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臨床輸液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由于液體滲入皮下組織引起局部腫脹疼痛[1],靜脈輸液外滲是指在輸液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致使輸入的藥液滲漏在靜脈以外的軟組織。一般表現(xiàn)為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為燒灼、刺痛、局部紅腫、抽無回血,皮膚暗紫、變硬。輸液外滲會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chuàng)傷,同時給患者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也會對醫(yī)護人員產生心理壓力,引發(fā)醫(yī)療糾紛。所以需要積極的預防輸液外滲,一旦發(fā)生應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部分新生兒或早產兒由于在母體內發(fā)育不完善、自身抵抗力弱、低出生體重、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喂養(yǎng)不耐受、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嚴重威脅著新生兒或早產兒的生存,影響其預后,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中,新生兒或早產兒由于住院時間長、需要大量搶救藥物、血管活性藥物、靜脈高營養(yǎng)藥物的應用等原因,需多次反復的靜脈穿刺操作,引起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很多,如新生兒靜脈細小,穿刺難度大、患兒輸液時不配合,哭鬧、躁動;或由于血管因素、疾病影響;或護士的穿刺技術不佳等。作為兒科護理,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是臨床最基本的護理操作,穿刺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患兒的治療能否及時進行,對解除家長顧慮,提高患兒及家長對的信任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穿刺的靜脈與動脈非常相似,若護士不熟悉小兒頭皮動、靜脈的解剖結構、分布走向、鑒別方法、未做好穿刺前的血管評估、心理素質差,均易導致穿刺進入動脈。新生兒頭皮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最常用、最有效能迅速達到治療目的的救治方法,但新生兒頭皮動靜脈有時不容易鑒別,特別是循環(huán)不良時更難鑒別,如果穿刺誤入動脈,不慎注入高滲性藥物,還會引起局部動脈區(qū)壞死[2]。
1臨床資料
現(xiàn)將本科遇到的1例新生兒頭皮靜脈輸液誤入動脈,發(fā)現(xiàn)后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引起引起局部皮膚部分輕度壞死的病例總結如下。1病例資料患兒女、胎齡28 w、出生體重1500 g、機械通氣5 d,氧療3 d后病情較穩(wěn)定,需要外出做頭顱CT,值班護士在家長沒有到來時,做當天的治療,將配好的頭孢噻肟鈉0.15 g加生理鹽水5 mL在行頭皮顳淺靜脈穿刺時誤入動脈,但當時輸液點滴通暢,也未見局部皮膚蒼白,所以認為穿刺成功,用無菌敷貼固定后,進行推注,當藥液余2 mL時發(fā)現(xiàn)穿刺血管周圍皮膚蒼白,發(fā)現(xiàn)誤入動脈,沒有立即停止推藥,而是將剩余藥液緩慢推入,造成局部皮膚蒼白后立即拔除輸液針頭,用喜遼妥進行局部外敷后,局部皮膚恢復,這時家長來抱孩子外出CT,該護士沒有將此事向主管醫(yī)師和護士長進行匯報。1 h后家長抱孩子回病房,責任護士發(fā)現(xiàn)患兒頭部局部皮膚發(fā)紫,隨用酚妥拉明原液在局部血管處持續(xù)外敷,16∶00 P班護士接班時發(fā)現(xiàn)頭部穿刺處和枕部局部皮膚發(fā)紫,呈放射狀,立即報告給護士長,護士長評估后用透明質酸梅進行了分支狀血管遠端皮膚最紫部位的局部封閉,封閉后剩余藥液進行頭部局部皮膚的外敷,封閉后第2 d局部皮膚青紫減輕,沒有造成用藥處和樹狀分支處的皮膚壞死,局部皮膚發(fā)紫情況慢慢減退,1 w后部分皮膚恢復正常,13 d后患兒頭部皮膚全部恢復正常。透明質酸酶是一種多粘糖,它可以提高藥物的分布和吸收.也可以減少疼痛和組織受損的程度。
