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勝
葉兆言:女兒的日記讓我淚流滿面
■張永勝
面對漸漸長大的女兒,作家葉兆言常處于一種不知所措的愛恨交織的感情之中。一方面,他一直用自以為是的 “理論”管教女兒;另一方面,女兒則在潛意識里與父親進行著多方面的抗爭。直到有一天,看過女兒臨出國前交給自己的日記本,葉兆言在震驚之余開始反省自己的父親角色。
16歲的葉子作為金陵中學參加AFS國際交流的學生,要去美國讀一年書。臨出國的前一個月里,葉兆言夫婦總被一種緊張的情緒包裹著,今日想要買些啥,明日又盤算著還得備些什么東西??膳畠耗?,整天像個沒事人似的,喊她干什么,她就硬和父母對著干,而且晚上很晚才睡,早上則總睡懶覺,還一個勁地看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然后便大談歌星。
凡此種種,都讓葉兆言很是 “上火”,于是父女倆每天的爭吵逐漸升級,彼此都莫名其妙地發(fā)火也莫名其妙地傷心。當父親的這才充分領(lǐng)教了女兒的“逆反心理”。
對此,葉子也在日記中寫道——
親愛的爸爸:
我每天晚上都是凌晨1點多睡,早晨一般8點半開始就要接受你殺豬般催我醒來的嚎叫,我的耳膜早已千錘百煉了。你是否知道一個人睡覺時的滿足,那種舒適,那種安逸,那種甜甜的醉了一般的感覺,是一個只有名義上減負的中學生日夜渴求的,可是種種壓力迫使這種美好的感覺總在剛剛萌芽后便告夭折。
媽媽,如果我在臨上飛機前沒有哭出來,你千萬別傷心——這種可能幾乎是零,除非我吃錯了藥。說實話,電影里的母愛都不是真的,不吵架的母女不會有太深的感情,因為在深恨一個人的同時,又發(fā)現(xiàn)自己在愛著這個人,這才是情感,才是一種正常的富有情趣的生活。
今天,我新買了錢包,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你們的一張?zhí)厣档暮嫌胺旁谝淮蜷_就能看見的地方。看著,看著,我就想哭。我過去真自私,只想在皮夾里放自己的照片。我想,以后我也會放我男友的,可在接下來的這一年中,你們占據(jù)了這個位置——一個一絲不茍的父親和一個傻兮兮的母親。別生氣,我愛你們!
有一天,葉子去買東西,路上丟了一頂帽子,葉兆言很生氣地讓她去找回來,當時的葉兆言不是心疼帽子,而是覺得自己女兒好像什么東西都不知道愛惜,出國后會為此吃苦頭的。
葉子見父親如此嘮嘮叨叨,情緒也變得非常蠻橫,嚷道: “讓我出去找帽子,怎么可能!”父女倆于是大吵起來,吃飯的時候,父親和女兒都很不開心,彼此板著臉。
吃完飯了,葉兆言對葉子說: “你今天洗碗?!北緛砭鸵欢亲踊鸬娜~子很不耐煩地說: “我今天就是不洗?!比缓筠D(zhuǎn)身進了房間,并把門反鎖了。葉兆言氣得起身去打門,葉子就是不開。當爸爸的因此氣得手直抖,沖葉子媽嚷道: “鑰匙呢?鑰匙呢?”門開后,兩聲清脆的掌聲隨之響起。
在日記中,挨打的葉子卻用文字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寬容——
親愛的爸爸:
今天,你打了我,差不多是我長這么大以來的第一次。我今年16歲,16年來你沒有打過我,但卻在我已經(jīng)16歲時這么做了。我很難過,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怎么糊里糊涂就挨了兩巴掌。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會把你恨得要死,可今天,我卻還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給你寫信,因為我發(fā)現(xiàn)你要的是形式,而不是結(jié)果。
當你鐵青著臉,指著我說: “告訴你,不要以為從來沒打過你,就不會打你……”我連感到心寒的時間也沒有,因此我一直不讓自己哭得聲音太大。我覺得自己沒有犯大錯,卻換來挺重的懲罰,于是,我一直不講話。知道嗎?我覺得這樣可以保存點面子。
