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彪,戴紅磊
(1.大連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遼寧 盤錦 124221;2.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遼寧 大連 116024)
體育人文社會學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研究
張鳳彪1,戴紅磊2
(1.大連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遼寧 盤錦 124221;2.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遼寧 大連 116024)
以公共經(jīng)濟學、財政學、全民健身等相關理論為基礎,采用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遵循公共支出的規(guī)模、結構和效益分析的邏輯順序,對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成本收益進行分析。結論:1)全民健身財政支出規(guī)模和比例均比較低,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業(yè)比例低于規(guī)定標準;2)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全民健身活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比例波動比較大;3)城市每天參加健身活動的人數(shù)明顯高于農(nóng)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城鄉(xiāng)配置失衡。建議:1)加大全民健身財政支出規(guī)模和比例,嚴格按照體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標準支持全民健身事業(yè);2)進一步穩(wěn)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活動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比例,優(yōu)化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結構;3)建立與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機制。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成本收益
199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為我國全民健身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從理論角度分析,全民健身具有公共產(chǎn)品屬性和很強的正外部性,導致體育健身市場供給失靈,這為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產(chǎn)品提供了理論依據(jù)[1]。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是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產(chǎn)品的主要資金來源,包括財政撥款和體育彩票公益金支出。2009年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條例》第26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jīng)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本研究認為,各級政府在加大全民健身支出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收益問題,使有限的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獲得更大的效益。目前,在群眾體育效益研究中對效率的研究比較多,缺乏對效益的研究。例如,余平、邵偉鈺運用DEA對群眾體育投入效率進行的研究[2-3],宋娜梅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了體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4]。同時,體育領域投入與產(chǎn)出研究時間短,成果偏少;定性研究較多,定量研究較少;注重效率研究,缺乏對社會效益探討,特別是立足成本收益角度的研究微乎其微。為此,為比較直觀地反映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成本和收益,并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全民健身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參考并形成啟發(fā),以2008-2013年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成本收益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在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5部;以“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成本收益”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wǎng)查閱相關文獻25篇,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和歸納,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借助Excel軟件對2008-2013年的《體育事業(yè)統(tǒng)計年鑒》(《體育事業(yè)統(tǒng)計年鑒(2014)》暫未出版)中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成本和收益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研究提供支撐,并奠定現(xiàn)實基礎。其中,成本包括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規(guī)模和結構;收益表現(xiàn)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的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yǎng)等。
1.1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含義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是指體育行政部門為社會提供全民健身公共產(chǎn)品而進行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的過程,不僅包括預算內的全民健身財政支出,還包括預算外的體育彩票公益金支出[1]。體育彩票公益金是從體育彩票銷售資金中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比例所提取出來的用于發(fā)展和支持我國體育事業(yè)以及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專項資金[5]。公益金按預算外資金管理辦法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2條線管理,即收入全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支出由同級財政部門從財政專戶中撥付。其中,收入主要包括從體育彩票銷售總額中按不低于30%的比例提取的資金、下級按規(guī)定比例上繳的公益金、公益金利息收入、即開型彩票的棄獎收入;支出主要包括資助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彌補大型體育運動會比賽經(jīng)費不足、修整和增建體育設施、體育扶貧工程專項支出[6]。因此,體育彩票公益金是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來源之一。
