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舞蹈是群眾文化藝術中的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也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種主要活動方式。而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又是群眾文化舞蹈的基礎與前提。本文從題材的群眾性、形象的親和性、情感的平民性、風格的地域性、樣式的通俗性五大層面全面系統(tǒng)、深入細致地研究論述了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的特點與要點。力求對于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提供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關鍵詞:舞蹈創(chuàng)造 群眾文化 舞蹈
中圖分類號:J722.3-4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經濟改革的歷史化進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與吸收,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中國的大眾文化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著。大眾文化是能夠滿足人民大眾的口味,符合大眾的要求,成為了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并立的文化形式。大眾文化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強烈的影響力,它是現代化發(fā)展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大眾文化中娛樂、消遣的社會功能,成就了大眾舞蹈這一門緊跟時代步伐的藝術現象。大眾舞蹈是人類文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體現之一。在每個不同的時代中,都有著屬于自己特有的風格特點的大眾舞蹈。大眾舞蹈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增強社會凝聚力、營造和諧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群眾舞蹈發(fā)展特點
(一)群眾參與的廣泛性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交誼舞”、“霹靂舞”成為了當時人們參與的活動內容。物質生活的逐漸提高,給越來越多的人提供了參與大眾舞蹈的機會,在各種節(jié)慶的舞蹈,社交的舞蹈,校園的舞蹈,廣場上的舞蹈等等,都適應了社會生活中不同階級,不同組織里的人們的需要。每天清晨都有人在街道邊放起音樂,隨著音樂盡情的舞蹈,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有激情活力的年輕人。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大眾舞蹈上來,任何階層,不分男女老幼,不受到職業(yè)的限制。隨著時代的變化,大眾舞蹈的種類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的更加的豐富多彩。
(二)群眾舞蹈的娛樂性
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姿態(tài)為表現手段的流動著的造型藝術。它可以提供給人們賞心悅目的感覺,而且在欣賞美的同時,還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舞蹈藝術對美有很高要求,在欣賞舞蹈作品時不但培養(yǎng)了大家的審美能力,提高了藝術的修養(yǎng);對于舞者來說不但愉悅了自己的心情,而且還增強了對美的追求感。馬克思曾經說過:“藝術對象創(chuàng)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一部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可以能夠培養(yǎng)人們的藝術興趣,而且還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欣賞能力。
(三)舞蹈活動能夠強身健體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意識逐漸的 強,大家都利用各種方式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每天早晨在公園、廣場上,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大家都伴隨著音樂熱情洋溢的舞蹈。有的跳迪斯科,有的跳交誼舞,有的扭秧歌,還有跳少數民族的舞蹈…大家都是十分的認真,十分投入。無論是誰看到這樣的情景,都為止感嘆,大家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樂此不疲,這種對生命活力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人生存本能的真實流露。通過舞蹈的這種運動方式,不但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而且還保持了青舂。
二、加強群眾文化活動中舞蹈創(chuàng)作的途徑
(一)增強舞蹈創(chuàng)作的現實性
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顧名思義,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因此題材的現實性和群眾性,就是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的首要特點與頭等要點。因此,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應該更多的融入廣大人民群眾所熟悉、所喜歡、所感動、所接受的題材,而不是孤芳自賞、曲高和寡、高深莫測的題材。也就是說,是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通俗文化的題材。這也符合群眾文化舞蹈“興于民間,毀于廟堂”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為此,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者就要堅持深入生活,深入群眾,選擇群眾直接參與的現實生活中的題材,以此吸引群眾的眼球,求得群眾的心動。
(二)增強舞蹈形象的親和性
形象的親和性是與題材的群眾性密切相關的,它指的是群眾文化舞蹈中的藝術形象,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擬人化了的動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景物形象,都與人民群眾心貼心、手牽手,成為人民群眾永遠也離不開、割不斷的形象。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例證。例如東北大秧歌舞蹈中的傻柱子、小老媽等人物形象,都是群眾中的“小人物”的形象,倍受群眾喜愛與歡迎,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心動人物”;又如漢族民間舞蹈龍燈舞中的龍、獅子舞中的獅子等動物形象,荷花舞中的荷花的植物形象,也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所親近的舞蹈形象,其親和力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在選擇舞蹈形象的時候,必須以具有親和力的形象為首選。
(三)堅持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相統(tǒng)
創(chuàng)新是要在繼承我們傳統(tǒng)的同時,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我們中國是擁有五十六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各自的地域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五十六個民族有自己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僅要遵循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還要隨著時代的變化給它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機。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只有在保護傳統(tǒng)同時,挖掘其中的精髓為現代所用,不斷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才能夠在這種多元化的環(huán)境下站穩(wěn)腳跟。舞蹈是藝術的一種,人體本身就是它的物質載體,是經過提煉(典型化)、組織(節(jié)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現的人的內在深層次的精神世界,創(chuàng)作出可被人具體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作者一舞著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
三、小結:
通過群文舞蹈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我們也深切的認識到,群文舞蹈應當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以群眾為基礎,與時代脈搏同律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體現群文舞蹈的群眾性,使其能夠血向群眾、面向基層,真止使群眾文化/fi斷的豐富起來,促進群眾文化向著更加繁榮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談群文舞蹈創(chuàng)作及表演心得體會[J].大眾文藝,2012,(8).
[2]朱麗麗.群眾舞蹈對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導,2011,(24).
[3]樸春紅.舞蹈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J].華章,2013,(23).
[4]徐倩倩.淺談如何創(chuàng)作和推廣群眾舞蹈[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