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拋錨式教學是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真實性任務的學習,激發(fā)內部動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同時開發(fā)探究合作和個性化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職高專英語;建構主義 ;拋錨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A
一、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我國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受到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指導及影響。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教學應系統(tǒng)地傳授語音知識和基本句型。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類具有廣泛的行為能力。因而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堂上呈現的狀態(tài)為:教師大量地講解詞匯的用法、句型和重要語言點,細致地翻譯課文范本,于是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堂氣氛沉悶,缺乏趣味性,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效果極不理想,“費時低效”現象十分普遍。隨著外語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傳統(tǒng)教學模式賴以生存的理論基礎—刺激反應學說和結構語言學理論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發(fā)現很少有人能把課堂上學到的句型用在日常交際活動中,很多學習者在學了若干年以后還是不能自如地用外語進行交流,他們的外語還是停留在語法、句型的層面上,并沒有轉化為交際能力。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作為反思、質疑、批判和制衡客觀主義而興起的一種哲學觀,映射到教學領域,產生了建構主義教學哲學觀或教學理念。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外在世界的被動反映,而是個人對知識的建構,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即知識是個人創(chuàng)造有關世界的意義而不是發(fā)現源于現實的意義。由此,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必然以學習者發(fā)展為中心: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和幫促者,學生的角色是知識建構者、探索者,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和諧協(xié)作的,是互動對話的。它通過對有效學習環(huán)境——蘊涵豐富的學習資源、情境化的內容、適當的認知工具的創(chuàng)設,強調學習者的社會參與,促使學習者進行投入型學習,以促進學習者自主、探究、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等高階能力的發(fā)展。因此以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的拋錨式英語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實現貼合實際、有效的教學改革。
三、拋錨式英語教學模式
“拋錨式”教學模式產生于Vanderbih大學認知和技術小組(CTGV),它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理念,以拋錨教學為主要教學設計原則,以基于案例的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和基于項目的學習為課程設計思想與原則?!皰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就是要圍繞“錨”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了解到建筑行業(yè)崗位中真實的英語需求和任務后,能夠產生學習的需要,然后利用各種資源,親身體驗從解讀任務到提出解決方案、完成任務的全過程?!皰佸^式”教學模式能夠促使課程教學與崗位能力接軌,同時也符合美國翻譯理論家道格拉斯?羅賓遜“以人為本”的開創(chuàng)性的教學思想和學習規(guī)律。拋錨式英語教學模式下的個性化教學和情境教學能夠釋放學生的個性價值,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有效性學習。
四、拋錨式英語教學模式的課堂實踐
拋錨式教學模式主張學習應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生,將教學中的真實任務設為“錨”,如同輪船被錨固住一樣,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此真實任務而確定下來。學習的內容選擇真實性任務,教學過程與現實問題解決過程相類似。學生們在解決真實工作任務中通過體驗探究構建新的知識。將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與實際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將生活引入課堂,將課堂延伸到生活。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進度,對語言學習環(huán)境進行設計,創(chuàng)建與語言學習相關的情景,學生可以根據情景,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或索引、順應、改造與重組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實現新知識的構建。拋錨式的實踐應用實施方案
例如在具體教學中,全班模擬課文現場,根據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別闡述本組的觀點。以下為同學具體參與步驟:
(一)方案的初步制定及解讀,設立具體的工作環(huán)境及角色分配。
(二)方案資料的搜集
小組準備工作完成的具體目標為:確定步驟、方法、形式、及展示時間;準備、檢查任務中需要的詞匯、語法、搭配,整理并記錄要點。
(三)方案的具體實施
具體分為兩部分,其中包括小組展示,即合作完成解決問題、完成項目、組織搭配、整理順序、列舉事實、圖解信息等;另一部分為總結內容、結果、要點等。
(四)方案的評議與反饋
方案評議可以分成個人評議、小組評議、教師評議等幾個階段,除此之外還有組間評價,其內容有:小組與組內成員投入程度;發(fā)現詞匯、句型,進行語言練習;回顧、反思任務,寫出感想,提出改進措施等。評議中,教師可以參與討論,輔助課堂環(huán)境并提出指導意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功能,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到的語言知識得到應用,真正做到交際活動和語言學習相結合,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下應用英語的能力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五、拋錨式英語教學模式的意義
拋錨式英語教學模式營造了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者存在于“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中,在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在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下,產生學習的需要,利用情景、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及學習者的相互合作學習,生成學習,以及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獲取直接經驗,實現學生對當前所學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它強調個性化教學與自主性學習,有利于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方慶華. 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從《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2] 傅維利,王維榮. 關于行為主義與建構主義教學觀及師生角色觀的比較與評價[J]比較教育研究, 2000,(06) [3] 張建偉,陳琦. 簡論建構性學習和教學[J]教育研究, 1999,(05)。
[3] 劉艷菊. 拋錨式教學模式與教師的多元化作用——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應用[J].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