1.2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分類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分類標準很多:1)按最終用途,全民健身公共支出屬于消費性支出,即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用于社會公共消費方面的支出;2)按經(jīng)濟性質,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屬于生產(chǎn)性支出,全民健身活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等方面支出屬于非生產(chǎn)性支出;3)按公共支出的形式,全民健身公共支出屬于無償撥款形式,即體育行政部門直接撥付給相關部門和單位使用全民健身公共資金;4)按公共支出受益范圍,全民健身公共支出屬于地方性支出,因為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直接受益者是其轄區(qū)內的民眾,即具有地方性的特征[7]。
1.3 成本收益分析法 自從1936年美國水利工程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以來,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部門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對公共建設項目、政府經(jīng)濟管理、環(huán)境經(jīng)濟評估、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領域進行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通過全面比較一個公共項目或一項公共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在判斷凈收益大小及社會公共福利后評估項目或政策實施價值的一種方法。成本收益分析作為一種經(jīng)濟決策方法,將成本費用分析運用于政府部門的計劃以及公共管理之中,以尋求在公共項目投資決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以此提升全社會的公共福利[8]。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是體育公共資源在體育領域的2次分配,其成本主要包括體育財政支出和體育彩票公益金。規(guī)模分析是從縱向反映了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總量的多少以及增加還是減少;結構分析是從橫向反映了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的資源配置情況,各項支出配置是否合理。
2.1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規(guī)模分析
2.1.1 2008-2013年全民健身財政支出狀況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體育事業(yè)統(tǒng)計年鑒》中將群眾體育經(jīng)費指標在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中單獨列出,即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支出包括體育競賽費、體育訓練費、體育場館、群眾體育、上繳上級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經(jīng)營支出、結轉自籌基建、其他[9]。因此,本研究僅針對2008年以后的全民健身財政支出情況進行分析。奧運周期以4年為一個時間段,時間段為上屆奧運會的結束至本屆奧運會的開始[10]。體育事業(yè)費受奧運會周期的影響比較明顯,即奧運會周期第1年體育事業(yè)費相對上一屆奧運年出現(xiàn)明顯下滑,然后逐年增長,至奧運年達到本奧運會周期的峰值。群眾體育經(jīng)費是全民健身財政支出的具體體現(xiàn)。群眾體育經(jīng)費同樣受奧運周期的影響,奧運年2008年和2012年,群眾體育經(jīng)費均有明顯增加,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群眾體育經(jīng)費達到691 053萬元,是2009年群眾體育經(jīng)費的3倍左右。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北京奧運會的東道主效應促進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群眾體育的發(fā)展和全國上下掀起了群眾體育的熱潮。從群眾體育經(jīng)費占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的比例來看,排除北京奧運會的影響,群眾體育經(jīng)費占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比例從2009年的10.80%下降到2013年的6.19%(表1)。這說明,奧運會對群眾體育的“擠出效應”仍然比較大。其深層次原因是競技體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11]、金牌政績觀的影響和群眾體育政績激勵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的缺失。目前,相對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我國全民健身事業(yè)的發(fā)展已經(jīng)出現(xiàn)嚴重滯后,并且影響到體育強國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理論上分析,全民健身財政支出增長只有快于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增長,才能實現(xiàn)對競技體育的趕超型發(fā)展?!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chǎn)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4〕46號)中,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各級政府應以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為指導思想,出臺保障全民健身快速發(fā)展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重點要提出“加大群眾體育財政支出規(guī)模和在體育事業(yè)中的比例”等條款,促進全民健身跨越式發(fā)展,盡快實現(xiàn)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均衡發(fā)展。
表1 2008-2013年全民健身財政支出情況一覽[9]
2.1.2 2008-2010年體育彩票公益金對全民健身支出狀況 自1994年體育彩票在全國統(tǒng)一發(fā)行以來,體育彩票事業(yè)獲得了快速發(fā)展。截止到2013年底,體育彩票累計銷售額達到6 980.66億元,共募集體育彩票公益金2 007.87億元,全部用于體育事業(yè)和社會公益事業(yè)。自1996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體育彩票公益金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在我國全民健身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北京奧運會的影響,2008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體育事業(yè)的比例達到75.41%,遠遠高于2013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體育事業(yè)40.52%的比例(表2)?!扼w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第19條規(guī)定:“國家體育總局在安排公益金時,用于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資金為年度公益金收入總額的60%,用于彌補落實《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經(jīng)費不足的資金為40%;省級以下(含省級)的體育行政部門要按本辦法規(guī)定的使用范圍,根據(jù)實際情況參照上述比例執(zhí)行”[12]。但是,2008-2013年用于全民健身事業(yè)的體育彩票公益金占用于體育事業(yè)總體的比例平均為39.00%,其中,最高為2009年,僅為45.90%,遠遠低于60%的標準。同時,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業(yè)占用于體育事業(yè)的比例呈現(xiàn)出以奧運會為周期的變化規(guī)律,即奧運會結束的第1年和第2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業(yè)的支出比例比較高,第3年以及奧運會當年所占比例下降。由此可見,奧運會對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業(yè)產(chǎn)生了“擠出效應”。建議體育彩票公益金應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進一步加大對全民健身事業(yè)支出的規(guī)模和比例。
