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延玲,張宗勤,韓 燕,杜香莉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林學院,陜西 楊陵712100;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圖書館,陜西 楊陵712100)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作為一種早期的文獻檢索工具,經過多年的文獻積累及其文獻檢索和分析功能的不斷完善,產生了以JCR為代表諸如EndNote、InCite、ESI等系列文獻分析及評價工具,為世界范圍內的科研績效評價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通過SCI不僅可以快速有效地查閱世界范圍內自然學科最新、最翔實的文獻信息[1-2],并可以利用檢索結果的分析功能快速定位研究領域中高影響力的論文;獲得某研究領域高影響力的國家、機構、專家、期刊等??萍颊撐谋籗CI收錄和引用,越來越成為評價國際學術地位、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實力和科技論文質量的國際通用的依據[3-5]。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spanded,簡稱 SCIE)是SCI的擴展版,2013年SCIE收錄期刊已達到8539種,在論文檢索和評價的實際應用中更具有數據的全面性和權威性。本文統(tǒng)計的數據源于2004-2013年的SCIE,試圖在科學的量化指標基礎上對林業(yè)科技論文進行評價,以揭示林業(yè)科學的發(fā)展趨勢和研究方向。同時也為農林學科及其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選擇投稿期刊及管理部門對科研進行合理評價提供參考。
以SCIE網絡數據庫(2014年11月25日)為數據源[6],通過基本檢索及其文獻分析功能,對2004-2013年的林業(yè)(forestry)論文進行檢索、比較和分析。為了便于說明問題,下面主要以論文占百分比作為比較基準。其中,中國(Peoples R China)論文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
通過SCIE數據庫檢索出2004-2013年SCIE的論文14 389 390篇,其中,林業(yè)論文42 262篇,占總論文的0.294%,在 Web of Science的228個類目中排在第133位。各年度的SCIE總論文、中國總論文、SCIE林業(yè)論文、中國林業(yè)論文占百分比的統(tǒng)計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10a間SCIE總論文數增長46.8%,而中國總論文數增長271.8%,是前者的5.8倍;林業(yè)總論文數增長58.3%,而中國林業(yè)論文數增長386.8%,是前者的6.2倍。由表1看出,SCIE總論文和林業(yè)論文增長幅度保持一致,而中國總論文和中國林業(yè)類論文的增長幅度在2004-2009年較緩慢,略低于平均水平,從2009開始,中國總論文和中國林業(yè)類論文的增長幅度都高于SCIE的平均水平,且從2008年開始,中國林業(yè)論文增長幅度略高于中國論文的平均水平,尤其是近2a(2012-2013),中國林業(yè)論文數猛增,表明中國林業(yè)研究成果產出增長幅度超前于世界及中國的其他學科。
表1 論文數年度百分比統(tǒng)計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annual paper percentage %
從表2可以看出,美國林業(yè)論文數最多,排在第1,占林業(yè)論文的26.267%,加拿大排在第2(10.433%),排在前位的還有巴西、德國、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法國及中國等,中國排第9(4.385%)。從論文增長情況來看,除加拿大出現負增長外,各國林業(yè)論文都呈現按年度增長的趨向,增長幅度超過200%的依次為巴西、波蘭、中國、瑞士、意大利等5個國家,分別增長881%、775%、387%、257%、239%。從各國論文百分比來看,加拿大、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亞、芬蘭、瑞典、波蘭等7國林業(yè)論文高于本國SCIE總論文平均水平,英國、中國和意大利等3國的林業(yè)論文低于本國SCIE總論文平均水平。
表2 各國論文數百分比統(tǒng)計Table 2 Statistics of the percentages of the pap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
表3結果顯示,10a間SCIE總論文的語種有45個,以英語為主,占96.724%;林業(yè)論文的語種只有7個,以英語為主,占91.423%。從表3可以看出,林業(yè)論文的語種數遠少于SCIE總論文,且中國的林業(yè)論文中除1篇為德語以外,其余全為英語。表明,與SCIE的總論文相比,林業(yè)論文的語種雖然偏少,但非英語論文比例高于SCIE的平均水平,因此,對我國林業(yè)研究者來說,應該拓寬研究論文的語種,熟練掌握英語以外的小語種,如,葡萄牙語、波蘭語、克羅地亞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等,以便發(fā)表小語種林業(yè)研究論文,這也是我國林業(yè)研究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表3 林業(yè)論文數語種百分比統(tǒng)計Table 3 Statistics of paper language %
對SCIE的42 262篇林業(yè)論文的基金資助機構進行了統(tǒng)計,并將機構名稱進行了清理和歸并,論文百分比前20的機構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世界林業(yè)研究基金資助機構中以歐盟委員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農業(yè)部、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等資助的論文占比例最高,分別占1.316%、1.194%、1.167%、1.150%、1.063%,這些機構對世界林業(yè)研究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芬蘭研究院、日本學術振興會、德國科學家基金會、中國科學院、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巴西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委員會等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表4 林業(yè)論文數基金資助機構百分比統(tǒng)計Table 4 Statistics of funding agency
