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露萍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12)
幸福問題一直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人類的幸福關乎著人類對未來的期望和信心,所以人民的幸福也是黨和政府一直熱切關注的事情。黨的十七大報告以國民幸福滿意度為執(zhí)政的政治承諾,指出“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國民?!秉h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發(fā)展的目的是國民幸福,指出我們黨是國民幸福的領導力量,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笨偟膩碚f,政府的目的是讓人民幸福,只有人民生活得幸福,才會支持黨和政府的決策,反之,政府只有為人民著想,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政策得以實施,社會才會得以穩(wěn)定,人民才會得以安居樂業(yè)。所以說,政府與人民的關系息息相關,政府的行為會影響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政府要想實現(xiàn)人民幸福的目標,對于構建以人民的幸福感為導向的政府績效評估是十分必要的。
國外很多學者對于將居民幸福與政府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David Swindell &Janet.M.Kelly(1990)最早提出構建政府公共服務行為評估體系,認為公民滿意于政府公共服務2者具有必然的關系。Arie Halachmi[1](1993)認為顧客滿意度和質量是企業(yè)等私營部門運營的根本,政府應該像企業(yè)一樣關注“顧客”的感受,將企業(yè)服務的評價行為引入到政府部門以此作為政府公共服務行為評價的標準。Veenhoven[2](1999)等人認為,政府以其掌握的資源和政策對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影響。Osborne[3](2000)認為將企業(yè)績效評估方法運用到政府部門是有效可行的。Coggburn和Schneider[4](2003)認為,規(guī)范和高效的政府對居民幸福有積極的影響。Tavits[5](2008)則指出腐敗降 低了居民幸福感。Helliwell和 Haifang Huang[6](2008)指出政府執(zhí)政的質量差異是導致各國居民幸福感差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Kim等[7](2011)認為,生活在高效廉潔國家的居民更幸福。
對于政府與居民幸福感的關系問題也受到國內學者的熱切關注。邢振江、王佳麗等[8](2011)提出了將國民幸福指數(shù)納入政府績效評估的做法及其意義。鄭方輝[9](P185)(2012)通過對全國的調查,認為“為民辦實事”“縮小收入差距”“依法行政”和“打擊貪污腐敗”可以提升居民幸福感。陳剛、李樹等[10](2012)得出政府質量不僅能夠在整體層面增加居民幸福感,而且還能縮小低收入和高收入居民間的幸福差距,以此來促進社會公平。閆明[11](2012)基于幸福指數(shù)的視角,分析了幸福指數(shù)在民生發(fā)展和公共服務建設中的作用,得出政府從崇拜GDP到對居民幸福指數(shù)的關懷態(tài)度轉變的趨勢。李曉燕、黃建[12](2012)采用DEA方法對政府績效水平進行了評估,并采用Tobit回歸分析與居民幸福感相關的政府績效影響重要因素。李文彬、賴琳慧等[13](2013)以廣東省為例探討政府績效滿意度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得出政務公開和政府廉潔滿意度對幸福感的影響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結論。
國內外的學者大多探討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與居民幸福感之間的關系,認為政府的公共服務行為對居民的幸福感是具有影響的,政府目前不僅關注GDP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關注居民生活質量的問題。然而學者對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效率問題方面的研究很少,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行為只有在達到有效率的情況下,居民才會受益。否則無效率的行為與政府沒有提供公共服務之間是沒有顯著差別的。所以基于居民幸福感視角的對政府的績效問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是現(xiàn)在大部分學者處理效率問題的普遍方法。文章采用該種方法對政府公共服務行為對居民幸福感的效率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政府是否投入一定的物力、資本及勞動力能夠達到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有效性這一問題。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方法最早由運籌學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其假設決策單位規(guī)模收益不變,因此將其可稱為(CCR模型),是一種衡量效率相對有效性的重要的非參數(shù)方法。其特點是防止了計量回歸方程的單產出的弊端,可以進行多投入多產出的計算。該模型把總體技術效率分解為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它主要研究的是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簡稱DMU)經營生產的相對有效性,借助數(shù)學規(guī)劃方法確定相對有效的生產前沿面,將各DMU投影到DEA的生產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各DMU偏離DEA前沿面的程度來評價其相對有效性,由此得出樣本中哪些機構有效以及哪些無效。1984年Banker,Charnes與Cooper提出規(guī)模收益可變的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模型,即BCC模型,該模型放寬了CCR模型的假設條件,適用于更多的現(xiàn)實情況。該模型把總體技術效率分解為2部分:純技術效率(Pur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PTE)和規(guī)模技術效率(Scale Efficiency,SE)。