表2 2008-2013年體育彩票銷售額、公益金提取及用于體育事業(yè)情況[9-13]
2.2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結構分析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是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物質基礎,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宣傳和調動民眾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而社會體育指導員能夠幫助民眾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和組織民眾合理地開展健身活動。根據(jù)《體育事業(yè)統(tǒng)計年鑒》統(tǒng)計指標分析,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結構主要包括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
2.2.1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情況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各級政府紛紛加大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力度。從橫向分析,2008-2011年,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合計為15 102 247萬元。其中,中央支出為110 856萬元,所占比例為0.73%;省級支出為3 768 793萬元,所占比例為24.96%;市級支出為3 122 475萬元,所占比例為20.67%;縣級支出為8 100 123萬元,所占比例為53.64%(表3)。受北京舉辦奧運會的影響,2008年,除了中央政府之外,其他政府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明顯高于其他年份,支出從高到低依次為省級政府、縣級政府、市級政府和中央政府。排除北京奧運會的影響,2009-2011年各級政府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的波動幅度均比較大,波動幅度從高到低依次為縣級政府、省級政府、中央政府和市級政府。其中,波動最大的是縣級政府,2010年的支出是2011年的4.0倍,波動最小的是市級政府,2009年相對2011年仍達到了1.8倍。這說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隨意性比較大,缺乏合理規(guī)劃,這不利于全民健身快速發(fā)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具有受益范圍的有限性,屬于地方性公共產(chǎn)品。因此,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應以縣級政府和市級政府為主。省級政府主要對轄區(qū)范圍內落后地區(q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進行援助,中央政府主要對落后省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進行援助。建議各級政府特別是市、縣兩級政府應進一步穩(wěn)定并逐年增加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支出;省級政府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轄區(qū)內落后地區(q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進行援助,特別要通過省直管縣的途徑,加大對縣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中央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區(q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監(jiān)督,加大對西部落后地區(q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援助。
表3 2008-2011年各級政府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支出[9]
為了進一步明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投資主體、明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公益性,保障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管理費用的持續(xù)性,群眾體育場地設施名稱中通常含有政府名稱。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全民健身基地和其他群眾體育設施,有效地緩解了我國城市居民健身需求與公共體育場地供給不足的矛盾。2008-2012年,以政府命名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合計為15 949 054萬元。其中,全民健身中心支出為4 217 403萬元,所占比例為26.44%;體育公園支出為2 185 183萬元,所占比例為13.70%;全民健身基地支出為8 428 358萬元,所占比例為52.85%;其他群眾體育設施投入為1 118 110萬元,所占比例為7.01%(見表4)。從縱向分析,2008-2012年全民健身中心支出最低為2011年的620 326萬元,最高為2012年的1 074 178萬元;體育公園支出最低為2011年的171 157萬元,最高為2008年的535 110萬元;其他群眾體育設施支出最低為2011年的61 765萬元,最高為2012年的525 989。其支出波動從大到小依次為全民健身基地、其他群眾體育設施、體育公園和全民健身中心。這進一步說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不穩(wěn)定,不同年份之間差距比較大。建議根據(jù)最新全國體育場地設施普查數(shù)據(jù),全面分析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情況,合理規(guī)劃各項支出,保障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配備合理,提高其利用率。
2.2.2 全民健身活動支出情況 全民健身活動是指為了更好地促進全民健身事業(yè)的發(fā)展所進行的體育鍛煉、群眾運動競賽及其相關的體育文化活動[9]。隨著全民健身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的次數(shù)和參加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體育彩票公益金對全民健身活動的支出也越來越多,主要包括補助大型群眾運動會和支持群眾健身等各類活動。2001-2006年體育彩票公益金對全民健身活動支出總額為229 180萬元。其中,補助大型群眾體育運動會支出為96 859萬元,支持群眾健身各類活動132 321萬元(見表5)。2013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活動支出為105 031萬元,相當于2001-2006年支出總和的一半。2013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活動占用于全民健身總額的比例為24.71%,高于2001-2006年的評價值22.61%。這說明,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全民健身活動的舉辦?!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chǎn)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4〕46號)指出,在各地區(qū)和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等單位廣泛舉辦各類體育比賽,引導支持體育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舉辦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14]。隨著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應進一步向全民健身活動傾向,通過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宣傳全民健身,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培養(yǎng)廣大民眾體育健身的興趣和意識。