從中國林業(yè)論文的基金資助機構統(tǒng)計數據來看,林業(yè)論文百分比最高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占31.221%)、中科院(占7.888%)、中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占4.911%),而且,以上3個機構排在了世界林業(yè)研究基金資助機構的前20。另外,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會、科技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高校新世紀卓越人才計劃基金委、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國家林業(yè)局等機構對林業(yè)研究也給予了很大的資助,為推動國內外林業(yè)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此看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林業(yè)研究論文比例排在世界第2,僅次于歐盟委員會,并高于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美國農業(yè)部,同時,中國林業(yè)論文卻集中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林業(yè)科研向國外延伸的力度較小。所以,中國林業(yè)研究者的研究領域應該向世界范圍拓寬,發(fā)展空間還很大,爭取歐盟委員會、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農業(yè)部、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等多項基金資助,這也是我國林業(yè)研究者的重要努力方向。
2.4.1 林業(yè)論文的期刊種數年度變化 2004-2013年SCIE收錄的42 262篇林業(yè)論文發(fā)表在71種期刊上,其中,刊名為《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的土耳其期刊在JCR數據庫中被列為農學(agronomy)類期刊,其余70種都為的林業(yè)(forestry)類期刊。1 853篇中國林業(yè)論文發(fā)表在49種期刊上。SCIE林業(yè)論文的期刊種數年度變化見圖1。10a間SCIE林業(yè)論文的期刊從36種增加到68種,而中國林業(yè)論文的期刊從17種增加到43種,且兩者的增長趨向保持一致,分別增長85.5%和88.2%,后者略高于前者。但是,中國林業(yè)論文的期刊種數雖然有逐年增加的趨向,但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此,我國林業(yè)研究者在投稿期刊的選擇上應拓展,爭取在未收錄中國林業(yè)論文的25種期刊上多投稿,實現未發(fā)表中國林業(yè)論文的那些期刊的零突破。
圖1 林業(yè)論文期刊種數年度變化Fig.1 The changes of the Periodical of forestey papers in species
2.4.2 發(fā)表林業(yè)論文最多的期刊 從表5可以看出,林業(yè)論文最多的前10種期刊包括了發(fā)表中國林業(yè)論文最多的前7種期刊,林業(yè)論文最多的前24種期刊包括了中國林業(yè)論文最多的前10種期刊。從表5還可以看出,發(fā)表林業(yè)論文最多的前10種期刊中,《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REVUE CANADIENNE DE RECHERCHE FORESTIERE》、《FORESTRY CHRONICLE》、《HOLZFORSCHUNG》、《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等4種期刊發(fā)表的中國林業(yè)論文相對較少,可以將其作為我國林業(yè)工作者投稿的重要期刊。
表5 發(fā)表林業(yè)論文最多的期刊Table 5 Journals from which most forestry papers were published
2.4.3 林業(yè)論文的OA期刊 開放存?。∣pen Access,以下簡稱OA)是一種全新的學術出版模式,旨在促進學術交流,實現科學研究成果的廣泛共享[7]。OA期刊是OA資源的主要類型,其特點是在線、免費、共享,即包括閱讀、下載、復制、傳閱、打印、檢索、建立鏈接,并可將其編入索引或作為數據在軟件中使用等都是免費的。根據本次統(tǒng)計2013年JCR-S收錄2 800余種OA期刊,2004-2013年有4 082篇林業(yè)論文發(fā)表在16種OA期刊上,其中,發(fā)表林業(yè)論文最多的OA期刊見表6(前10)。但是,只有7種期刊發(fā)表了中國林業(yè)論文(60篇),按論文多少排在前位的依次為:《SILVA FENNICA》、《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IFOREST BIOGEOSCIENCES AND FORESTRY》、《FOREST SYSTEMS》和《FORESTS》等5種。
表6 OA林業(yè)期刊統(tǒng)計Table 6 OA forestry journals statistics
10a間中國總論文增長率遠高于SCIE總論文,是后者的5.8倍;中國林業(yè)論文增長率遠高于林業(yè)論文,是后者的6.2倍;2004-2009年中國總論文和中國林業(yè)論文的增長較緩慢,略低于平均水平,2009年后略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2012-2013年,中國林業(yè)論文數猛增,表明中國林業(yè)研究成果產出增長幅度超前于世界及中國的其他學科。
