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曼德拉]
奉獻出來把自己所有的生命
[(南非)曼德拉]
我們在這里談論戰(zhàn)爭或和平的挑戰(zhàn)、暴力或非暴力的挑戰(zhàn)、種族主義或人的尊嚴的挑戰(zhàn)、壓迫或反壓迫及自由與人權的挑戰(zhàn)、貧困或富足的挑戰(zhàn)。
我們今天不過是作為千百萬敢于站起來反抗一種社會的人民的代表站在這里,這種社會的本質就是戰(zhàn)爭、暴力、種族主義、壓迫和整個民族的貧困。
我今天也作為地球上億萬人民的代表站在這里,代表反對種族隔離的組織、代表和我們站在一起,不是反對作為一個國家的南非及其人民,而是反對一種非人的制度,要求這種反人類的種族隔離罪行盡快結束的那些政府和組織。
無數這類人,無論是在我們國家之內還是在我們國家之外,有著那種精神上的高貴阻擋暴行與邪惡,而不尋求個人所得。他們認識到,對一個人的非正義即是對所有人的非正義,因此共同行動起來保衛(wèi)正義,保衛(wèi)共同的人類尊嚴。
正是因為他們多少年來的勇氣和堅持不懈,我們今天才能確立那個所有人類一起歡慶我們這個時代人類最偉大的勝利之一的日期。當這一時刻到來時,我們將聚集在一起再次歡慶戰(zhàn)勝種族主義、種族隔離和白人少數統(tǒng)治的勝利。
這個勝利將最終結束以葡萄牙帝國的建立而開始的非洲五百年殖民化的這段歷史。因此,它標志著歷史上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將成為世界上各國人民反對種族主義的共同誓約,不管種族主義出現(xiàn)在哪個地方,不管它裝扮成什么樣子。
在非洲大陸的南端,那些為了自由、和平、人類尊嚴和人的實現(xiàn)貢獻出一切,以全人類的名義遭受著苦難的人們,他們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豐厚的報償,將獲得無價的禮物。這種報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也不能用我們踏著的我們祖先足跡之下這片土地下埋藏的稀有金屬和珍貴寶石的全部價值來估量。它將會也必須以孩子們的歡樂和幸福來衡量。
任何社會中孩子們都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公民,孩子們是我們財富中最貴重的財富。最終,孩子們必須能夠在開闊的草原上玩耍,而不再遭受饑餓的苦痛,不再被疾病蹂躪,不再受到無人照料、騷擾煩惱和虐待凌辱的威脅,不再被迫去從事那些其危險性遠遠超過了他們幼小年紀的活動。
在今天這些尊貴的聽眾面前,我們保證,一個新的南非將努力不懈地追求《世界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宣言》(該宣言由聯(lián)合國大會于1959年11月20日一致通過,宣布了兒童的十項權利——編者注)中提出的那些目標。
我們剛才的那種報償,它也將會并必須以這些孩子們的母親和父親的歡樂和福利來衡量,他們必須能夠不擔心被劫持地行走,不擔心由于政治或物質原因被殺,不擔心因為自己是乞丐而被人吐唾沫。他們也必須從絕望的重負中解脫出來,這種重負壓在他們心頭,與饑餓、無家可歸、失業(yè)相伴而生。
對于所有遭受苦難的人們,這種禮物的價值將會也必須以我們國家所有人民的歡樂與福利來衡量,我們的人民將打碎那些將他們分隔開的非人性的高墻。人民大眾將唾棄那種對人類尊嚴的極大侮辱,這種侮辱將一些人視為主子,將另一些人視為奴仆,將每個人都扭曲為靠吞食他人才能生存的捕食動物。
我們共同分享的這種報償的價值,將會也必須以終將勝利的和平歡樂來衡量,因為將黑人、白人連結為同一個人類的共同的人性會對我們每一個人說:我們都會像天堂里的孩子一樣生活。
我們將會這樣生活,因為我們將要創(chuàng)造一個承認所有的人生來平等的社會,對于生活、自由、幸福、人權和好的政府,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這樣一個社會將永遠不會再允許有良心囚犯,不允許任何人的人權被侵犯。
篡奪者從人民那兒奪走權力,追求他們自己的卑劣目的,將和平改革的途徑堵死,這樣的情況也絕不能再次發(fā)生。
我要利用這個機會加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行列,向我共同的獲獎者F.W.德克勒克先生表達敬意。他有勇氣來承認,強加于我們的種族隔離制度,對我們的國家造成了可怕的惡果。他有遠見,能夠理解并接受南非的全體人民必須通過談判,作為這一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共同決定他們以什么創(chuàng)造他們的未來。
然而在我們國家仍然有些人錯誤地相信,靠堅持陳規(guī)陋習他們能夠為正義與和平做出貢獻,而這陳規(guī)陋習業(yè)已被證明除了制造災難什么也不能做。我們的希望是,這些人也能獲得足夠的理性,認識到歷史不能被拒絕,新的社會不能靠復制與之敵對的過去來創(chuàng)造,無論怎樣來改良或怎樣迷人地重新包裝這過去。
我們滿懷這樣的希望:奮力重塑著自身的南非,將會成為一個正在努力誕生的新世界的縮影。這必將是一個民主的、尊重人權的世界,一個擺脫了貧困、饑餓、被剝奪遭忽視的恐懼的世界,一個擺脫了內戰(zhàn)和外來侵略的威脅與災難的世界,一個擺脫了千百萬人被逼成難民的沉重悲劇的世界。
南非和非洲南部作為一個整體卷入的這個進程,呼喚和催促著我們所有人乘此潮流,使這一地區(qū)成為所有具有良知的人們希望整個世界變成的那個模樣的活的范例。
我們不相信這次諾貝爾和平獎意在表揚業(yè)已發(fā)生、業(yè)已過去的那些事情。
我們聽到了那些聲音,它們說那是全世界所有尋求結束種族隔離制度的人們的呼喚。我們懂得他們的呼喚,我們將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奉獻出來,通過實踐,利用我們國家這種獨一無二的痛苦經歷來證明人類生存的正常條件是民主、正義、和平、非種族主義、非性別歧視、每個人的幸福、健康環(huán)境、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和團結。
被這樣的呼喚感動,被你們賦予我們的榮譽激勵,我們將承擔我們能夠做的工作,為我們這個世界的更新做出貢獻。將來,再也不會有人被描述為這個世界上“受苦的人們”。讓未來的子孫后代永遠不要說,是冷漠、玩世不恭或自私使得我們的生活未能達到諾貝爾和平獎代表的那種人性理想。
讓我們所有人的追求能夠證明,當馬丁·路德·金說人類再也不能悲劇性地受縛于種族主義和戰(zhàn)爭的茫茫黑夜時,他的確是對的。讓我們所有人的努力能夠證明,當他談到真正的兄弟情誼的美好時,談到和平比起鉆石或金銀來更為珍貴時,他并非只是一個夢想者。
讓一個新的時代露出曙光。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諾貝爾獲獎者文集·和平獎1971~1995》
伴 侶
[阮義忠]
多年來,我體悟了一件事:夫妻愈是親密,就愈經不起吵。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想講的話先吞下去,再伺機溝通。
天下沒有不努力就能完美的婚姻,唇齒相依也會不小心咬到。兩個有缺點的人,磨合得好,就會變成完美的結合,磨合得不好,無論誰是玉、誰是石,下場就是俱焚。能互稱一聲老伴,其實就是兩個永不放棄對方的人,共同尋找著在每個階段結合的方式。
摘自上海譯文出版社《想見 看見 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