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又稱肺栓塞,是由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礙的臨床綜合征。而PE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誤診率、高漏診率等特點。及時有效地診斷肺栓塞因而顯得尤為重要,影像學檢查是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胸部X線,超聲心動圖,胸部CT,胸部MRI,肺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檢查等。肺血管造影雖然仍為金標準,但為有創(chuàng)檢查,可操作性差,CTPA已經(jīng)逐漸成為診斷PE的首選。
關鍵詞:肺動脈栓塞;診斷方法;進展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又稱肺栓塞,是由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礙的臨床綜合征[1]。按發(fā)病時間,肺栓塞可以分為急性肺栓塞(APE)和慢性肺栓塞(CPE)。由于肺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的無特異性,且發(fā)病率高、漏診率高、誤診率高[2],因此影像學的診斷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肺栓塞影像學診斷方法的最新進展作一論述。
1胸部X線
APE胸部X線主要表現(xiàn)為區(qū)域性肺紋理稀疏、纖細、部分消失,肺動脈增寬,心臟擴大,肺不張等[3]。雖然僅僅憑X線胸片不能確診或排除肺栓塞,但在提供疑似線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余楨[5]等實驗表明:胸部X線、心電圖檢查聯(lián)合應用對于PE的早期診斷有較高的特異性,并可作為早期治療的依據(jù)。
2超聲心動圖
PE超聲心動圖的直接征象:主肺動脈和左、右肺動脈主干內(nèi)發(fā)現(xiàn)血栓或右心房內(nèi),上、下腔靜脈內(nèi)血栓伴右心擴大,肺動脈高壓[6]。間接征象:室間隔左移,左心室內(nèi)徑減少,右心室/左心室>0.5[6]。王建平等[7]認為,超聲發(fā)現(xiàn)PE直接征象的幾率較低,不能作為確診PE的主要檢查方法,但能發(fā)現(xiàn)一些間接征象。徐黎莎等[8]認為超聲心動圖可實時監(jiān)測溶栓情況、血流動力學變化,無創(chuàng)測量肺動脈壓,是APE影像學診斷重要的組成部分。
3放射性核素V/Q檢查
核素肺V/Q檢查,是一種安全、方便、無創(chuàng)性診斷PE的檢查方法,具有靈敏度、特異性、準確性高的特點[9]。V/Q顯像結(jié)果,主要將肺灌注圖像與肺通氣圖像及X線胸片結(jié)合分析[10]。其中,肺灌注顯像觀察肺內(nèi)血流分布、肺毛細血管床病變的靈敏度很高,可間接判斷血管腔內(nèi)有無栓塞[9]。王峰等[10]實驗表明:V/Q顯像與CTPA在PTE定性診斷方面符合率高,一致性好,但定位方面存在差異;兩者為互補關系。
4 CT肺動脈造影(CTPA)
螺旋CT肺動脈造影(MSCTPA)是CTPA 的一種檢查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高,可作為診斷PE的首選方法[11]。例如16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可充分顯示肺動脈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圍[12]。其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損、附壁性充盈缺損、中心性充盈缺損等[12]。間接征象:局限性肺紋理稀疏、肺動脈高壓、右心擴大等[12]。張偉等[13]認為CTPA通過rPA,RV/LV等指標可以評估APE患者肺動脈高壓的嚴重程度。周欣等[14]實驗證明CTPA還可以反映肺栓塞后肺動脈的阻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改變,從而反映預后、觀察療效。
5肺血管造影(PAA)
肺血管造影,目前臨床公認診斷PE的\"金標準\"[9],其直接征象:肺動脈內(nèi)造影劑充盈缺損,伴或不伴軌道征的血流阻斷;間接征象:肺動脈造影劑流動緩慢,局部低灌注,靜脈回流延遲[15]。目前PAA仍為一項有創(chuàng)檢查,有6%的并發(fā)癥及0.5%的病死率,應用價值受限,主要適用于臨床高度懷疑而無創(chuàng)性檢查又不能確診者[16]。
6磁共振(MRI)
MRI檢查具有無輻射、無創(chuàng)傷、無造影劑過敏危險和三維成像的特點,不僅顯示血管栓塞導致的低灌注區(qū)[17],還可直接顯示肺動脈腔內(nèi)血栓栓子[18]。MRI成像診斷中心型PE的敏感性為86%、特異性為96%;但對外圍型PE檢出率低,對段和亞段肺栓塞敏感性不強[19];對安置起搏器的患者也是絕對禁忌證[17]。因此有人認為MRI只能作為PE的二線檢查方法[19]。
7結(jié)論