10a間發(fā)表林業(yè)論文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占林業(yè)論文的26.267%,中國排位第9;論文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巴西(881%),其次是波蘭(775%),中國(387%)排在第3,且中國林業(yè)論文增長幅度低于本國總論文平均水平。表明10a間中國林業(yè)研究成果數量在世界排位較落后,但增長幅度卻位于前3,因此,國家在林業(yè)發(fā)展及研究領域有較大投入,并取得明顯的成效,如果繼續(xù)保持這樣的支持力度,我國林業(yè)的國際化速度將會更快。
10a間發(fā)表的林業(yè)論文語種較少,占SCIE總論文語種的15%,且英語為主流語言,這與SCIE總論文保持一致,而中國的林業(yè)論文只有1篇為德語,其余全為英語。因此,對我國林業(yè)研究者來說,熟練掌握英語以外的小語種,發(fā)表小語種林業(yè)論文,是我國林業(yè)研究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方向。
10a間對世界林業(yè)研究支持力度較大的5大機構依次為歐盟委員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農業(yè)部、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而中國林業(yè)研究的外援機構較少,大多論文集中在國內如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973計劃等,因此,中國林業(yè)研究應向外延伸,爭取歐盟委員會、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農業(yè)部、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等機構的基金資助,這也是我國林業(yè)研究者的重要努力方向。
發(fā)表中國林業(yè)論文的期刊種數與林業(yè)論文期刊種數增長趨向基本一致,但二者在期刊種數上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國林業(yè)研究者在投稿期刊的選擇上應拓展,爭取在未發(fā)表中國林業(yè)論文的25種期刊上多投稿;從發(fā)表論文數量來看,《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REVUE CANADIENNE DE RECHERCHE FORESTIERE》、《FORESTRY CHRONICLE》、《HOLZFORSCHUNG》、《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等4種期刊發(fā)表的中國林業(yè)論文相對較少,也應作為重要的投稿期刊;同時,我國林業(yè)論文的O A比例較低,林業(yè)研究者也應向表6列出的O A林業(yè)期刊投稿,發(fā)表更多的O A期刊論文,使更多的研究者能夠免費地瀏覽到自己的論文,提高其影響力。
[1] 蔡立文.對2005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的分析[J].中國食品學報,2006,6(1)446-449.
[2] 胡惠芳,萬躍華.SCI、SSCI收錄的圖書情報學學科期刊評價指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4):62-64.
[3] 楊華,包家元.SCI收錄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林學學科2003年度結題項目論文被引分析[J].中國科學基金,2007(3):175-178.YANG H,BAO J Y.Citation analysis of papers published by national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forestgrants completed in 2003[J].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007(3):175-178.(in Chinese)
[4] 劉俊婉.基于SCIE的科研現狀評析——以北京工業(yè)大學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20):152-156.LIU J W.Analysis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based on SCIE[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09,26(20):152-156.(in Chinese)
[5] 郭玉強,沙征宇.武漢理工大學近10年科研論文產出及引用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2,34(5):663-666.GUO Y Q,SHA Z Y.Output and citation of scientilic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recent 10years[J].Journal of WHUT:Information & Management Englneering,2012,34(5):663-666.(in Chinese)
[6] Web of Science[v.5.16.1].Web of Scienc核心集主頁:[DB/OL].[2014-11-25].https://apps.webofknowledge.com/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bgEMlrQHRvArSXJWa&pre ferencesSaved=.
[7] 張曉林,陸彩女,李麟.學術期刊支撐開發(fā)獲取的良好實踐指南[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33-1339.ZHANG X L,LU C N,LI L.Good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cholarly journals to support open access[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2014,25(11):1333-1339.(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