1、CCR模型所測度的效率及經濟含義
技術效率是指在資源配置狀況一定的條件下,企業(yè)所能達到的最大產出能力;配置效率是指在給定投入價格下,企業(yè)通過組織資源的運用所能獲得的最大產出能力。兩者的乘積為總的經濟效率。其中,投入導向測度解決的問題是在不改變產出數(shù)量的情況下,投入數(shù)量能夠有比例地減少多少。而產出導向測度剛好相反,它解決的問題是在不改變已投入數(shù)量的情況下,產出數(shù)量能夠有比例地增加多少。
2、BCC模型所測度的效率及經濟含義
純技術效率(PTE)是指當規(guī)模報酬可變時,測度企業(yè)與生產前沿的距離;規(guī)模效率(SE)是規(guī)模報酬不變的生產前沿與規(guī)模報酬變化的生產前沿之間的距離。技術效率是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梢哉f生產既定產量時用的投入最少,或是投入既定時,產出最多,就實現(xiàn)了技術效率。其中技術效率可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即TE=PTE*SE。根據(jù)規(guī)模效率可以判斷各行政區(qū)處在遞增或遞減的規(guī)模報酬區(qū)間,據(jù)此可以調整各行政區(qū)的生產規(guī)模,使其達到生產規(guī)模的最佳狀態(tài)。
根據(jù)Farrell(1957)的定義:Θ為效率值,且Θ滿足0≤Θ≤1。當Θ=1時,表示效率前沿面上的點處于技術有效狀態(tài)。當0≤Θ<1時,表示效率前沿面上的點處于技術無效狀態(tài),且其可以分析是由于技術層面造成的還是由于規(guī)模層面造成的。
文章基于分析居民幸福感與政府績效的關系,因而所選指標應該關系民生?;诖?,本文在閱讀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并結合烏魯木齊市的特點,選取的投入指標為政府公共產品或服務支出(X1)和政府轉移性支出(X2)。其中政府轉移性支出指標采用政策性補貼和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兩項指標值代替;政府購買公共產品或服務支出采用基本建設支出、企業(yè)挖潛改造資金、科技三項費用、城市維護費、教育事業(yè)支出、科學事業(yè)支出、行政管理費和公檢法司支出的總和。輸出指標既要包括政府績效的經濟效益又要包括社會效益,所以選取烏魯木齊市人均GDP(Y1)作為經濟效益的指標,可以反映出居民在進行一定的經營和服務活動的最終成果。選取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Y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Y3)為社會效益的衡量指標,以此來反映政府為居民正常生活創(chuàng)造的社會條件。
表1 政府績效的投入產出表
運用DEAP2.1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得出政府公共服務行為的效率值。
表2 烏魯木齊市2000~2012年政府公共服務的效率表
從運算結果看,2000年到2012年間烏魯木齊市政府績效的有效值所在年份僅為2000年,其他年份均無效,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總的政府效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可以從2個方面分析其下降的原因:第一,單從數(shù)據(jù)方面分析。由于經濟效率為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的乘積。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與經濟效率均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從技術效率的數(shù)值來看,其在2000、2005、2006、2007、2008、2010、2011、2012等8年的數(shù)據(jù)均為1,說明其技術效率值是有效的,其他年份除2002年的值小于0.9水平之外,其余均大于0.9。從規(guī)模效率的值看,其數(shù)值呈現(xiàn)顯著下降的趨勢,2012年的值只有0.25。說明其規(guī)模效率除2000年外均無效。所以從數(shù)據(jù)分析看,經濟效率的下降主要是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所導致的。第二,從經濟含義的角度分析。政府績效水平的下降主要在于其規(guī)模力度不夠。因為其技術效率水平基本達到0.9以上,說明其投入一定的數(shù)量情況下,其產出基本達到了最大化?;蚴窃谄洚a出一定的情況下,其投入數(shù)量最小。所以政府績效水平低下主要在于規(guī)模報酬的低下所導致的。由于規(guī)模報酬變化時單位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立即擴大或是縮小。烏魯木齊市的規(guī)模報酬是遞減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其在現(xiàn)有的模式水平下繼續(xù)加大投入,致使其效率水平是下降的,對于政府而言,必須考慮如何改進現(xiàn)有的生產模式,繼續(xù)加大投入力度,才會使得其效率水平得以提高。
影響政府績效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經濟與政府績效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經濟質量水平是影響政府績效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文章選取地區(qū)生產總值作為一國或一地區(qū)的基本經濟指標來反映其經濟水平指標。此外政府稅收是決定政府公共服務行為的基礎,文章也將該指標納入進來。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對政府績效水平的直觀反映,所以也將該指標納入進來。
