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到底是什么?作為一名從業(yè)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師,原研哉對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了給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長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設計[design,意大利語disegno]概念產生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而在中國古代藝術概念中與現代設計一詞相仿的是“經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設計越來越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關鍵詞:原研哉;設計;思想;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2-00-02
在思考設計作品如何在人們心目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經常浮現出充滿禪意的原研哉[Hara Kenya]的設計作品,觀其作品去盡雕飾,卻貼近心靈,且撼人心弦。他以一雙無視外部世界飛速發(fā)展變化的眼睛面對“日常生活”,以謙虛但同時尖銳的目光尋找其設計被需要的所在,并將自己精確地安置在他的意圖能夠被賦予生命的地方。當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在越來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時,他敏銳地感知到了設計的征候和跡象,并且自覺自主地挑戰(zhàn)其中的未知領域。他的設計作品顯現出來的不落陳規(guī)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設計被需求的空間并在其中進行設計。在這樣的態(tài)度下,他拓展了設計的視野和范疇,在他所經歷之處,嶄新的地平線不停地被發(fā)現和拓展。原研哉曾說:“當一個設計師真正審視植根于自己文化的本質的東西時,才能爆發(fā)出最大的能量”。在讀解原研哉的作品時,禁不住思考是什么樣的境遇能設計出這樣的作品,答案慢慢顯露。原研哉雖然接受的是嚴格的西方教育,但還是領會到了日本設計中所蘊含的古典美學,內斂簡約兼具優(yōu)美的審美意識,從18世紀開始日本市民就擁有了高度的文化,這也正蘊含了推動日本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原研哉在談到對日本文化的感受時,說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應該有能力在現代化的世界里結出果實,這也是原研哉設計審美意識的取向,立足傳統(tǒng),即使在司空見慣的普通的日常中也可以發(fā)掘出新設計的可能。日本在藝術上有一種追求幽寂的禪意,呈現出小而精簡的設計風格,這種獨到特性在國際上頗受贊譽。
我們對無印良品大概并不陌生,這是一個享譽全球的品牌,造型簡單樸素,貼近自然,可以說是極簡主義審美理念下的產物,且能從樸素簡約中尋求新的審美價值。從田中一光[Ikko Tanaka]手中接過接力棒的原研哉,對無印良品設計的宣傳活動“地平線”成為一例激蕩心靈、眩人耳目的成功個案。在安第斯山脈純凈之地,水天一線,干凈利落地將畫面一分為二,有李白詩“地形連海盡,天影落江虛”的境地,原研哉在此處構架了虛空的物理空間,水天相接,天地的實相變?yōu)樘撓?,點化成空靈一片。繁華盡去,只留至真至純的所在。品味這一組設計,將設計感隱于無形,正是執(zhí)著于這種追求促使原研哉走到他所去過的最遠處南美洲去取一瓢飲,地平線上空無一物,卻又容納百川;這是原研哉在極簡設計時所思考出的無印良品的新形象內涵。他自己談到“我們?yōu)槭裁葱枰@樣一條地平線呢?這是因為我們想讓人們看到一個能夠體現普通的自然真理的景象。當人們立于地平線之上,會顯得非常渺小。這幅畫面雖然單純,卻能深刻地表現出人與地球之間的關系?!倍O計海報中人的出現,使我們思維從無邊世界回到萬物,回到自己,觀照自我。在原研哉剛從事這個行業(yè)時,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設計師。因為在他看來,僅僅是依靠設計的才能謀生并不是成為一個設計師的充分理由,一個真正的設計師,應該能夠豐富設計這一概念。原研哉認為,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從無印良品誕生經歷了20年后,直至2003年,無限廣漠的天空一個地平線的畫面,塑造了讓生活回歸單純、自然的新形象,成為人們對無印良品想法的載體。這烙在原研哉眼中的純凈地平線,使我們觀者也難以忘懷,滌蕩心性。而這種風格或許是對東方至高境界禪宗的把握有關。世界知名的圖像設計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教授約翰·前田[John Maeda]認為:原研哉的作品的意義在于,在一種可感知的日式簡單文化中,他揭示了一種存在于禪之無中生有。優(yōu)秀出眾的設計作品一定意義上而言是沒法脫離一個文化傳統(tǒng)的。