2總結
2.1新生兒動靜脈鑒別失誤,正常小兒頭皮靜脈豐富,分支多,交錯成網,相互溝通,靜脈表淺易見,不易滑動,易固定,管壁薄,淡藍色,無搏動,血液呈向心性流動,血液顏色暗紅色。正常頭皮動脈外觀呈淡紅色或正常膚色,管壁厚不易壓癟,易滑動,不易固定,有搏動,血液呈離心方向流動,血液呈鮮紅色[3]。本例患兒由于病情重,仍有缺氧癥狀,血液循環(huán)不良,血管外觀顏色不易判斷,動脈血管搏動不明顯,開始用藥時推注通暢,局部未見樹枝狀突起及周圍皮膚蒼白,因此將動脈誤認為靜脈。
2.2用藥時責任護士也沒有高度重視,最后用藥發(fā)現(xiàn)是小動脈后仍報僥幸心理將藥物推入動脈,發(fā)現(xiàn)局部皮膚發(fā)紫時自己私自處理也沒有向護士長和主管醫(yī)師上報,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機。
3改進方法
3.1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 部分護士經驗不足,對血管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對藥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使用一次性頭皮針。據有關文獻報道鋼針外滲是留置針的2倍,因此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在輸液過程中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病情和輸液局部的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并采取恰當的護理干預措施。
3.2透明質酸酶的應用 我們在接到責任護士報告,評估后用透明質酸梅進行了分支狀血管遠端皮膚最紫部位的局部封閉,使用透明質酸酶局部封閉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任何一個發(fā)生靜脈外滲的寶寶都是透明質酸酶制劑的適用者,這樣可以減少疼痛和組織受損的程度,同時可以使靜脈外滲的機體朝著一個比較好的方向發(fā)展,透明質酸酶是一種多粘糖,它可以提高藥物的分布和吸收,如發(fā)生靜脈外滲,需立即拔針,抬高外滲處的肢體,外滲處的皮膚不能采用濕熱敷。(抬高肢體將會促進靜脈的修復,濕熱敷,可能使組織軟化,但隨后將會使軟化的組織發(fā)生壞死),治療必須迅速或在發(fā)生靜脈外滲后1 h內進行。(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是最重要的,透明質酸酶的使用可以使之向好的結果發(fā)展,建議以15單位/mL的濃度給藥,對于靜脈高營養(yǎng)液及鈣劑,強酸性藥物的外滲來說,透明質酸酶是一種很好的藥物。(透明質酸酶可以使藥物在短時間內迅速吸收,從而避免組織的壞死和脫落,外滲靜脈周圍皮下注射透明質酸酶,用1mL的注射器和4.5號的針頭向4個部位分次注射0.2 mL的溶液,.每次注射時需要更換針頭。(避免交叉感染。),在封閉的過程中適當抬高,可使藥物迅速滲入到組織中充分吸收,同時藥價低廉,易于購買,,操作簡單易行,效果確切。使用方法:拔針后按壓穿刺點至無出血,周圍皮下注射透明質酸酶,以15單位/mL的濃度給予外滲部位局部封閉治療,用1 mL的注射器和4.5號針頭向5個部位,分次注射0.2 mL的溶液并適當抬高局部;每次注射時需要更換針頭,避免交叉感染。
3.3對新生兒輸液時,根據輸液時間選擇合適的穿刺工作,如:PICC和靜脈留置針并要妥善固定,用藥時要嚴密觀察,如單次給藥要有高度責任心和慎獨性,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上報妥善處理,把危害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晁明霞.葡萄糖酸鈣外滲致新生兒局部組織嚴重壞死1例[J].中華現(xiàn)代兒科學雜志,2006,3(3):5.
[2]劉瑞碧.1例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輸液誤入動脈引起局部皮膚壞死的經驗總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05).
[3]熊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26.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