從理論角度分析。地區(qū)生產總值與政府績效呈正相關。因為在宏觀背景下,地區(qū)生產總值的提高意味著政府收入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資本投資基礎設施、教育、衛(wèi)生、醫(yī)療等基本的公共服務。居民享受的公共物品得到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幸福感水平才會得以提高。
政府稅收與居民幸福感呈負相關關系。由于政府稅收收入的增加,政府有能力為人民辦事,但是政府稅收收入的增加,最終會落在居民自己身上,政府的稅收越多,反過來使得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對下降,因此帶來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下降。
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與政府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因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政府的政策行為得到改善,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幸福感會提升。雖然“伊斯特林悖論”指出收入水平與居民幸福感之間并不一定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即其存在一個拐點,在拐點之前收入水平與幸福感水平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拐點之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感水平基本保持不變。但是一定意義上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帶來居民幸福感的水平。
文章以政府績效作為模型的因變量,以上述3個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由于政府績效處于0和1之間,如果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會給參數(shù)估計帶來嚴重的有偏和不一致,因此文章采用Tobit回歸進行分析。
以θi表示2000年到2012年的政府績效DEA效率值,xi作為與居民幸福感相關的影響因素,為了消除數(shù)據(jù)的異方差性,對數(shù)據(jù)取對數(shù),所以建立的Tobit回歸方程為:
LnΘi=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μ β0為回歸的常數(shù)項;βi為各自變量的回歸參數(shù);μ為隨機誤差項。
表3 烏魯木齊市2000~2012年原始數(shù)據(jù)表
其中X1表示地區(qū)生產總值,X2表示政府稅收收入,X3表示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文章運用Stata1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LnΘi=7.978+0.9709Lnx1-0.8222Lnx2-1.398Lnx3t= (2.59) (-2.66) (-1.85)R2=0.9759
從回歸結果看,β1和β2系數(shù)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水平的檢驗,β3系數(shù)通過0.1的顯著性水平的檢驗。各系數(shù)都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的檢驗,說明地區(qū)生產總值、政府稅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均與政府績效水平或居民幸福感有顯著關系。人們從回歸模型中可以看出,地區(qū)生產總值與居民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與理論分析的結果一致。且地區(qū)生產總值每增加1%,政府績效水平增加0.97%。政府稅收與居民幸福感呈反相關,其與理論結果分析一致。且政府稅收提高1%的水平,政府績效下降0.822%的水平。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居民幸福感呈反向相關關系,其與理論分析結果存在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知,烏魯木齊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2012年達到1.84萬元,實際上,就其數(shù)據(jù)來說,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在2012年烏魯木齊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是102.9,用現(xiàn)價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物價指數(shù),得到實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值為6 339.66元,可以看出,居民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對于出現(xiàn)的負相關關系可能是通脹水平的影響所導致的。
