類;適當攝取蔬菜以及水果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另外在煮湯的時候也是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青菜以及菌類。
3.多食用蒸菜,中華千年美食文化素有“無菜不蒸”之說。做蒸菜時往往都會用多種蔬菜做原料,土豆、芹菜、胡蘿卜、茄子、蓮藕、茼蒿,甚至野菜等多種原料一起上鍋蒸,不僅做出的蒸菜五顏六色,而且充分體現(xiàn)了飲食多樣化的思想。另外,對于蒸菜所搭配的面粉,咱們也不必拘泥于小麥粉,玉米面粉、小米面粉和各種雜豆粉都是很好的選擇,而且可以幫助咱們補充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