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坐落于湖南省中部隆回縣,海拔1142米。這里風景如畫,遇上陰雨天氣,山間云霧繚繞,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巖口鎮(zhèn)茶仁村在九龍山頂上,村民靠種地年收入人均不足2000元。2014年,該村1003名村民中,27歲的村委會主任蔣德焱,是全村唯一一位常年留守的年輕人。其余的年輕人,全部外出打工。300余戶人家,幾乎每家每戶都是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孫女生活。
通往茶仁村的山路,崎嶇陡峭,想攀上山頂上的人家,要通過一條經(jīng)年累月踩出來的羊腸小道。小道大約60厘米至70厘米寬,一邊是山壁,一邊是山崖,剛剛能容一個人通行。
最讓村里老人和孩子高興的是,2014年7月11日,山里剛修通了一條通往大觀鎮(zhèn)的水泥路。鎮(zhèn)上有一所完?。◤囊荒昙壍搅昙壎加械耐耆W),還有一所初中階段的中學。有了水泥路,孩子們下山上學方便多了。
大觀鎮(zhèn)中學有794名學生,住校的有640多人。讓校長蔣小釗苦惱的是,這些來自十里八鄉(xiāng)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了。這些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離校,老師也見不到家長一面。
蔣德焱家里買了臺貨車,遇到趕集的日子,他就載著鄉(xiāng)親們下山。周末湊巧了,一些孩子還能搭上回家的便車。
11歲的蔣倩、9歲的蔣作文、7歲的蔣夢橋是姐弟仨,都在山下的大觀鎮(zhèn)上小學。在廣州打工的父母,為了免去孩子上下山之苦,花了2000多元在鎮(zhèn)上租了一處房子。但即便是這樣,孩子們還得在周五下午步行兩三個小時回到山上的家中。村里的孩子幾乎都和蔣倩三姐弟一樣,過著山上山下來回奔波的生活。碰上下雨天,孩子們在山路上跋涉,其艱辛可想而知。
在茶仁村,老人是家里的主勞力,上小學的孩子們,也必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學校放假的日子,當爺爺奶奶去地里勞作時,進山放牧家里的老黃牛,就成了蔣倩姐弟3人的任務。
這頭老黃牛,與村里留守的50歲以上的老人,是村里前些年修路的主勞力。在4年多的時間里,蔣德焱領著大伙搬石運土,大的石塊就由老黃牛拉。蔣德焱說,有幾天,牛累得不吃草了,把村里的老人急壞了。
如今,村里缺少勞力,成了蔣德焱的一塊心病。村里進行電網(wǎng)改造,需要11個留守老人才能將一根電桿抬上山。村里已經(jīng)沒有集體經(jīng)濟,為了架電網(wǎng),村委會只得把村里僅有的兩片林場,也作價賣了。
村子的溪澗邊,隨處能遇到三兩個孩子在戲水。他們似乎習慣了這種沒有大人看管的生活,不是守在家里長時間看電視,就是在野外與小伙伴們嬉鬧。條件好點的家庭,會在暑假的時候,將孩子送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一家人享受短暫的天倫之樂。
老人、孩子與狗為伴,是茶仁村這個山區(qū)“空心村”家庭的常態(tài)。而留守孩子的安全,是留守老人們最擔心的問題,也是這個“空心村”最大的隱痛。
孩子們的爸爸媽媽不在家中,年輕的村委會主任蔣德焱,扮演了全村留守孩子“臨時爸爸”的角色。誰家孩子生病,家里的留守老人就會給蔣德焱打電話,請他幫忙把孩子送下山看病。
2013年的一個雨夜,村里的一個孩子在山上吃野果不幸中毒。蔣德焱和孩子家老人渾身濕透地將孩子送到山下的醫(yī)院,醫(yī)生說要是再晚些送來就沒得救了。蔣德焱和老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孩子一旦有事,他們將無法面對孩子的父母!
當過5年兵的蔣德焱,自從當了村委會主任后,總是很忙。他的妻子在家里照顧著兩個孩子,看到別人外出打工,她也一直對外出打工非常心動。她說,蔣德焱一年工資不到5000元,將來供孩子上學都不夠。
蔣德焱的父母、兄弟都在外面打工。在茶仁村,外出打工是每個家庭增加收入的唯一出路。村民從20歲左右起,就都忙著外出打工掙錢;然后結(jié)婚生子,供孩子讀書;到了50歲左右,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就用來蓋房子。
在現(xiàn)在的茶仁村,陳舊的老式的木屋,和新蓋的水泥樓房,很不協(xié)調(diào)地共存著。48歲的蔣盛紋,一直在廣州的建筑工地做裝模工。如今,他終于動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蓋自己的房子了。新居的混凝土框架已經(jīng)筑造到二樓。他說,夫妻倆攢了5年,剛夠蓋一層的錢,二層是借的錢。房子修好后,他又將出門去打工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