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輝武+趙林明+趙曰峰
摘 要:本文就1995年上海市第九屆高一物理競賽復賽第23題的答案進行分析指出其錯誤之處,并指出命題范圍不適合高中學生進行解答。
關鍵詞:滑輪;動能定理;競賽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4)9(S)-0037-2
(1995年上海市第九屆高一物理競賽復賽第23題)如圖1所示,細線的一端與套在光滑細桿MN上的滑塊A相連,另一端通過不計大小的定滑輪O將物體懸掛在空中,細桿MN與水平面成60°角,桿上P點與滑輪O處在同一水平面上,P到O點的距離為s=1m,滑塊A與物體B的質量分別為mA、mB,且mA=mB=m,滑塊A在P點由靜止開始沿桿下滑。求:
(1)當OP繩繞著O點轉過60°角時,滑塊A的速度是多少?
(2)滑塊A下滑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參考文獻:
[1]潘鑫偉.一道物理競賽試題的解法探析[J].物理教學探討,2010,(4):35.
[2]蘇建東.《探究功與物體重速度變化的關系》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09,(11):16.
[3]劉玲.新課程探究教學設計案例——《動能與動能定理》教學實錄與評析[J].物理教學探討,2009,(11):13.
(欄目編輯 羅琬華)
摘 要:本文就1995年上海市第九屆高一物理競賽復賽第23題的答案進行分析指出其錯誤之處,并指出命題范圍不適合高中學生進行解答。
關鍵詞:滑輪;動能定理;競賽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4)9(S)-0037-2
(1995年上海市第九屆高一物理競賽復賽第23題)如圖1所示,細線的一端與套在光滑細桿MN上的滑塊A相連,另一端通過不計大小的定滑輪O將物體懸掛在空中,細桿MN與水平面成60°角,桿上P點與滑輪O處在同一水平面上,P到O點的距離為s=1m,滑塊A與物體B的質量分別為mA、mB,且mA=mB=m,滑塊A在P點由靜止開始沿桿下滑。求:
(1)當OP繩繞著O點轉過60°角時,滑塊A的速度是多少?
(2)滑塊A下滑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參考文獻:
[1]潘鑫偉.一道物理競賽試題的解法探析[J].物理教學探討,2010,(4):35.
[2]蘇建東.《探究功與物體重速度變化的關系》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09,(11):16.
[3]劉玲.新課程探究教學設計案例——《動能與動能定理》教學實錄與評析[J].物理教學探討,2009,(11):13.
(欄目編輯 羅琬華)
摘 要:本文就1995年上海市第九屆高一物理競賽復賽第23題的答案進行分析指出其錯誤之處,并指出命題范圍不適合高中學生進行解答。
關鍵詞:滑輪;動能定理;競賽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4)9(S)-0037-2
(1995年上海市第九屆高一物理競賽復賽第23題)如圖1所示,細線的一端與套在光滑細桿MN上的滑塊A相連,另一端通過不計大小的定滑輪O將物體懸掛在空中,細桿MN與水平面成60°角,桿上P點與滑輪O處在同一水平面上,P到O點的距離為s=1m,滑塊A與物體B的質量分別為mA、mB,且mA=mB=m,滑塊A在P點由靜止開始沿桿下滑。求:
(1)當OP繩繞著O點轉過60°角時,滑塊A的速度是多少?
(2)滑塊A下滑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參考文獻:
[1]潘鑫偉.一道物理競賽試題的解法探析[J].物理教學探討,2010,(4):35.
[2]蘇建東.《探究功與物體重速度變化的關系》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09,(11):16.
[3]劉玲.新課程探究教學設計案例——《動能與動能定理》教學實錄與評析[J].物理教學探討,2009,(11):13.
(欄目編輯 羅琬華)
物理教學探討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