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吳海艷,李茜茜,張大均
(1.安徽建筑大學法政學院,合肥 230061;2.國網(wǎng)安徽省電力公司,合肥 230061;3.中康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廣東深圳 518029;4.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 400715)
·經(jīng)驗交流·
基于積極心理干預技術的抑郁個案分析
王 健1,吳海艷2,李茜茜3,張大均4
(1.安徽建筑大學法政學院,合肥 230061;2.國網(wǎng)安徽省電力公司,合肥 230061;3.中康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廣東深圳 518029;4.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 400715)
目的 探討積極心理干預技術干預重度抑郁癥大學生個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運用積極心理干預技術結(jié)合積極心理學幸福五元素內(nèi)涵,詳細報道個案中積極心理治療法的9次干預過程。結(jié)果干預前后Beck抑郁問卷測量(BDI)問卷測試得分為45分和0分,干預結(jié)束4個月之后的BDI測試得分為0分;主觀幸福感等級測試得分分別為1.75、6.25和5.75分。結(jié)論積極心理干預技術干預抑郁癥具有極其顯著的效果,可為抑郁癥大學生的臨床干預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抑郁癥狀;積極心理治療;大學生;個案分析
抑郁癥大學生相比其他大學生有更多的自殺思維和行動,抑郁已經(jīng)是危害大學生生命健康的一個重要原因[1]??挂钟羲幬镏委?、心理分析治療、電擊治療、針灸治療等是過去治療抑郁癥的主要方法[2-3],但都有一定的缺陷[4]。最近,美國心理學家證實了積極心理治療對抑郁癥的良好效果[5]。積極心理治療最初是由德國心理學家佩塞斯基安提出的[6],然而,佩塞斯基認為,積極心理治療應該包括積極管理、積極的教育等[7]。美國積極心理學家在2012年提出了幸福五元素說(PERMA),詳細論述了有效提高幸福感的幾大方法[8]。本個案以積極心理教育思想[9]、積極心理治療法、幸福提升技術為主要基礎,對重度抑郁癥狀大學生進行干預,希望能夠?qū)σ钟舭Y群體的干預有更多可借鑒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1.1 一般資料 患者王某,男,20歲,胞二行二,上有一兄,父母兩系三代無精神異常者。家境貧困,小學時候摔斷胳膊,尚未康復就因醫(yī)療費不夠被攆出醫(yī)院。無煙酒等不良嗜好,自幼讀書刻苦,成績優(yōu)良,性格較內(nèi)向、膽小、敏感、多疑,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和期待較高。自入校以來,王某一直悶悶不樂,對任何事情都缺乏熱情;自訴有強迫癥狀,?;貞涍^去經(jīng)歷??释谌魏畏矫娑純?yōu)秀,但又力所不能及;總是擔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近1個多月來,睡眠困難,頭昏腦脹,難以學習;對大學環(huán)境不認同,對未來感到迷茫,覺得自己缺乏責任心,毫無主見,一無是處,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讓自己和家人驕傲的事情,想逃避這一切,因此每天都魂不守舍。精神??漆t(yī)生進行精神檢查及病史采集后,意見如下:來訪者病程1個月,臨床癥狀有持續(xù)性的心情低落、動力減退、精力減退、無望無助感、自我評價低、入睡困難、注意力減退,嚴重影響來訪者的學習和生活。既往無腦器質(zhì)性疾病及相關軀體疾病病史,無精神活性物質(zhì)濫用史,無躁狂發(fā)作史。根據(jù)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的診斷標準[10](DSM-Ⅳ),考慮為重度抑郁癥。本文發(fā)表已經(jīng)得到來訪者的同意。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案 本個案干預方法包括測驗法、積極心理干預技術、認知和行為療法等。干預過程總計9次,每周1次,每次60 min左右,首次咨詢之后留有家庭作業(yè)。干預過程從2012年10月24日至2013年4月17日。4個月后進行第10次約談,目的是追蹤和回訪治療效果,干預過程分為4個階段進行。
