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16 億元,2014 年包括承諾在內,全國個人捐贈數(shù)額最多的前100 人,總共捐出了這個數(shù)字。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近日發(fā)布了《2014 中國捐贈百杰榜》。
在這一榜單中,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捐贈了價值169億元的阿里巴巴股份,位居第一,第二名是阿里巴巴的股東蔡崇信,股份捐贈額度為72.4億元。與股份捐贈相對應,境外慈善機構成了中國個人大額捐贈資金的主要接收方。據(jù)統(tǒng)計,2014年度境外機構接收的中國大額個人捐贈,數(shù)額超過了242億元,占年度總額的80%。
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助理兼研究部主任章高榮解釋說,因為馬云和蔡崇信將這樣一大筆股權捐給了新加坡的一家慈善機構,再加上潘石屹夫婦向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進行的捐贈,所以大家看到的結果是,2014年國內八成大額個人捐贈流向境外。
章高榮認為,境外慈善機構在捐贈稅收方面的政策,可能是中國的大額捐贈人向海外捐贈的主要原因,“中國大陸將股權捐贈視為銷售,因此,捐贈方與接收方都要納稅,并且對于有計劃上市的企業(yè)來說,上市前后,善款稅額的差距更大。”
而對境外慈善機構來說,例如馬云和蔡崇信將巨額股權捐贈給新加坡,慈善機構在出售股權時,不需要對股票增值的部分繳納所得稅。因此,馬云如果將同樣的股權數(shù)額捐給國內機構,與捐給新加坡機構,結果和效應是完全不同的。
在章高榮看來,馬云和蔡崇信此次向新加坡的慈善機構捐贈,除了稅收的考慮外,可能是為設立個人公益信托基金做打算。所謂公益信托,是指出于公益目的而設立的信托。它是由委托人提供一定的財產設立,由受托人對該財產進行管理處分,并將信托收益用于信托文件所指定的公益目的。
“在現(xiàn)有的法律框架下,如果馬云在海外設立公益信托,比直接捐贈給國內基金會要好很多?!比绻R云直接將期權或股權捐贈給國內基金會,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馬云捐贈股權本身需要納稅外,就股票的增值部分,基金會在套現(xiàn)用于公益項目的時候還需要繳納所得稅。
章高榮認為,如果政策框架健全,設立公益信托是大額股權捐贈的最好選擇,馬云可以將財產變更委托給受托人,未來將收益和分紅用于公益支出,可以確保公益目的的不可變更性,同時,又可靈活運用捐贈資金,根據(jù)收益情況決定捐贈額度。
中國慈善聯(lián)合會副會長、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近年來一直呼吁公益信托制度在我國境內盡早落地。他認為,《信托法》無論從立法指導思想,還是法律適用性方面看,都是比較好的,相對于中國起步較晚的公益事業(yè),公益信托的法律規(guī)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公益信托的最大優(yōu)點是公益財產的捐贈人不須馬上將資產轉移給基金會或受益人,只須把資產委托給受托人,包括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基金會甚至個人,明確設定信托資產的收益用于公益目的,這樣,這筆公益信托資產無需實行財產權轉移就鎖定了公益目的,而且不涉及納稅。同時,該資產獨立于委托人,也獨立于受益人,還獨立于受托人,不會因受托人自身的財產風險而承擔連帶損失責任,避免了慈善資產管理風險帶來的道德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1年《信托法》頒布至今,全國僅有7個公益信托獲得公益事業(yè)管理機構的批準得以成立。在業(yè)內專家看來,《信托法》中第62條有關“公益信托的設立和確定其受托人,應當經(jīng)有關公益事業(yè)管理機構批準”的規(guī)定是公益信托實際操作中最大的難題。比如,一個公益信托項目如果同時具有醫(yī)療和環(huán)保雙重目的,那么,相關的公益事業(yè)管理機構將包括衛(wèi)生和環(huán)保兩部門,這就帶來了審批難題。如果項目再跨區(qū)域運作,情況就更為復雜。
此外,由于公益信托還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等三方主體和兩次財產轉移,按照現(xiàn)有的流轉稅制,則會涉及兩次財產轉移而面臨重復收稅。
章高榮認為,百杰榜披露的這一事實表明,中國應給予大額捐贈行為更多的政策鼓勵和支持。與捐贈納稅政策相關的議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的決定中都有提及討論,但具體落實的效果和速度很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