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面對高中生僵化的寫作困境——寫不出真話,思維混亂的現(xiàn)狀分析,在語文作文教學處于理論多于實踐相脫節(jié)的瓶頸時,亟待解決的是尋得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結合“高效讀寫”中的感知力與思維力的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感知生活,激活思維,寫出文章的真實與深刻。
關鍵詞:寫作;感知力;思維力;真實;深刻;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2-00-012
自從接觸了田博士的“三元力”——感知力、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寫作方法,我大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之感,猶如在我的作文教學的沙漠中遇見了綠洲。更是明白了,我之前只是缺乏方法,其實完全可以改變現(xiàn)狀。
一、現(xiàn)狀與困惑
作文是語文試卷的“半壁河山”,進行必要的作文訓練,是尤為必要的。為了抑制“文藝腔”,福建省語文作文一改泛話題化命題和自選文體的考查方式,明確要求議論文或記敘文的文體限制,明確給予材料范圍,形成了“新材料”作文。面對“閩派語文思辨性”的特點,即題目出得更多體現(xiàn)一定的思辨性、文化性和哲理性,寫作空間大,讓考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對材料的的理解來立意布局,我們過去那種作文教學模式是不可行的。
在這種現(xiàn)狀下,作文輔導課是最令我頭疼的,寫作文也是學生最怕的。因為作文比拼的不再是文筆,更多的是思維,這就要讓學生摒棄已有的寫套作的模式,要回歸到寫作的最初的自由狀態(tài)。
那么,怎樣寫作才能回歸到自由的狀態(tài)?正如田博士所言,教育是為了釋放人的自由,喚醒人的天性。
二、實踐出真知
在限時限字的考場中,要寫出個“子丑寅卯”,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訓練,但因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是理論多于實踐,也都只是冠冕堂皇地言及作文要“文貴在真”、“文貴在深”、“文貴在新”,直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大有語文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因此語文一直處在所謂“可教可不教”的尷尬處境。
“高校讀寫”讓我真正認識到,我們語文課程可以不再被其他學科所鄙夷,因語文課程不是玄乎其乎的,是一門有跡可循的學科,特別是讓寫作理論不再是一紙空談。以下就我所認識的幾點,淺談感知力與思維力訓練在高中生寫作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文貴在真
在考場作文的評分標準中,基礎評分占60%,這就說明學生想要寫好作文,首先就得在內容上言之有物,就得說真話。
假大空的文章是學生習作當中的主流。尤其是記敘文,文章故事情節(jié)簡單、缺少內涵,往往是通篇記敘人事或編述故事,不著邊際的跑題文章。文學止于細微。田博士的“三元力”之首要的是感知力,就是讓學生學會說真話,寫真心。
感知訓練課,是從起初的學生一頓唏噓聲,一臉不屑的小兒科情狀,到如今的課前三分鐘都是爭先恐后的上臺發(fā)言的熱鬧非凡。例如,以“同桌”為感知主題時,嬉笑怒罵皆是人物,班上人人皆得一雅稱或綽號。其實這一過程,就是對學生觀察力和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漸漸地學生在敘述過程中就懂得抓住人物的個性來寫。項羽是“天亡我”的末路英雄,劉邦是“舍得了妻兒,奪得了天下”的狼,李易安是巾幗不讓須眉,寶玉是博愛的?……個個名符其實。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要調動感官去觀察生活,去感知生活。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科學的觀察方法,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才能讓學生學會說真話,寫真心,同時學生學會了積累素材,作文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感知訓練后,學生的習作不再是滿紙荒唐言,真如見其人,聞其聲,品其性,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讀罷思索的“余味”無窮。
(二)文貴在深
深,就是文章的深刻,這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上的老練,也體現(xiàn)在思想上的嚴密邏輯,歸于一處,就是指學生要有寫作思維。
面對“閩派語文思辨性”,以往作文訓練中強調的并列式、層進式及綜合式,即使內容再豐富,也是在援引古今中外的事例,進行的是平面的印證而非有層次的論證。而要學會論證,就要加強學生思維力的訓練。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葉圣陶語)其實寫作過程就是思維過程,思維縝密與否直接影響習作嚴密程度。福建省高考作文往往是“新材料作文”,如若有強大的思維力,學生就有勝人一籌的利器。
常言,一流智慧碰撞思想,二流智慧就事論事,三流智慧說三道四。較勁的就是思維力的比拼??梢姡季S力包括概括思維、矛盾思維和關聯(lián)思維,在議論文寫作中尤為重要。面對富有思辨性的新材料作文,從理解材料提煉出立意——行文論證——論點提升——回文點題,都需要思維力的輔助,否則就是淪為平庸的文章,出彩不了。
例,2014年福建省普通畢業(yè)班質量檢測作文題目:
莠草,農人整個夏天鋤它,然而它仍舊經歷旺盛,田埂、牧場、田野、花園到處都有它。有人用卑賤的名字稱呼它們,例如豬草、苦艾、雞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稱呼它們,例如長生草、扶移、雁來紅。
在此就審題中思維力的運用來舉例,足見其事半功倍的成效。
首先,學生要仔細閱讀材料,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對象。其次,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力,讓審題更迅捷,讓立意更深刻,讓分析更透徹,讓思維更嚴密。
以概括思維的方式,就可以找出草與人的相似之處,兩者是萬物中的一種,皆是生命的承載體,誰也不能看低或高看了誰,就立意于生命皆平等,萬物皆有其自身的價值。
以矛盾關系思維的方式,找出材料中矛盾關系組,農人與莠草,人們對同一種自然物的不同認知、評價與態(tài)度,大體可以立意為面對外在的評價,要堅強、頑強,要堅守自我,正確對待別人的評價??创挛镆环譃槎?,以辯證的眼光看世界,從另一面看問題,也將是繽紛多彩的。
有高度的立意,有個性的論據(jù),有層次的論證,有邏輯的語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就是議論文之評分的標準,無不是在說學生的寫作思維。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并學會運用思維來分析問題,來解決問題,將顛覆的是學生的寫作觀念,改變的是學生慣有且僵化的寫作思維。只有掌握了思維方法,寫出的文章才會,獨具匠心,讓人耳目一新。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感知力是首要的,思維力是必要的。反復訓練,養(yǎng)成習慣,是勢在必行且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只要體驗了生活,就會走進生活,走進內心,用嚴謹?shù)乃季S,詩性的邏輯,創(chuàng)造真實,活出生命的狀態(tài),寫出的習作自然是言由心生,我手寫我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