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勁松
(黑龍江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哈爾濱 150001)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應負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不同于常規(guī)審計。常規(guī)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則是分清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在本部門、本單位經濟活動中應當負有的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及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其他有關部門考核和使用干部或者兌現承包合同等提供參考。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審計環(huán)境日趨復雜化,社會對經濟責任審計的期望越來越高,經濟責任審計風險也就越來越大。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自始至終會伴隨著審計活動的全過程,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就是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后表達責任人應當負有的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表達與事實真相或經濟責任不相符合的審計評價和結論,造成被審計人和有關方面損失的可能性,如果審計人員通過認識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分析其存在或產生的原因,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預防和控制,就會減少審計風險帶來的錯誤的審計結果。
1.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局限性。責任經濟審計過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審計人員作出專業(yè)判斷,而由于審計內容的復雜性,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能力,而且要有分析、論證和判斷的綜合能力。而由于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和能力的局限性,致使審計難以達到社會全部期望,這就無可避免地會在審計過程中發(fā)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產生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性。審計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態(tài)度,進行合理的專業(yè)判斷。但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如果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性,如對審計事項的判斷性錯誤,或采用錯誤審計方法和程序等,都將帶來審計風險。
3.審計人員在收集、分析與判斷審計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審計風險。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是通過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監(jiān)督,對領導干部的管理決策水平高低及其正確履行經濟職責等方面的評價和結論,是組織人事部門考察考核、綜合評價、獎懲兌現的重要依據。經濟責任審計需要收集的信息量大,而被審計單位由于多種原因,有時會出現提供的資料不真實或不全面等情況,使審計人員不能全面了解和發(fā)現被審計單位的問題,如果審計人員收集的信息不完整或不真實,即使審計人員保持高度職業(yè)謹慎,以此為基礎做出的審計結論依然是不恰當的,由此必然帶來審計風險。
因為現代審計大多采用抽樣審計方法,即根據總體的樣本特征來推斷總體特征。然而,樣本的特征與總體的特征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有可能帶來判斷的誤差,從而帶來審計風險。
另外還存在由于被審計單位經濟業(yè)務的復雜性,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員素質等原因,導致審計結論與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不符。審計主要是通過收集的會計資料等來發(fā)現和查證問題,若這些資料本身存在虛假記載,就會對審計結果造成影響,審計人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虛假現象所迷惑。
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中最重要的一項成果。作為經濟責任審計過程的最終結果,審計評價既是對領導者任期內經濟行為及其后果的科學、客觀、準確的理性認識。
但經濟責任的重要審計評價標準過于寬泛和籠統;難以適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要求,增加了審計人員實際操作的難度。審計不能做出充分的判斷,由此帶來審計評價風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生產分工劃分越來越細,經營過程也越來越復雜,與此相應的會計信息系統也日益復雜,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審計范圍也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因此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從審計內容來看,所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它涉及到財務、決策、管理和效益等內容,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因此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一般審計基礎知識和經驗,還要具備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知識,所以也說明審計的對象越復雜,審計的內容越廣泛,審計的難度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越大。
審計結果和整改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實,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和辦法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需要界定責任,但責任的界定有時不能清晰的得出唯一結論,所以責任的不確定加大了審計風險。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往往還會涉及到一些不可量化的非經濟責任的內容,審計人員只能根據短時間內的審計調查作出自己的判斷,加大了審計人員責任,也使審計風險大大增加。
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審計準則,才能合理地界定審計人員的責任,減少審計風險。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審計法律、法規(guī),強化審計質量控制、規(guī)范審計操作、避免審計中的隨意性審計行為從而規(guī)避審計風險。
由于人們對審計期望越來越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部門也會更加關心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保證高質量的完成審計工作,有效避免審計風險。審計人員也要從主觀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重視審計風險,在審計工作中,主動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規(guī)避審計風險。
通過制定審計規(guī)范確定審計的范圍、內容、目標、程序和方法等,明確審計責任,審計人員按照審計規(guī)范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避免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的隨意性,降低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決定著審計質量。根據經濟責任審計的特殊性,審計人員要具有較強的政策水平、扎實的基礎知識、業(yè)務能力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還要不斷加強后續(xù)教育,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以適應經濟責任審計需要。
讓審計結果對實踐工作起到促進作用,讓審計結果得到落實。經濟責任審計是為查明被審計者應負的經濟責任,評價和落實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制定統一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對實踐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水平和責任心。不論是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還是社會審計組織,都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更新知識,提高分析、判斷、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減少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帶來的審計風險。
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第八條指出:“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的反向關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睂徲嬋藛T在受理審計業(yè)務時,要考慮審計風險及影響的高低,合理地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以期達到規(guī)避審計風險的目的。
經濟責任審計是政府部門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手段,為達到應有的審計效果,審計人員應該控制和規(guī)避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從增強審計主體的風險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綜合素質,建立建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審計人員保持應有的謹慎性,遵守職業(yè)道德等方面采取措施防范風險,從而做到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