文章基于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方法對烏魯木齊市居民的幸福感與政府績效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細致的討論,后針對政府績效水平探討了其影響因素,這可幫助人們對烏魯木齊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對具有主觀色彩的居民幸福感問題有一個直觀的把握。通過對政府公共服務行為的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政府公共服務的總體經濟效率水平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規(guī)模效率水平的顯著下降所導致的。而政府規(guī)模的擴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投資的角度看,政府的轉移性支出和購買性支出逐年增加,但是如果在現(xiàn)有的規(guī)模狀況和管理水平下,繼續(xù)擴大投資力度,會帶來產出效率水平的遞減,資源的浪費。所以政府應該提高管理水平,或是在政府機構中精簡職位,在減少政府投入的同時提高辦事效率水平。從產出的角度看,政府提供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有待改善。每萬人擁有的公共交通車輛數(shù)量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說明政府在規(guī)劃道路建設的同時,沒有規(guī)劃好車輛的運行數(shù)量及每天的出勤率,或者是居民為了出行方便購買私家車數(shù)量的上升所導致的公共交通車輛運營率的下降。然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表明政府在規(guī)劃中越來越注重規(guī)劃為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靠攏,為居民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態(tài)家園。以此來改善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水平。
2)回歸分析的結果顯著
政府績效與地區(qū)生產總值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可以看出2者之間并不是呈現(xiàn)一定的正比例關系,地區(qū)生產總值提高的比例大于政府績效提高的比例水平,0.97小于1。但是從一定的層面上說,2者之間是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的,所以在政府積極創(chuàng)造GDP的同時,注重綠色GDP的創(chuàng)造,不是注重數(shù)量水平的提高而是有效提高質量水平。政府稅收與政府績效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考慮到政府稅收的增加會帶來居民收入的減少,以至于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減少。雖然政府稅收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但是投入的比例水平相應地會對居民的幸福感水平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政府在取得稅收的同時應該加大力度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項目之中,如醫(yī)療、教育、衛(wèi)生等投入。
[1]阿里·哈拉契米.政府業(yè)績與質量測評(問題與經驗)[M].張夢中,丁煌,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2]R.Veenhoven.Quality of Life in Individualistic Society:A Comparison of 43Nations in the Early 1990'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9,48(1):157-186.
[3]Osborene D,Plastrik P.The Reinventor's Field book:Tools for Transforming Your Government[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00.
[4]J.D.Coggburn & S.K.Schneid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State Quality of Lif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3,63(12):206-213.
[5]J.F.Helliwell & H.F.Huang.How's Your Government?International Evidence Linking Good Government and Well-Being[J].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8,38(1):595-619.
[6]M.Tavits.Representation,Corrup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08,41(11):1607-1630.
[7]S.Kim &D.Kim.Does Government Make People Happy?Exploring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Government'Roles in Happines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y,2011,13(9):875-899.
[8]邢振江,王佳麗.國民幸福指數(shù)納入政府績效評估探析[J].人口與經濟,2011(6):73-78.
[9]鄭方輝.2012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價紅皮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10]陳剛,李樹.政府如何能夠讓人幸福——政府質量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2(8):55-68.
[11]閆明.公眾幸福指數(shù)、政府績效評價與公眾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2(5):19-24.
[12]李曉燕,黃建.居民幸福感視角的政府績效評價研究[J].學術論壇,2012(2):53-62.
[13]李文彬,賴琳慧.政府績效滿意度與居民幸福感——廣東省的實證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3(8):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