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明,鄭文靜,孟志萍,李冠群,周瑞俊,佟 雪,吳紹波
葛芪合劑對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響
顧曉明,鄭文靜,孟志萍,李冠群,周瑞俊,佟 雪,吳紹波
目的 采用超聲心動圖評價中藥葛芪合劑對糖尿病心肌病舒張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6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在標準飲食治療1周后,治療組給予基本降糖治療(瑞格列奈和/或阿卡波糖)和中藥葛芪合劑治療,療程為6周。對照組只給予基本降糖治療6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的變化。結(jié)果 治療組治療后左室舒張早期充盈峰值速度/舒張晚期充盈峰值速度(0.84±0.23 vs 1.08±0.25,P<0.05)、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43.65±3.89)% vs (48.21±4.92)%,P<0.05]、左房內(nèi)徑LAD(33.16 mm±2.79 mm vs 30.48 mm±2.39 mm,P<0.05)。結(jié)論 中藥葛芪合劑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且以改善心室舒張功能不全為主。
糖尿病心肌病;葛芪合劑;超聲心動圖
心血管病變已是糖尿病(DM)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性心肌病(DC)是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特異性病變,由于DC缺乏明確的臨床及病理特異診斷標準,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甚少[1]。本研究觀察中藥葛芪合劑對DC患者超聲心動圖(UCG)的影響,探討DC發(fā)病可能的機制和中藥合劑抗心室重構(gòu)的作用,開辟中藥或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新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內(nèi)科和內(nèi)分泌科就診糖尿病心肌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2.09歲±9.43歲;糖尿病病程7.75年±3.95年;體重指數(shù)(BMI)25.18 kg/m2±3.59 kg/m2。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48.62歲±8.78歲;糖尿病病程8.10年±3.45年;BMI 24.26 kg/m2±2.56 kg/m2。
1.2 納入標準 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病程≥5年、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2%,晨起空腹血糖濃度≥7.8 mmol/L,餐后2 h血糖濃度≥12.1 mmol/L,患者伴有高血壓均<2級,無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藥物使用史。
1.3 排除標準 妊娠性糖尿病、繼發(fā)性糖尿病,胰島素治療者;經(jīng)查實為其他疾病的伴發(fā)癥,如:精神疾患、遺傳性缺陷、胰腺外分泌、手術(shù)、免疫介導性、藥物等所致者;合并≥2級高血壓、肺心病、肺動脈高壓、重度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病、甲狀腺疾病,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18歲以下,哺乳期婦女;重度肥胖或高脂血癥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在標準飲食治療1周后,治療組給予基本降糖治療(選用瑞格列奈和或阿卡波糖)和中藥葛芪合劑治療,中藥葛芪合劑組方:葛根20 g,黃芪40 g,大小薊各20 g,益母草20 g(部分患者用顆粒劑替代,劑量等同),分兩次服用,療程為6周。對照組只給予基本降糖治療(瑞格列奈和或阿卡波糖)6周。
1.5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前后檢測1 d內(nèi)手指末端晨起空腹血糖(FBG)、17:00血糖、早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全套,超聲心動圖。超聲心動圖指標包括室間隔舒張末期厚度(LVSTD)、左心室后壁舒張末期厚度(LVPWT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DD)、左房內(nèi)徑(LA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舒張早期充盈峰值速度/舒張晚期充盈峰值速度(E/A)。
對照組治療前后IVSTD、LVPWTD、LVDD、LAD、LVEF、E/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LVDD、LAD、E/A、LVEF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彩色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x±s)
研究發(fā)現(xiàn),無其他心臟相關(guān)疾病的發(fā)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即可出現(xiàn)明顯的左房和左室的擴大,病程越長檢出率越高,左房、左室擴大越明顯[2]。左房收縮功能在維持左室充盈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左房收縮產(chǎn)生的左室充盈量約占整個左室充盈量的15%~25%,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即可出現(xiàn)左室舒張功能障礙[3],左室舒張期充盈異常,使左房壓力及容量負荷增加,為維持左室排血所必需的充盈量,左房代償性增強做功,導致左房擴張。目前認為,左房做功加強源于Frank-astrling 機制增強,以及交感神經(jīng)活性的變力作用對心房心肌的影響[4]。左房的擴大不僅使心房的助力泵功能受損,進一步引起心室的舒張期充盈減少,由此可見左房的擴大是反映左室舒張功能異常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左房較正常值增大,與其他試驗相符合。Shcannwell 與其同事在對87例年輕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觀察到,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盡管其左室容積參數(shù)和收縮功能正常,但其心室充盈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降低,心室充盈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升高,心室充盈早期二尖瓣血流下降時間延長,等容舒張時間延長,這些參數(shù)的變化均說明糖尿病已造成心室舒張功能的損害,是糖尿病心臟病早期的臨床特征之一[5]。本研究中糖尿病心肌病組E/A<1,上述結(jié)果提示,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左室等容舒張時間逐漸延長、E 值逐漸降低、A 值逐漸增高、E/A 逐漸下降,左室舒張功能功能障礙加重。此結(jié)果同Shcannwell等[25]研究結(jié)果相同。
