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吉林長春 130021
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
吳晶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吉林長春 130021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該院2014年1—6月期間收治的89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采用全程教育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半年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對糖尿病的知曉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結果治療半年后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我管理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全程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的護理管理中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對當前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值得臨床護理中推廣運用。
糖尿病;護理;全程健康教育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已經成為臨床高發(fā)病之一[1]。糖尿病為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發(fā)病機制為內分泌的代謝紊亂,長期的糖尿病可能會導致患者神經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及其他內臟器官的損害,由于該病的患病率及致殘率極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2-3]。然而有效的管理是控制糖尿病惡性時間發(fā)展的必要手段,健康教育作為糖尿病的治療實施手段之一,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礎,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并且減輕患者的醫(yī)療開支。短期片面的教育對控制患者的病情缺乏持久性,如何更全面持久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該研究的重點。至此,選擇該院2014年1—6月期間的89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分析比較,考察全程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治療效果的貢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院2014年1—6月期間收治的89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44例患者行全程健康教育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45例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經過診斷分析納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觀察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17例,年齡范圍25~80歲,病程1~17年,大學本科以上文化9人,大專以上文化15人,高中以上文化13人,初中以上文化5人,其他4人;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26~790歲,病程1.5~15年,大學本科以上文化7人,大專以上文化11人,高中以上文化15人,初中以上文化6人,其他6人。經分析比較兩張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及病程、文化程度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影響該研究的組間分析。納入標準:年齡≥18周歲;神志清醒、思維正常;具有一定學習能力;對該研究具有知情權并同意參與該研究。排除標準:神志不清,有溝通或者精神障礙;病情較重;不愿參與該研究。
1.2 方法
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健康教育宣教,宣教的具體形式包括口頭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健康及并發(fā)癥的危害并制定圖文小手冊,方便患者隨時查閱學習,定期組織患者到會議室進行播放健康教育視頻等。在患者出院后,護士對觀察組的患者實施院外跟蹤隨訪護理服務,其相關工作由院內專職的健康教育護士負責,在患者出院第一個月,指定一個護士每個星期向特定分配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飲食情況及運動情況等并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對患者提出的相關疑問給予及時耐心的回答。從患者出院第二個月開始,指定護士每個月向指定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得病情,并給予健康教育,隨訪時間為半年,護士給予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2.1 入院評估在患者入院時,向患者介紹本院的治療環(huán)境、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醫(yī)護人員的相關責任,鼓勵患者配合治療,提高療效[5]。采用問答的形式詳細詢問病史,是否接受正規(guī)治療,每日飲食、運動情況,是否按時服藥,以及是否接受胰島素治療,每日胰島素注射的劑量,根據采集的基本資料建立患者檔案,結合入院血糖、血脂、肝功能、尿糖等常規(guī)檢查評價患者的具體病情,通過耐心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社會需求等,然后進行全面的檢查。
1.2.2 飲食教育飲食教育關系到患者血糖波動,是教育的重點。教育患者盡量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把體重降低到理想的范圍,告知患者總熱量中,蛋白質約占13%,碳水化合物約占58%,脂肪約占23%,嚴格按入院后營養(yǎng)師建議的食物種類、品種每餐進食量進行科學配餐,三餐做到定時定量。鼓勵患者多食富含纖維蛋白的食物(水果、粗糧、蛋類),綠葉蔬菜、豆類、含糖分低的水果等是可溶性食用纖維,可延緩食物吸收,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盡量避免攝入高糖尿病量的水果及其他食物,并嚴格控制飲酒及食鹽的攝入。
1.2.3 運動健康教育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降低血糖,還可以調節(jié)心情、改善心肺功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體重,所以應向患者具體詳細的說明運動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進行適宜的運動。一般在進食后30 min后可以開始進行運動,避免空腹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最好為20~30 min,每周進行3次左右即可,運動的時候最好穿著寬松舒適的運動服,并攜帶一定量的糖果及餅干,以便在發(fā)生低血糖的時候可以自救。
1.2.5 心理健康護理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療程比較長,有的甚至需要終身服藥,這些均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憂郁、絕望等不良心理,而這些不良心理可引起體激素的改變,如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下降,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從而導致病情的惡化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所以與患者進行良性的溝通,鼓勵患者多宣泄內心的不安情緒,多參與集體活動改善孤獨絕望的心理,并要求家屬成員們多給予患者支持與關心,不要讓患者有情緒的波動,定期組織家庭活動,幫助患者走出疾病陰影,建立生活信心。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心理社會方面的支持,心理專家也應納入糖尿病多學科合作隊伍[6],可見心理健康護理的重要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糖治療效果、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我控制能力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1.4 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采用三個等級判斷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空腹血糖<6.9 mmol/L;有效:血脂及血糖水平明顯下降,臨床相應癥狀改善,空腹血糖<8.6 mmol/L;無效:血脂及血糖水平無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空腹血糖>8.6 mmol/L。②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價,采用自制評分表格,總分為25分,>20分為良好;15~20一般;<15分為差。③自我管理能力:>28分為良好;21~28分為一般;<21分為差。④采用醫(yī)院自制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80分判為合格。
1.5 統(tǒng)計方法
對所需數據進行收集整理用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在患者出院半年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組有2例號碼變?yōu)榭仗柺ルS訪數據,有效隨訪例數為44例,對照組無一例失去隨訪數據,有效隨訪例數為45例,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情況比較[n(%)]
表1中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3.2%,對照組為83.7%,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其他情況比較
經過全程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我管理能力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張患者干預后狀況比較[n(%)]
表2顯示全程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我管理能力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糖尿病由于其特殊病因導致其容易反復發(fā)作,誘發(fā)的并發(fā)癥比較嚴重,加強對病情的控制顯得極其重要。糖尿病??谱o士成為專科護理的主力軍,院內和院外兩種糖尿病??谱o理服務在護理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開展系統(tǒng)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得患者全面地了解疾病,積極配合治療,改善預后效果。糖尿病??谱o理工作根據患者需求,采用全程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夠及時、準確調整治療方案,較好的控制糖化血紅蛋白、血糖變化、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和提高。
在該研究中,我們采用全程的健康教育模式即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至患者出院半年內進行跟蹤全程健康教育,經過教育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3.2%,對照組為83.7%,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颊哐强刂魄闆r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均優(yōu)于一般護理管理患者?;颊邔τ谠撊探逃o理管理的服務滿意率高達93.1%,在當前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大環(huán)境下,這一結果令人驚喜,表明全程健康教育護理不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還可以緩解緊張醫(yī)患關系。
[1]陳莊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5):560-561.
[2]李秀枝.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6):162-163. [3]李錦萍,王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3):54-56.
[4]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70.
[5]呂敏清,劉竹芬.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2中):431-432.
[6]Peyrot M,Bubin BR,Siminerio LM.Physician and nurse use of psychosocial strategies in diabetes care.Resultsof the cross-national Diabetes Attitudes,Wishes and Needs(DAWN)Study[J].Diabetes Care, 2006,29:1256-1262.
R473.5
A
1672-4062(2015)07(a)-0160-02
201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