肺栓塞具有高誤診率、高漏診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其及時有效地診斷至今仍是臨床醫(yī)生面臨的一個難題[20]。胸片、超聲心電圖雖無特異性,但聯(lián)合心電圖可用于PE的早期識別和診斷[21]。而PAA、CTPA、核素V/Q檢查、MRI已成為診斷PE的有效診斷方法。其中,PAA仍然是\"金標準\",但因其技術要求很高,有一定的危險性,并未得到廣泛應用[9]。CTPA作為一種經(jīng)濟、無創(chuàng)操作性較強的檢查方法,比PAA更易被患者們接受[22],有望成為新一代診斷PE的\"金標準\"。核素V/Q檢查,雖然安全、方便、無創(chuàng)[23],但V/Q顯像易受閱片者的主觀影響;其次,對假陰性、假陽性的解釋不一致[24]。磁共振造影具有無輻射、無腎毒性等優(yōu)點,但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不及CTPA[25]。
參考文獻:
[1]祁明伸,竇新民.64層螺旋CT肺動脈成像在肺動脈栓塞中的診斷價值[J].2012,33(6):38.
[2]梁啟宏.肺動脈栓塞影像學診斷新進展[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6):646.
[3]趙瑞貞,張紅漫,葛暉.胸部X線檢查對急性肺栓塞的篩檢價值探討[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2,5(11):918.
[4]張法明,李曉瑩.肺栓塞的診斷及進展[J].2006,12(16):980.
[5]余楨,許梅,劉建軍,等.心電圖聯(lián)合胸部X線片對肺栓塞的早期診斷[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0,11(2):24.
[6]宋鈞,袁靜,楊文鵬.等.肺栓塞的超聲心動圖診斷[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7,5(6):454-455.
[7]王建平,趙玉華,浦江.肺栓塞的超聲診斷價值探討[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5,14(2):107.
[8]徐黎莎,浦江,陶巨蔚.超聲心動圖診斷急性肺栓塞的臨床意義[J].上海醫(yī)學影像,2013,22(1):35.
[9]劉德峰,劉建中,胡光,等.放射性核素肺通氣/肺灌注顯像對肺栓塞診斷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7,36(11):1011-1012.
[10]王峰,方緯,魯錦國,等.放射性核素肺顯像與螺旋CT診斷急性肺栓塞的對比研究[J].中華結(jié)核醫(yī)學雜志,2006,26(6):343.
[11]鄭劍.肺栓塞的臨床X線、CT診斷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11(6):64.
[12]陳云銀.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yī)學,2012,24(4):751.
[13]張偉,俞同福,徐海,等.CT肺動脈成像對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動脈高壓嚴重程度的評估[J].放射學實踐,2013,28(3):327.
[14]周欣,武志峰,周旭.CTPA對急性肺動脈栓塞程度及療效的評價[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22(7):468.
[15]吳君偉,李凌.肺栓塞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學,2013,33(3):106.
[16]鄒昕,張翠麗,富路.肺栓塞的診斷方法[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7,27(2):159.
[17]張墨潔,常曉悅.肺栓塞診斷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18(4):537.
[18]李永忠,李坤成,趙希剛,等.MRI對肺動脈栓塞血液動力學評價的初步研究[J].中國放射學雜志,2004,38(11):1158.
[19]高媛,秦軍.肺栓塞的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268.
[20]王華啟,李萍,陳騰飛,等.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聯(lián)合檢測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3,34(3):9.
[21]趙瑞貞,張紅漫,葛暉.胸部X線檢查對急性肺栓塞的篩檢價值探討[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2,5(11):918.
[22]劉琦.CTPA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和治療后的評估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2):186.
[23]左繼紅,席斌,沈達煒,等.放射性核素顯像對肺檢塞及其病因診斷價值[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5,34(1):54-55.
[24]吳華,張雪梅.放射性核素顯像在肺栓塞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4,21(7):441.
[25]向飛鶴,楊柳.螺旋CT與MRI血管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價值比較[J].醫(yī)學影像,2012,50(2):14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