表4 2008-2012年政府命名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情況[9]
2.2.3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情況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從事運動技能傳授、健身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其從事的工作包括組織人們進行健身、娛樂、康復等活動;協(xié)助開展體質測定、監(jiān)測、評價等活動;承擔經(jīng)營、管理及服務工作[15]。2011年11月9日正式頒布實施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應將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jīng)費列入本級事業(yè)經(jīng)費預算和體育彩票公益金支出中,并隨著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加大支出力度”。這一規(guī)定能夠進一步提升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shù)量和素質,充分發(fā)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作用。體育總局關于印發(fā)《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規(guī)劃(2011年-2015年)》的通知中(體群字〔2011〕53號)指出,各級體育部門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列支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jīng)費,在用于全民健身的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jīng)費,并隨著體育經(jīng)費的增長逐步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經(jīng)費的投入[16]。2008-2013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平均為11 419萬元。其中,2008年最低,為3 558萬元;2011年最高,為16 971萬元。2013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費用支出是2008年的3.59倍,但從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占全民健身支出的比例來看,2013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培訓支出所占比例為3.00%,低于2010年和2011年(表6)。由此可見,體育行政部門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重視不夠,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不足,并且各年支出所占比例差距比較大。建議體育行政部門在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的同時,穩(wěn)定并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占全民健身支出的比例,這樣才能培養(yǎng)更多的高水平社會體育指導員。
表5 部分年份全民健身活動支出情況[9]
表6 2008-2013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情況[9]
對于經(jīng)濟人而言,凡是能帶來正效用的一切因素都應歸為收益[7]。成本是收益的基礎,收益是成本的回報。全民健身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3個方面。因此,本研究從這3個方面對全民健身公共支出收益進行分析。
3.1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收益分析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而其建設的多少主要通過設施建設數(shù)量、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等指標反映。因此,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收益應包括場地設施數(shù)量、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根據(jù)《體育事業(yè)統(tǒng)計年鑒》,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分為政府命名群眾體育場地設施和政府援建群眾體育場地設施。政府命名群眾體育場地設施是指各級政府部門命名的,專門用于為公眾提供公益性體育健身服務,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多功能綜合性體育設施,場地類型包括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全民健身基地和其他群眾體育場地設施[17]。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是由各級政府體育行政部門利用財政撥款和體育彩票公益金以投資、資助等方式組織修建的體育場地,但其產(chǎn)權和管理權不屬于體育系統(tǒng),其類型包括健身路徑、籃球場、乒乓球臺和小藍板等[17]。2008-2013年政府命名群眾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數(shù)量合計為116 488個,占地面積489 397 570m2,建筑面積126 943 039m2;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占地面積375 611 963m2,建筑面積294 506 784m2(表7)。從占地面積分析,政府命名的群眾體育場地設施占地面積是政府援建體育場地占地面積的近1.8倍;從建筑面積分析,政府命名群眾體育場地建筑面積是政府援建體育場地建筑面積的0.36倍。由此可見,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土地利用率明顯高于政府命名群眾體育場地設施。
表7 2008-2012年群眾體育場地設施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情況[9]
從縱向分析,2008-2012年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數(shù)量整體上呈現(xiàn)波浪式的遞減趨勢。2009年最多,為366 984個;2011年最少,為121 369個(表8)。但是,健身路徑和籃球場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尤其是健身路徑從2008年的37 591條,增長到2012年的73 057條,增長了近1倍。乒乓球臺援建數(shù)量下降比較嚴重,從2008年的73 934個,下降到2012年的17 516個。這不僅反映了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數(shù)量同樣受到奧運會“擠出效應”的影響,同時也說明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的力度不夠,應進一步加大對落后地區(qū)體育場地設施的援建。從橫向分析,政府援建的體育場地設施主要包括健身路徑、籃球場、乒乓球臺、小籃板和其他。2008-2012年健身路徑援建267 193條,籃球場援建355 997個,乒乓球臺366 532個,小籃板135 563個,其他設施40 636個。由此可見,體育場地設施援建的數(shù)量較少,援建種類相對單一。建議根據(jù)地區(qū)特色和民族風情,援建符合當?shù)亟∩硇枨蟮捏w育場地設施。