1.2.2 評估工具 Beck抑郁問卷測量[11](BDI):該患者癥狀包括睡眠過多、精神疲憊、對外界缺乏熱情、興趣喪失、生活意義感缺乏等,因此采用BDI測量問卷測量抑郁癥狀程度。此評定量表不能用來判斷抑郁的性質(zhì),所以不能用于抑郁癥的病因及疾病診斷分類。BDI量表得分小于10分,健康、無抑郁;10~15分,輕度情緒不良;>15~25分,已有抑郁;>25分,抑郁程度已比較嚴重。主觀幸福感等級量表[12]:該患者平時缺乏運動,社會交往簡單,娛樂活動缺乏,幼時由于胳膊摔斷無錢治療被攆出醫(yī)院,初步判斷該患者幸福感指數(shù)不高。為了判斷該患者幸福感與抑郁癥狀之間的關系,考察幸福感提升對抑郁情緒的改善,特選擇該量表。該量表是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柳博米爾斯基(Sonja lyubomirsky)編制[13]。問卷由4題組成,7點計分方式計分,總分為4題得分之和除以4。該量表以總分高低為考察目標,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普通人的平均得分為5.25~5.75。整個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6,重測信度為0.72,聚合效度為0.62。該量表在國內(nèi)運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2[14]。
1.2.3 治療過程
1.2.3.1 問題評估和診斷(1~2次) 搜集資料、問題評估、制定目標,見表1。(1)BDI量表:干預前抑郁癥狀自評BDI得分為45分。測試表明,王某處于重度抑郁癥狀程度,需要心理醫(yī)生的幫助。(2)主觀幸福感等級量表:主觀幸福感等級量表得分僅為1.75分,顯著低于5.25~5.75的平均分數(shù),主觀幸福感非常低。(3)制定目標:咨詢師與來訪者共同商定咨詢目標,短期目標是解決王某由于適應不良導致的急性重度抑郁癥問題。終極目標是改變王某的不合理認知;糾正不合理的過高期望,處理好理想和現(xiàn)實的關系;努力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內(nèi)容,提高自己的生活幸福感水平,消除或減少抑郁癥。
1.2.3.2 咨詢和干預階段(3~7次) 提升幸福感,降低抑郁癥狀。本個案以積極心理治療法[10]、PERMA理論[9](幸福五元素: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系(relationship)、意義(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為主要技術基礎,以認知行為療法等作為輔助技術手段,達到提高幸福感水平,降低或消除抑郁癥狀目的。見表1。
表1 積極心理干預技術干預抑郁癥狀大學生方案設計表
1.2.3.3 鞏固和評估階段(8~9次) 檢驗干預效果。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總結(jié)干預過程,回顧和分析干預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等,鞏固習得的技術和方法,將技術和手段遷移到生活中,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來訪者進行干預后檢測。見表1。
1.2.3.4 回訪階段(10次) 了解預后情況。干預結(jié)束后4個月,咨詢師再次約請來訪者,了解來訪者在過去4個月內(nèi)的學習、生活和社會活動狀況等,并再次對來訪者進行BDI和主觀幸福感等級量表測試。
2.1 BDI量表后測 經(jīng)過9次干預之后,再次對來訪者王某進行BDI量表測試得分為0分,抑郁癥狀已完全消除。干預后4個月再次對來訪者進行BDI測量,抑郁總分仍然為0分。
2.2 主觀幸福感等級量表后測 干預結(jié)束之后對王某進行主觀幸福感等級量表測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王某的主觀幸福感等級測試得分為6.25分;干預結(jié)束之后4個月再次測試發(fā)現(xiàn),王某的得分為5.75分。
2.3 干預結(jié)束之后的生活、學習狀況 由干預結(jié)束4個月之后的第10次面談得知,王某前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在全年級排名前5,有望達到轉(zhuǎn)專業(yè)的資格。2014年4月18日,從來訪者輔導員口中得知,該生已經(jīng)以全年級第1名的成績成功轉(zhuǎn)專業(yè)到其所在學校最好的學院。
2.4 干預結(jié)果評估 經(jīng)9次干預及結(jié)束之后4個月的約談發(fā)現(xiàn),來訪者面部表情輕松愉悅,自信且富有熱情;與來訪者輔導員的電話溝通表明,來訪者在寢室、班級中較為活躍,主動參加各種活動;來訪者自感變化非常顯著,能夠主動幫助室友、外地同學解決不良情緒;王某自述與家人能夠很好相處,其姑姑也贊嘆和欣賞他的改變。
本個案屬于典型環(huán)境適應不良刺激導致抑郁癥出現(xiàn)的案例。本個案特殊之處在于,研究目標雖針對問題解決,但干預措施不局限于解決問題,即培養(yǎng)來訪者正向積極的思維品質(zhì),發(fā)現(xiàn)和挖掘來訪者的潛力,提高自我價值感、自尊感,形成積極的情緒特征,與他人、社會建立積極的關系,獲得生活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進而獲得成功的感覺,體驗到自我實現(xiàn)的幸福感。
