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康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初中學生開展語文自主學習呢?這是當前眾多語文教師不斷探索的熱點課題。筆者認為,要想讓自主學習成為語文課改中一道靚麗的風景,要想在語文教學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必須要走好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找到開啟自主學習的金鑰匙,即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對文本教材體驗、領悟、掌握的初始過程。結(jié)合相關(guān)理論及自身實踐,筆者就課前預習的教學談如下三點。
一、提出恰當?shù)念A習要求
1根據(jù)學情提出要求
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水平,只有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要求。
此外,在提出預習要求時,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整體情況,又要考慮學生間存在的差異。
例如,在布置學生預習一篇文章時,對于程度較差、成績不好的學生,可讓他們在課前認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不認識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詞,并利用字典查找;對于程度稍好、成績一般的學生,可讓他們給課文初步劃分段落層次,并根據(jù)課后練習題進行思考,嘗試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對于程度較好、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可進一步增加思考題目,如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寫了什么、哪些語句沒讀懂、讀后有哪些疑問或自己的感想等。這樣的預習要求,既滿足了優(yōu)秀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保證了中等學生基本的語文訓練,也照顧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使課前預習教學有了較強的針對性,這樣既使各層面的學生獲得了各自的成就感,也調(diào)動了他們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要求
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時,還要了解課文,包括課文內(nèi)容、體裁及特點。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課前備課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工作,教師無論對課文熟悉與否,都要精心備課。當然,課文內(nèi)容不同,體裁不同,特點也就不同。因此,針對不同的課文,預習要求也要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全面了解了學生特點及課文內(nèi)容,在布置學生的預習要求時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預習達到預想的效果。
二、教授正確的預習方法
教師在學習新課之前都會布置預習任務,但是經(jīng)常有學生完不成規(guī)定的任務,這是因為他們?nèi)鄙僬_的預習方法。因此,為了使課前預習順利進行,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預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預習方法,才能順利完成預習。
筆者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總結(jié)出了一些預習的技巧,這些技巧可總結(jié)成以下幾點。
1整體感知
在預習一篇文章時,可先指導學生將文章整體閱讀一遍。閱讀之后可讓學生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解決自主預習的基本困難。
2個性化體驗
在閱讀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或最感興趣的地方,包括優(yōu)美的句子、精彩的內(nèi)容、鮮活的人物、獨特的構(gòu)思等,并讓學生簡要談談自己最喜歡或最感興趣的理由。這些理由都是學生獨特的個性體驗,十分重要。
3重點思考
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重點閱讀。通過抓住重點語段進行閱讀,可使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明確課文的寫作目的。在重點閱讀時,學生可以提出疑問,可以從遣詞造句、篇章結(jié)構(gòu)、人物塑造、主題材料、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手法等多方面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前有目的的預習,可使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或觀點聽講,并在與別人觀點的比較中去領悟課文,在錯誤中尋找自身偏差的原因,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當然,在預習之前,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將重點段落、生字、詞語等圈點勾畫及遇到疑難問題做標注符號的方法,要教給學生邊讀邊想邊做標注及做筆記的原則。學生標記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化讀書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讀、思、記”的過程,它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增加學生的知識記憶,使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良好習慣,還可讓課前預習緊緊地圍繞著語文教學的重點進行。
三、收集課外相關(guān)資料
想要順利開展課前預習,就要盡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積極收集整理相關(guān)課文的資料信息。
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一個人想要獲得知識并不能光靠課本,還要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閱覽室等方式去收集信息資源。語文教學亦是如此。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的外延等于語文的外延。語文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40分鐘,還應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生活與課堂密切結(jié)合起來。具體來說,教師除了要提出恰當?shù)念A習要求、教授正確的預習方法,還要做一些知識資料的收集準備工作。教師要能從網(wǎng)絡、圖書資料中收集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知識信息,運用這些課外知識不斷充實課內(nèi)教學資源,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布置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時,可先給學生提供能獲得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信息的網(wǎng)絡地址及圖書資料,并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整理。
這些信息資料可以分為兩類:第一,與課文主題相似的文章,即收集的文章與課文體現(xiàn)的主題一致。教師可讓學生搜集這類主題相似的文章,通過對這類文章整體的閱讀,學生可對這類主題有更深的感知,進而對課文主題有更深的理解。如人教版課文《大雁歸來》寫了大雁的特點及生活習性,從而引出了作者對這種生命的熱愛及贊美之情。圍繞主題可讓學生自選相似文章,如《斑羚飛渡》、《海燕》等。閱讀這些文章,可使學生們對關(guān)愛動物、熱愛生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類主題有深入的把握。第二,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資料。如在預習《蘇州園林》時,可讓學生圍繞課文內(nèi)容收集有關(guān)園林的文字及圖片資料,使學生了解園林的發(fā)展歷史、形態(tài)變化及園林在建筑學尤其是美學中的價值及意義等。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既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也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總之,要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要想在語文自主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找到開啟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的金鑰匙,就必須走好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從課前預習的教學開始,使學生的課前預習落到實處。只有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教師才可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