本研究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超聲心動圖結(jié)果顯示,心房、心室出現(xiàn)擴大趨勢,E/A比值下降,LVEF下降,提示發(fā)生心室收縮舒張功能受損;治療組治療后LAD、E/A、LVEF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超聲心動圖相關(guān)指標未見明顯改善,說明傳統(tǒng)降糖藥未能改善心室收縮與舒張功能,因此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心肌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室收縮與舒張功能,是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藥物治療的最佳方法。中藥在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對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這種多因素參與的疾病中有獨特的優(yōu)勢。盡管中醫(yī)古代文獻無糖尿病心臟病概念,但對糖尿病心臟病的認識由來已久,臨床根據(jù)其主要癥狀將其歸屬為中醫(yī)“消渴”“胸痹”“心痛”“驚悸”“怔忡”等病證范疇,早在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認為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氣血陰陽不足、痰凝血瘀以及肝腎陰虛等密切相關(guān)。最近的研究表明,中藥葛根含主要成分葛根素(異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提高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已在糖尿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治療上取得一定療效[6];黃芪主要含黃芪多糖、黃芪皂苷、7-氨基丁酸等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通過改善腎臟濾過率調(diào)整腎-心內(nèi)分泌樣作用[7];大薊、小薊等含有黃酮類物質(zhì)水飛薊素,可以通過抑制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的形成和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益母草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強心、增加冠脈血流的作用,并能相應減慢心率,減少心肌細胞凋亡,能阻止高血糖、腎素-血管緊張素(RAS)系統(tǒng)的激活,調(diào)整其所引起的氧化應激造成心肌細胞凋亡和增殖的失衡[8]。本研究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經(jīng)中藥葛芪合劑治療后患者左房室結(jié)構(gòu)和收縮舒張功能得到改善,主要以左房縮小為主。因此,認為中藥葛芪合劑能夠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可能改善左室舒張功能進而調(diào)節(jié)左室收縮功能,即抗心肌重塑/心室重構(gòu)。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中藥葛芪合劑對心肌重塑/心室重構(gòu)有一定的積極治療作用,與其他藥物聯(lián)用能夠早期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心肌病,特別能夠改善左室舒張功能。
[1] 丁帥,李宏亮,王鳳林.糖尿病心肌病的發(fā)病機制和干預研究進展[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8,22(2):117-119.
[2] 游淑榮,陳樹蘭.超聲心動圖檢測肺靜脈及二尖瓣血流參數(shù)評價左室舒張功能[J].寧夏醫(yī)學院學報,1999,21(4):305-307.
[3] Paillole C,Dhana M,Paycha F,et al.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abnormalities determined by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young type l(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J].Am J Cardiol,1989,64:1010-1016.
[4] Dernellis J,Tsiamis E,Stefanadis C,et al.Effects of postural changes on left atr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m Heart J,1998,136:982-987.
[5] Schannwell CM,Schneppenheim M,Perings S,et al.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as an early manifestation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J].Cardiology,2002,98(1-2):33-39.
[4] 張一馳,牟艷玲,解硯英.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糖尿病心肌病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11,42(4):269-275.
[5] Henry RM,Kamp O,Kostense PJ,et al.Left ventricular mass increases with deteriorating glucose tolerance,especially in women:Independence of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or decreased flow-mediated dilation:The Hoorn study[J].Diabetes Care,2004,27(2):522-529.
[6] 王芬,何華亮,劉銅華.抗糖尿病中藥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3):766-767.
[7] 黃玫,曲晶,李曉天,等.黃芪化學成分及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1):1451-1453.
[8] 蔡玉玲.益母草的新用途及作用機制[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1,13(1):23-24.
(本文編輯 郭懷印)
江蘇省鎮(zhèn)江市科技局社發(fā)科技支撐項目(No.SH2011045)
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醫(yī)院(江蘇鎮(zhèn)江 212003),E-mail:gxmzjg@aliyun.com
R542.2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4.032
1672-1349(2015)14-1670-03
2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