本個案的成果干預再次驗證了“在線積極心理治療”技術的成功[5,13],拓展了該技術在現(xiàn)實情境中的應用。本個案作為探索性研究,從實際干預出發(fā)提升來訪者幸福感水平,消除或降低抑郁癥狀,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這與以往的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14-15]。
干預結(jié)果表明,積極心理干預技術效果明顯。(1)能夠窺探到來訪者的本質(zhì)問題;(2)積極心理干預技術技術更為經(jīng)濟、快捷;(3)從正面積極的角度提升個體幸福感,達到降低或消除抑郁癥狀的目的,預后效果明顯。
本個案干預表明,積極心理干預技術極其有效地改善和消除了來訪者的重度抑郁癥狀,預后效果明顯。當然,對不同的來訪者采用該技術是否具有可驗證性是未來研究需要關注的;同時,作為一種“健康環(huán)保型”的干預技術,是否可以通過團體輔導活動方式讓更多人受益;是否可以改革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教學組織形式等,真正起到預防的作用是本研究未來更應該關注的。
[1]Nyer M,Holt DJ,Pedrelli P,et al.Factors that distinguish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and without suicidal thoughts[J].Ann Clin Psychiatry,2013,25(1):41-49.
[2]鐘寶亮,黃悅勤,李會娟.針灸治療抑郁癥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9):641-647.
[3]劉佳莉.苑玉和.陳乃宏.抑郁癥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1,27(9):1193-1195.
[4]陳遠玲,徐俊冕,李一云,等.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性神經(jīng)癥的療效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10(5):228-230.
[5]李婷婷,段文杰,張永紅.在線積極心理干預技術運用進展及方案設計[J].心理科學進展,2012,2:44-51.
[6]Cope TA.Positive psychotherapy′s theory of the capacity to know as explication of unconscious contents[J].J Relig Health,2009,48(1):79-89.
[7]崔景貴.德國積極心理治療范式述要[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5):1-5.
[8]馬丁·塞利格曼.持續(xù)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15-18.
[9]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奏響幸福主旋律——先讓學校幸福起來[J].中國特殊教育,2011,18(9):5-7.
[10]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1-100.
[1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191-194.
[12]Lyubomirsky S,Lepper HS.A measure of subjective happiness:preliminary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J].Soc Indic Res,1999,46(2):137-155.
[13]王健,吳海艷.基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抑郁干預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4,21(3):80-84.
[14]周巧,郭成,張大均.中度抑郁癥狀大學生音樂審美欣賞干預的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7(6):69-74.
[15]楊魯靜,徐光興.優(yōu)勢強化療法治療軀體形式障礙個案報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10):739-742.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5.042
王健(1979-),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研究工作。
G445
B
1671-8348(2015)25-3577-03
2015-02-08
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