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曾在《父母必讀》這本雜志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講述一位母親如何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堅持給孩子積極,肯定的評價。其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幼兒園老師說:“你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3分鐘都坐不住?!边@位媽媽回家后,忍著內(nèi)心的悲傷,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鐘,現(xiàn)在能坐3分鐘了,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辈还軄碜酝饷娴脑u價如何,這位媽媽始終這樣鼓勵孩子,使孩子不斷進步,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考上了很有名的大學。
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鼓勵孩子有多么重要。作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也受到啟發(fā)呢?鼓勵在家庭教育中如此重要,我相信在學校教育中亦然。
21世紀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更加強烈的變革要求,傳統(tǒng)的維持性學習方式正在向創(chuàng)新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必須從傳統(tǒng)的局限于課堂40分鐘傳授,管理的角色向教育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他們的工作。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成長的管理者,而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居高臨下的權威已不復存在,教師也不是唯我獨尊,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老學究了,而應該是學生的朋友,學生心中的偶像。
那么怎樣才會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生心中的偶像呢?我想只要我們尊重、鼓勵、希望和信賴學生,學生就會把我們當作朋友,自然也會樂于聽從我們的教導,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就可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愛因斯坦上學時很平庸,學校的老師坦然地對他父親說:“你的兒子將一事無成……”,大家的諷刺和譏笑,讓愛因斯坦十分灰心喪氣,他甚至不愿去學校,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但是父親卻鼓勵他:“我覺得你并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卻并不比他們差多少,但是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xiàn)的沒有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备赣H的愛護和鼓勵使愛因斯坦很快振作起來,智力也迅速發(fā)展起來。后來成為了物理學家。還有大家熟知的愛迪生,小時候他在學校被師生稱為“笨蛋”,他的母親卻用鼓勵的方法將其培養(yǎng)成科學家、發(fā)明家。從兩個名人的故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恒古不變的真理:家長對孩子熱切的期望、堅定的信心和無私的幫助,將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樣的道理,家長的鼓勵能使孩子成功,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多鼓勵和關心學生,從而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優(yōu)秀人才。我想,如果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在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對學生的期望和信心,尤其是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鼓勵他們,那么學生也一定會很信賴我們,而我們一定會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因為老師的鼓勵就像一縷春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又像一架橋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像一輪驕陽,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怎會不愛學習呢?
鼓勵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涿兰~斯提出,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孩子。因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表揚、賞識、鼓勵。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重視、關懷和鼓勵,而鼓勵就是注意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對其進行強化,讓學生充滿自信。
比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你來說,寫,讀”這樣的指令性語言可以變?yōu)椤罢l愿意讀;誰想寫;誰是高手,來展示一下”的商討式語言。學生聽到的感覺就不同,他們會覺得不是老師要他學,而是自己要學。當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可以給以建議鼓勵,而不是評判式的答復。這樣,學生就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不斷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我想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營造一種濃厚的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無壓抑,無顧慮,就會獲得學習的快樂、輕松,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更迅速形成能力。
當然,鼓勵學生并不是說對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一味姑息遷就,譬如學生存在某些缺點,就不要側重批評他所存在的缺點,而應該在肯定他優(yōu)點的同時,明確指出他的不足。這樣,學生往往更易接受。如果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諷刺、挖苦學生,學生可能表面上會聽我們的,按我們說的去做,實際只是敷衍了事。因為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成績肯定上不去。再者更多的是傷害學生的心靈,說不定會激起學生的敵對情緒,最后抱“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tài)度,讓老師的工作陷入僵局!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句鼓勵的話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觀念與行為,甚至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一句負面的話,可能傷害一個學生的心靈,甚至毀滅一個學生的未來。
讓我們的目光中多些鼓勵吧!讓我們用特有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向上吧!也許在我們的鼓勵下,會孕育出更多的、更杰出的人才!endprint
情感讀本·理論篇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