表8 2008-2012年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數(shù)量[9]
3.2 全民健身活動支出收益分析 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目的就是調動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健身活動。晨晚練活動數(shù)、參與健身人數(shù)及社會體育指導員配置能夠反映全民健身活動支出對民眾參與健身的影響。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以后,隨著晨晚練活動點的建立與發(fā)展,在晨晚練活動點參加健身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2008-2011年街道每天參加晨晚練活動人數(shù)為8 893 094人,社會體育指導員為352 020人,每個街道配置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shù)平均為15.90人次;鄉(xiāng)鎮(zhèn)每天參加晨晚練活動人數(shù)21 194 174人,社會體育指導員289 194人,每個鄉(xiāng)鎮(zhèn)配置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5.77人次(表9)。由此可見,每天參加健身活動的人數(shù)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配置城市明顯高于農(nóng)村。因此,鄉(xiāng)鎮(zhèn)晨晚練活動應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降低參加人數(shù)與社會指導員比例。
表9 2008-2011年晚練活動點每天活動人數(shù)、社會體育指導員配置情況(人)[9]
表10 2008-2013年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情況一覽[9]
3.3 全民健身培訓管理支出收益分析 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包括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職業(yè)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本研究所指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僅指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分為國家級、1級、2級和3級。2008-2013年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培訓管理費合計為55 751萬元。2008-2013年我國共培養(yǎng)社會體育指導員1 399 445人,其中,國家級、1級、2級和3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所占比例分別為0.25%、6.83%、24.57%和68.08%(表10)。從縱向分析,2008-2012年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數(shù)量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2013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數(shù)量呈現(xiàn)大幅下降,由2012年的303 958人降到88 126。結合2013年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所占比例0.49%是2009年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所占比例的2.3倍這一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從注重數(shù)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即注重社會體育指導員素質和水平的提升。到2013年底,我國每位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平均指導972人,而日本2007年每位社會體育指導員平均只指導553人[11]。由此可見,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數(shù)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我國城鄉(xiāng)社會體育指導員分布不平衡,街道社會體育指導員配置比重是鄉(xiāng)鎮(zhèn)的2.78倍,影響了我國城鄉(xiāng)全民健身統(tǒng)籌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社會體育指導員水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身指導的科學性及居民的健身效果。我國高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比重偏低,國家級僅占0.26%;1級僅占7.02%,低于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印發(fā)《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規(guī)劃(2011年-2015年)》的通知(體群字〔2011〕53號)中,國家級、1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shù)比例分別要達到3%和10% 的標準。
4.1 結論 全民健身公共支出資金來源于體育財政撥款和體育彩票公益金,其主要用于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
1)受競技體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金牌政績觀以及全民健身政績評價機制的缺失等因素影響,全民健身財政支出規(guī)模和比例均比較低,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業(yè)比例低于規(guī)定的標準。
2)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缺乏合理規(guī)劃,各年支出波動比較大;全民健身活動支出規(guī)模和所占比例均得到了明顯改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重視不夠,支出所占比例呈現(xiàn)下降趨勢。
3)從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角度分析,政府援建體育場地設施土地利用率明顯高于政府命名群眾體育場地設施;每天參加健身活動的人數(shù)及社會體育指導員配置城市明顯高于農(nóng)村;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shù)有待提高、結構有待優(yōu)化。
4.2 建議 以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為指導思想,以全民健身“十三五規(guī)劃”為藍圖,立足于全民健身事業(yè)發(fā)展現(xiàn)實,從成本與收益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1)從制度與法律高度,制定有利于擴大全民健身公共支出規(guī)模與穩(wěn)定以及提高支出比例的財政政策,嚴格按照體育彩票公益金規(guī)定的比例支持全民健身事業(yè)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體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
2)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出應作出合理的規(guī)劃,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特別要加大對農(nóng)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持力度,盡快實現(xiàn)全民健身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提高全民健身活動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支出的規(guī)模和比例。
