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代藝術是“線的藝術”和線性思維的代表,與西方藝術相比,具有典型的意義。可以說,“線”性特征是中國古代藝術最大的形式特征,它體現(xiàn)在各種藝術門類之中。而本文試圖從古代浮雕“線”的特征和審美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將中國古代浮雕線造型演變的規(guī)律做粗略分析,最后總結得出中國古代浮雕的線造型存在的形式和特征。
關鍵詞:中國古代浮雕;線;造型語言;特征;
中圖分類號:J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3-00-01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的造型藝術的舞臺上,中國古代浮雕藝術都展現(xiàn)出鮮明的藝術個性。它不同于西方浮雕藝術更強調物形體真實明確的“體塊”表現(xiàn),從早起的青銅器到到漢唐佛教雕塑,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雕塑藝術獨特的線造型特征。
一、線的原始意義和功用
線,是視覺藝術的初始形式,在抽象藝術里被稱為“第二元素”,即點相對的結果,線的張力即是在點的基礎上的藝術形式的延續(xù)。作為直觀意義上的線,它是一種具有一定長度,而可以忽略其寬度與粗細的客觀對象。那么,根據線的生成原理,浮雕上的線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雕塑自身實體上的線,包括動態(tài)線和結構線以及裝飾線等;另一類是雕塑自身實體與外部空間的分界,也就是輪廓線。線的造型意味,形式意味,抽象意味以及由于它的變化所表達的不同心理感受,賦予了看似簡單元素的線條豐富的內涵,顯示了線的特殊價值。
二、線造型的發(fā)生
梁思成先生在他的《中國雕塑史》中有這樣的描述“然而藝術之始,雕塑為先,蓋在先民穴居野處之時,必先鑿石為器,以謀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繪事,故雕塑之術,實始于石器時代,藝術之最古者也”,中國古代浮雕甚至雕塑史的開端應早于繪畫史。[1]
(一)原始模仿
早期人類通過記錄現(xiàn)實生活,模仿自然現(xiàn)象,表達對自然神靈的崇拜,達到某種心理暗示和威懾作用。由于工具的限制只能雕鑿、刻畫一些簡單凹凸的線條,但特征簡潔明了,粗狂豪放。[2]
本文認為,原始藝術具有“線”性特征,這一特征正是中國古代“線的藝術”的源頭。原始藝術的“線”性特征首先是由原始思維所具有的“線”性特征所影響和決定的。其次,在原始人的生產性巫術實踐活動中,以延遲模仿方式進行的輪廓對象的復制以及當時的技術條件和刻(畫)工具共同成就了原始藝術的“線”性特征。
(二)中國古代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影響
如果說,西方自古希臘起,科學的方法和求真的審美傾向形式了寫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那么中國古代宗法制的社會結構和自給自足的小農自然經濟模式所形成的文化類型和社會心理,使得中國古代藝術繼承多于創(chuàng)新,與原始藝術一脈相承,成為原始藝術的自然延伸和發(fā)展。
中國古代藝術作為歷史的產物,其“線”性特征的生成、發(fā)展與中國古代的社會環(huán)境、風尚習俗、哲學思想、審美取向以及藝術的物質媒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本文認為,中國古代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社會結構使帶著原始意味的巫術和圖騰(龍鳳)崇拜長盛不衰,為“線的藝術”提供了存留和增榮的合適土壤。
中國古代哲學、美學思想,尤其是尚“簡”、會“意”、重“神”的審美趣味與中國古代“線的藝術”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中國獨有的毛筆、墨、紙等藝術媒介是“線的藝術”重要的物質基礎。
三、線造型存在的形式和特征
中國古代浮雕藝術,對作為造型語言的“線”的情有獨鐘,是在裝飾審美、形式表現(xiàn)和藝術精神方面所表露出的民族特點。以線造型、以線達意,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愈來愈富有概括性、象征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成為有別于西方古代浮雕的重要藝術特征。
(一)主要采用正側面的影像處理方法
“線”的造型語言普遍見于原始玉琮、青銅器表、畫像石刻、佛教造像、建筑裝飾等歷代浮雕作品之中。殷商玉器中造型精細小巧,作裝飾物用的玉人、玉獸的題材內容相當豐富,數量不多的以圓柱體或立方體為基本造型的圓雕,仍然是圍繞影像進行雕琢,這是殷商玉器兩大類造型樣式的共同特點。[3]
(二)以繪畫性的表現(xiàn)手法
即以細膩、流暢、勻稱的陰線雕刻出各種玉人、玉獸造型的形體結構和身上華麗的紋飾,融繪畫性與雕塑感為一體。不僅浮雕,一些圓雕也是如此,漢代霍去病墓《馬踏匈奴》石雕的造型處理,通過線刻示形的作用,使浮雕和圓雕渾然一體,加強了雕塑整體的氣勢貫通?!恶R踏匈奴》的四條馬腿,結構用線條陰刻出勁健的力量,卷曲的匈奴也是用線刻表現(xiàn)頑力掙扎的形象。
中國雕塑家,發(fā)現(xiàn)了線條節(jié)奏,但卻并不在意浮雕的光影效果。中國古代浮雕多裝飾在墓室或光線暗淡的石窟中,由“體塊”所產生的“影”的效果并不明顯,反而是用線來突出形象的輪廓、結構更為實際有效。線條的特質在于它能夠暗示出形體或立體形式,“它既狀物又抒情,兼?zhèn)湓煨秃捅憩F(xiàn)兩種因素和成分。”
四、總結
中國古代浮雕,借助線形的凹凸、曲直、疏密變化,用以勾勒輪廓,示意對象形體的交接、轉折關系,特別在表現(xiàn)衣紋服飾的結構與裝飾處理方面,更是將線性語言的生動流暢之特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熬€”既是作品形象的主要組成部分,又作為一種表現(xiàn)媒介,使線條屬性和思想情感雙方契合,使“形”“神”緊密相連,凝成了作品的藝術風格。
本文認為,中國古代藝術之“線”具有多方面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線的裝飾性、線的時間性、線的情感性、線的時代性和線的民族性。同時,中國古代浮雕造型藝術之“線”從粗糙到精致,從簡單到復雜,直至形成蔚為大觀的線條語匯,經歷了一個自然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是從原型模仿到幾何紋飾,最后演變成抽象符號,表現(xiàn)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參考文獻:
[1]梁思成《中國雕塑史》
[2]隋建國主編,陳科著《泥塑浮雕》
[3]趙萌《中國雕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