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傳統(tǒng)文化元素或多或少影響著設計者和大眾。對于傳統(tǒng)文化靈感的汲取,并非是簡單的借用傳統(tǒng)元素進行設計,對原研哉而言,是理解潛藏于傳統(tǒng)中的審美情趣和深層思想本質,并和人們當下普遍存在的審美取向相碰撞,從而創(chuàng)作出真正嶄新的作品。加之個人設計才能的發(fā)揮,原研哉稱其為“大用”。與其對立的就是流于表層的設計,把傳統(tǒng)當做原始材料,按照自己個人意愿加工、重制的方法,他認為,“做得再好,充其量是小用?!弊婵_在他《畫家、雕塑家、建筑家的理念》(1607)一書中認為“內在設計”即指理念,外在的設計指用顏料、石頭、木塊或者其他材料,兩人藝術見解相隔數百年竟不謀而合,遙相呼應。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包羅萬象,內涵豐富多樣、雅俗兼具,繪畫、書法、工藝美術、舞蹈、戲劇、儒道釋思想等等,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積累深厚而獨具中華民族特色,這是人類一個巨大的無形寶庫,設計領域不乏借鑒中國文化而創(chuàng)作出眾多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譬如LV2011春夏女裝設計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借用,旗袍、馬褂、熊貓織繡、折扇,大膽變化,雖有停留在簡單借用的層面之嫌,但不可否認現代生活對傳統(tǒng)東方情調的懷念。設計不僅僅要體現創(chuàng)新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它的變化又要有一定的限度,要適應人們的消費文化和生活習俗,自覺接受本土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使設計具有一定的文脈承續(xù)性,以便于人們認知和記憶。
當然,我們也并非一味強調復古,復古味更新,原研哉提到,“我不反對全球化,也不是要對全世界宣傳日本文化的優(yōu)點。世界交流日益頻繁,特意強調個別文化的獨特性是沒有意義的。然而,作為一名設計師,自覺意識到日本文化中的特質是有意義的。我出生在日本,我愿意用心凝視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對自己沒完全呈現日本文化而著急,或許因為有這樣一個想法,我開始有意識地從事一些傳達日本之美的工作”本土文化是原研哉設計中非常注意把握的坐標系,找到自己設計準確定位,才不會在蕓蕓眾生相里迷失方向,同時也關注周遭的變化,重視現代人的審美理想與趣味等審美心理特征;這種理念在原研哉2009年的演講“空”中也有所詮釋,他認為應該在自己文化背景當中去考慮自己應該怎么去生活,怎么樣設計出一種適合現代的生活方式,自己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在這樣一個前提背景下,設計的產品是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在日本傳統(tǒng)文化里是有一個節(jié)儉、簡單的理念。也正是在這樣簡約化的傳統(tǒng)文化里去殫精竭慮地考慮設計問題。德國工業(yè)設計師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也認為優(yōu)秀設計的準則之一是:好設計是極簡的[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位于長野縣的小布施堂希望能為名為“白金”的清酒設計相符的容器,原研哉設計了不銹鋼的瓶子和標簽。瓶子上的手撕標簽使用了德島出產的和紙,紙質更好地突出了清酒的意境。不銹鋼瓶子則如鏡子一般,簡潔卻有趣味,將鏡面轉換成了容納世界的容器,從而萌生強烈的個性。其后,巴黎Kenzo香水一向是以融合東方禪意和西方時尚而聞名,也對原研哉設計的這個酒瓶情有獨鐘,將其縮小尺寸后,轉化成Kenzo男士香水的包裝瓶,瓶子邊緣僅以文字KENZO POWER(原動力)和一朵簡單勾勒的小花相間,宛如一朵綻放在男人內心的花,營造一種東方內斂的意境。他的簡潔洗練的設計風格一以貫之。
就自身設計感受而言,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繁榮發(fā)展,人們對于設計要求有所提升,設計面貌日益多樣化發(fā)展,各個國家,各個地區(qū)相互間設計風格的影響不可避免,在眾多激蕩碰撞的因素中,也許可以從原研哉的設計作品成功緣由中獲得啟迪。
參考文獻:
[1]原研哉著、朱鍔譯,《設計中的設計》,山東出版社,2006年,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