3)建立與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績效評價機制,提高全民健身公共資源利用率。
[1] 張鳳彪.湖南省全民健身公共支出現(xiàn)狀研究[J].體育科學,2012,32(4):11-19.
[2] 余平.財政體育投入的效率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10):50-53.
[3] 邵偉鈺.基于DEA模型的群眾體育財政投入績效分析[J].體育科學,2014,34(9):11-16.
[4] 宋娜梅,羅彥平,鄭麗.體育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評分計算方法[J].體育科學,2012(5):30-34.
[5] 張策宇.我國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6):90-92.
[6] 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Z].1998-09-01.
[7] 陳共.財政學(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74-80.
[8] 許光建,魏義方.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國際應用及對我國的啟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4):19-21.
[9] 國家體育總局經(jīng)濟司.體育事業(yè)統(tǒng)計年鑒[M].2009-2014. [10] 馬宣建.北京奧運周期的中國體育政策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6):1-6.
[11] 肖林鵬,李宗浩,裴立新.中國競技體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回顧與總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6(2):1-16.
[12]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Z].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guī)司網(wǎng)站,2012.
[13] 中國彩票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彩票年鑒[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13.
[14]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chǎn)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Z]. http://www.gov.cn/xinwen/2014-10/20/ content_2767791.htm,2014-10-20.
[15] 李相如,蘇明理.全民健身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6] 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印發(fā)《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規(guī)劃(2011年—2015年)》的通知[Z].http:// 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 n33598/1876963.html,2011-04-11.
[17] 李麗,張林.民生財政視域下的民生體育發(fā)展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5):3-12.
Cost Beneft Research on Public Expenditure of National Fitness
ZHANG Feng-biao1, DAI Hong-lei2
(1.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 Law,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njin 124221, Liaoning 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Liaoning China)
Based on theory of public economics, fnance, and national ftness,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following logical order of public expenditure scale, structure and beneft analysis, this thesis analyses cost beneft of national ftness public expenditur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Scale and proportion of national ftness fscal expenditure is relatively low. Sports lottery welfare fund used for national ftness industry is below required standard. 2) Spending ratio of national ftness venues and facilities,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and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training fluctuation is larger. 3) Number of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ftness activities in urban areas is signifcantly higher than rural area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confguration is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uggestions: 1) Increasing scale and propor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expenditur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allocation criteria of sports lottery to support ftness industry. 2) Further stabilizing national ftness venues and facilities, event organization and proportion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training expenses, optimizing structure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expenditure. 3)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expendi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national ftness; public expenditure; cost beneft
G812
A
1004 - 7662(2015 )04- 0001- 08
2015-02-2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5BTY013);大連市社科課題一般項目(項目編號:dlskyb2014019);大連理工大學基礎科研業(yè)務費人文社科科研專題(項目編號:DUT15RW138)。
張鳳彪,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體育公共財政、體育經(jīng)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