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雅
【摘 要】 目的:探討溫針配合精心護理對寒凝胞宮型痛經的療效。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予以月經前1周開始溫針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精心護理,7次為1個療程,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行療效比較。結果:觀察組在療效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針配合精心護理對寒凝胞宮型痛經的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溫針;精心護理;痛經
【中圖分類號】R271.11+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5-0098-01
1 一般資料
納入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醫(yī)科門診及病房收集,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辨證屬于寒凝胞宮型的痛經患者60例,釆用單盲隨機化原則,隨機編號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已婚22例,未婚8例,初潮年齡13~16歲,平均初潮年齡(13.16±0.47)歲,平均年齡(26.12±1.42)歲,平均病程(5.26±1.20)年;對照組:已婚23例,未婚7例,初潮年齡13~17歲,平均初潮年齡(13.36±0.45)歲,平均年齡(26.42±1.26)歲,平均病程(5.38±1.18)年,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在初潮、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護理方法對照組:予以溫針治療(取穴: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操作方法:患者取側臥位,對上述穴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用1.5寸30號毫針直刺,得氣后將2cm長艾炷套在針柄上點燃施行溫針灸,每次以2壯為宜。月經前 1周開始針刺,7次為 1個療程,共治療 3個月經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精心護理,包括情志護理、溫針護理、飲食起居護理等。具體如下:①情志護理。《內經》云:“精神不治,意志不進,則其病不愈?!惫ぷ髦凶o理人員需全面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讓她們對痛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消除因月經來臨而產生的恐懼、焦慮、害羞等心理。②溫針護理。保持針灸治療室的溫度適中,避免在過饑、過飽、勞累或身體極度虛弱時做治療,刺關元穴時應注意進針的深度,根據患者的胖瘦而定,不宜過深;注意艾火勿燒傷皮膚或衣物;拔針后,用干棉球按壓針眼。③飲食起居護理。《素問·上古天真論 》中說:“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辈灰诉^食生冷刺激食物、不宜久居寒濕之地、不宜過勞或過逸等,其是月經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劇烈運動和過度精神刺激等[2]。
2.2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變化情況。
2.3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月經前后或經期所有癥狀完全消失,隨診3個月無復發(fā);好轉:癥狀減輕或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無效:癥狀改變不明顯。
2.4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3 結果
4 討論
痛經是婦科病中頑固難治之常見病癥,中醫(yī)辨證屬寒凝胞宮,氣血不暢者最多[3]。緣由寒濕之邪客于沖任、胞中,或腎陽不足,虛寒內生,沖任、胞宮失煦,與經血搏結,經血運行遲滯。關元穴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為下元氣之所聚,補益精血,溫針療法可以除寒氣,溫補下元而養(yǎng)沖任;足三里為陽明胃經之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溫針之可健脾胃,化生氣血,氣血充盈,胞脈得養(yǎng),則沖任自調;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之會穴,對三臟均有調節(jié)作用,乃痛經之遠道取穴,針刺之可達到調氣行血通經之目的。艾葉性溫通絡,調運氣血,通行十二經脈,以活血化瘀通經,祛風散寒除濕[4-5]。溫針療法是在毫針針刺后,在針尾加置艾柱,是借艾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以達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調和氣血、溫經暖宮、化瘀散寒、通絡止痛等作用,因此溫針灸療法進一步提高了針灸的效果。
護理人員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保持情緒輕松,切勿精神緊張預先畏懼疼痛發(fā)生,加強心理治療;進行健康宣教,讓她們對痛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解除對月經產生的誤解,是預防痛經的首要問題。正如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的計劃和內容;可利用多媒體、幻燈等方式定期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基礎知識教育;可以通俗易懂及平和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減輕其心理壓力、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加強對病人巡視,嚴密觀察并詳細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征等變化,以及月經的顏色、量、性狀和痛經發(fā)作的時間、性質、輕重程度;如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主治醫(yī)生報告,積極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合理安排病人的起居,應注意避免進食寒涼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及淋雨涉水、劇烈運動和過度精神刺激等。此外護理人員還需精確掌握穴位的具體位置及操作方法。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組在療效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溫針配合精心護理對寒凝胞宮型痛經的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61-62.
[2]王兵,王智全.運用按摩手法為主綜合治療痛經[J].按摩與導引,2008,24(2):35-36.
[3]郭燕,邱紅海.穴位敷貼配合心理干預治療痛經的療效觀察[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10):1911-1912.
[4]楊旭云,張春婷.穴位隔姜灸治療子宮肌瘤42例效果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3):68-69.
[5]陳志霞,梁潔莎.痛經的中醫(yī)辨證論治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8):73-74.
(收稿日期:201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