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華
菜園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歸類《識字二》中的一篇課文,歸類《識字二》這組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展示了農家小院、自選商場、菜園的生活場景。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所以,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力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激發(fā)學生識字的主動意識,做到入情入境。為此我把整個單元教學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模塊一:激發(fā)興趣,引領識字。創(chuàng)設情境,帶學生走進商場、農村、市場等,讓學生認識事物名稱,對身邊的事物有基本了解。
模塊二:歸類識字,點播識字方法。以《菜園里》一文為切入點,教給孩子們識字的多種方法,并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本組課文。
模塊三:遷移學法,在“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拓展識字。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相關文章,拓展識字。
模塊四:識字生活化,拓寬識字渠道。創(chuàng)設模擬超市、農家、市場、菜園等情境,教學生認讀廣告牌匾等,并讓學生自己制作卡片、手繪畫、識字報,與同伴、老師、家長交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菜園里》這篇課文主要由一幅插圖、九種蔬菜名稱和一首兒歌組成。課前我讓家長利用雙休日時間帶孩子們去菜市場、超市參觀菜攤,認識各種蔬菜,上課后交流自己的收獲,激發(fā)他們主動識字的興趣。
本課用兒歌形式寫了菜園里的蔬菜及其特點,所以我選擇了叢書中與它內容較貼切的《秋姑娘來了》一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情與教學主題,我制定的主要目標是:1.識記14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認識文中的蔬菜。次要目標則是:1.能初步認讀兒歌中的詞語;2.能正確朗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秋姑娘來了》一文。
為了有效落實教學目標,詮釋“簡簡單單教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的教學理念。我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在語言環(huán)境中,激趣識字。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所以,不斷復現(xiàn)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我重視把識字與學詞、學句、學文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在多種方法中,整體識字。一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大部分是獨體字,所以課外我注重引領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如利用實物、圖片、廣告牌、書籍等識字;課堂上則通過拼讀、 口頭組詞、說句子等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途徑大量識字。
在不同的閱讀中,鞏固識字。從讀字、讀詞到讀文。初讀,將課文讀準確;再讀,將課文讀流利。這樣不斷分層次讀,讀懂課文內容,鞏固識字。
在思維訓練中,豐富識字。變換角度、發(fā)散思維,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去組詞,如菜園、果園、花園、公園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條理性表達,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邏輯性。如用關聯(lián)詞語“越……越……”說一句話。
在主題閱讀中,拓展識字。以前,這一課文的教學需要兩個課時。現(xiàn)在這一個課時,除了教學《菜園里》,學生還交流了生活中認識的蔬菜,朗讀兒歌,學習了“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秋姑娘來了》一文,又進行了拓展識字,效果是看得見的。學生多角度獲取信息,所學知識是立體的。
在豐富的形式中,愛上識字。從各種形式的讀到小組合作學習,從生生互評到說詞、造句以及階梯性的訓練……呈現(xiàn)的是孩子們在語言文字的世界里快樂學習、思維訓練與文字訓練同行的激情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