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艷玲
一、 緊扣題目,導入新課
1. 同學們,在吉林松花江畔,有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那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請同學們一起和老師書寫課題。(學生書空)師邊書寫邊強調(diào):“霧”要注意雨字頭要寬一些,蓋住下面的“務”字。同學們再觀察“凇”字左邊是兩點水,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學生交流)
2. 據(jù)《說文解字》中解釋,兩點水的含義是“水遇冷凝之形”,在這里“凇”的意思是水汽凝結而成的冰花。(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新課伊始不經(jīng)意間把“象形”“形聲”的造字法以及指導寫字滲透在教學中,巧妙地揭示了課題,使學生對霧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感受到了漢字的神奇。
二、 圖詞對應,檢查預習
1. 請同學們欣賞著聞名天下的吉林霧凇奇觀,(出示霧凇組圖)你能在課文中找到形容這些霧凇的四字詞語嗎?
2. 生交流師課件出示:
潔白晶瑩 銀光閃爍 美麗動人
千姿百態(tài) 銀松雪柳 瓊枝玉樹
3. 大家邊聽邊想,這些圖片還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句子?(晶瑩奪目、粉狀玉砌、心曠神怡、美不勝收、潔白無瑕……)
【設計意圖】賞心悅目的圖片,不僅營造了詩情畫意的氛圍,也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詞,并很“快來到了”松花江畔的十里長提上,成為“畫中人”。
三、 解讀成因、欣賞過程
1. 理清條理,解讀成因。
(1)這“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觀景象是怎樣形成的呢?請大家瀏覽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話回答上述問題。
(2)(課件出示:“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保┳屑氉x,思考:這句話具體介紹形成霧凇需要哪幾方面的條件?(板書:嚴寒季節(jié)、水汽飽和、遇冷凝結)
(3)讀課文,吉林的霧凇是不是具備這樣的條件呢?(學生思考,小組內(nèi)畫一畫,找一找,議一議)
(4)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在整個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總起句、中心句)
(5)試著根據(jù)形成的原因和經(jīng)過,把第2自然段分成三層。
【設計意圖】此處抓住段落首句高度概括的中心句,讓學生仔細品讀,理清霧凇形成的條件以及段落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分清了層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2. 品讀語言,欣賞過程。
(1)聽老師讀課文,請大家思考: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霧的大、濃,圈畫出關鍵詞。
(2)(課件出示:“每當……燈光、樹影模糊了……鍍上了白銀。)并顯示重點詞(涌向、籠罩、淹沒、模糊)
(3)你能把這種霧大的感覺讀出來嗎?(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美景)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想象。通過感情誦讀,在感受大霧的同時,也理解了詞語。
(4)這蒸騰的霧氣,怎么就變成了霧凇了呢?(課件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敝攸c字詞注上紅色符號)仔細再讀這句話,思考:這是怎樣的“鍍”?
(5)作者只用一句話,把霧氣凝結時的情形寫得既具體生動,又十分精煉。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齊讀)
(6)課件出示:“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兒,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毕鄼C出示銀線、銀條、銀松雪柳的圖片)
(7)小結:大自然太神奇了,悄無聲息地造就了這十里長堤的霧凇奇觀,而作者運用了一些詞語,生動形象地向我們揭開了霧凇形成的神秘面紗。(生自由練讀,配樂個別讀,試著背誦)
【設計意圖】這一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分兩步來探究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既有答疑解惑,又有詢詞問句,還有品讀文字,誦讀感受,學生從多方面入手,學得主動、有趣。
四、 再現(xiàn)奇觀,升華情感
1. (引讀)清早,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放眼望去,十里長提上——(生讀)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美麗動人。(引讀)這潔白、晶瑩、耀眼的霧凇更是婀娜多姿,觀賞這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生讀)這真是“忽如一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 播放霧凇美麗視頻,學生靜心欣賞。
【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講:“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贝颂幾寣W生欣賞色彩鮮明、與課文息息相關的吉林霧凇,把學生再次帶入課文情境,促使學生觸景生情,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有身臨其境之感,感受了大自然的美,產(chǎn)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誘發(fā)了他們傾吐的欲望。
五、 模擬導游,學以致用
作業(yè):做一面導游旗,一個導游證,準備一只小喇叭,一頂旅游帽,學做一名導游介紹吉林霧凇,導游詞可以是文章里的句子,包括霧凇的景色描寫,霧凇形成的原因、形成的過程,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體現(xiàn)了語文的開放性、實踐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導游這一特殊身份,使學生身處其中,激情迸發(fā),個性得到了張揚。
(作者單位:寧夏青銅峽市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