晚上看電影 《亂世佳人》,見白瑞德對女兒寵愛無比,我淚水就流出來了。后來他女兒騎馬摔死了,白瑞德悲痛欲絕。我覺得,其實你對我也很好,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吧。
葉兆言雖不是個嚴厲的父親,卻是個嘮嘮叨叨的大人。女兒出國在即,他的情緒始終緊繃著,一見女兒看報紙的娛樂版,或把電視頻道鎖定在無聊的肥皂劇上,嗓門立刻會大起來,動不動就把葉子弄得淚眼汪汪的。甚至,為把護照放在哪里的問題,他們父女倆也會爭得面紅耳赤,而這一切竟都源于葉兆言對于女兒獨自遠行的不放心。
對此,葉子在日記中這樣安慰父親——
親愛的爸爸:
剛剛為了整理包裹還吵得不可開交??赡阍诙谖以鯓舆M機場時,竟是那么仔細。我挺難過,以后的11個月里,再沒有一個人會這樣苦口婆心地教導(dǎo)我了。等真進了機場,我一定會哭得很失態(tài)!
明天我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了,我們之間將隔著一個太平洋。我希望你們要特別特別注意安全,從上?;貋砬f別走高速路,那樣好危險的,別光圖快,還是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火車吧。平時注意交通安全,騎車時要慢一點,游泳時悠著點兒,散步時少從高樓下走。每天臨睡別忘了鎖門、關(guān)鍋灶。還有,最好買一個滅火器放在家里。
總之,你們都不小了,要學會為自己操心!還有,你現(xiàn)在脾氣特不好,像是處在更年期,所以對于同樣火爆性子的老媽來說,還是忍著點兒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還有,注意勞逸結(jié)合,勸老媽也這樣。你必須為家里請個鐘點工,盡管你們是兩個人,可房子一點也沒變小呀。另外,也別搞得我們家請保姆像是為了我一樣。
葉兆言夫婦做夢也沒想到女兒葉子會留下如此美麗的一本日記。葉兆言曾一再感嘆,他覺得女兒沒什么愛心,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差不多都是父母在為她服務(wù),包括幫她疊被子,幫她倒水,半夜里起來幫她捉蚊子,強迫她喝牛奶等等。
也許正因為這些本能的愛已有些畸形,便忽視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這便是女兒已經(jīng)長大,她不再需要婆婆媽媽和嘮嘮叨叨,她需要的是另一種關(guān)愛,即理解。葉兆言感慨: “大人真不該總是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學無先后,達者為師,試著和孩子們在同一起跑線上走未來的路,家長會更早地贏得他的尊重和欣賞。”
自從美國學習回來后,向來心高氣傲的葉子也學會反思了。這讓葉兆言觸動更大,因為女兒以前從不向人低頭認錯,現(xiàn)在只要是她做錯了什么便會說 “我很抱歉,我很愧疚!”這一點,既讓葉兆言特別高興也有點慚愧:以前為保有作為父親的權(quán)威,他即使做錯了什么也從不向女兒道歉,看來女兒已先他一步懂得了 “尊重”一詞所彰顯的人格魅力。
面對女兒的轉(zhuǎn)變,葉兆言如今常說: “我正和女兒一起改變,一起成長。小女曾說過,我這個當作家的父親讓她還沒有學會欣賞之前,就先教她學會了批評,這一點真讓我汗顏。所以奉勸天下父母,多給孩子一點贊美,讓他們從小就會欣賞世間的一切。孩子無論成功與否,都要接受,能不能出人頭地,是他自己的事,各人頭上一方天,沒必要強求小孩干什么。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實了,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