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例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入院后均使用呋塞米、洋地黃制劑、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在無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的情況下轉為使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法治療,針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與參數(shù)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與分析。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12例顯效、8例有效、6例死亡,死亡原因為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與惡性心律失常,治療12h與72h,患者APACHE II評分與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均優(yōu)于治療前,在治療后,LVEF、SV、CO參數(shù)均優(yōu)于治療前,上述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中的CVVH模式可以通過對流效用清除患者體內的大量有害分子,并清除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腦鈉肽,從而幫助患者維護好機體內部免疫系的平衡,該種治療方式是值得進行推廣和使用的。
關鍵詞:心理護理;卵巢早衰患者護理;重要性
腎衰竭是心力衰竭的常見并發(fā)癥,特別是重癥力衰竭患者,腎衰竭發(fā)生率更高,對于此類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法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效。近年來,在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之下,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技術也逐漸在危重疾病的治療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我院采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法對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6例(男16例,女10例)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8~76歲,平均(48.5±2.4)歲。在原發(fā)病方面,6例為病毒性心肌炎、8例為擴張性心肌病晚期、12例為急性心肌梗死,本組患者均合并腎衰竭,臨床表現(xiàn)為無尿、少尿,血肌酐升高。
1.2方法 對于本組患者,在入院后均使用呋塞米、洋地黃制劑、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在無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的情況下轉為使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法治療。為患者安置中心靜脈透析導管,使用CSSV模式,生成置換液,置換量設置為4L/h,血液流速控制在160~200mL/min,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依照患者的個體情況將治療時間控制在72~164h。在患者接受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每30min測量呼吸(RR)以及心率(HR)等變化情況,在治療前以及治療結束的12h、24h、48h、72h對患者進行APACHE II評分,此外,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完成后的72h使用心臟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測,記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LVEF[1]。
1.3 療效判別標準 治療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種。顯效:心功能改善情況超過2級,且心衰體征與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新功能改善情況為1級,心衰體征與癥狀有所緩解;無效:心衰體征與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2 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12例顯效、8例有效、6例死亡,死亡原因為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與惡性心律失常,治療12h與72h,患者APACHE II評分與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均優(yōu)于治療前,上述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治療后,LVEF、SV、CO參數(shù)均優(yōu)于治療前,上述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往往會加重患者的腎臟負擔,同時,此類患者多伴隨心律失常與感染的情況,這就會導致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入高凝狀態(tài),同時,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還伴隨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因此,使用常規(guī)的治療方式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2]。
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中的CVVH模式可以通過對流效用清除患者體內的大量有害分子,并清除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腦鈉肽,從而幫助患者維護好機體內部免疫系的平衡,為營養(yǎng)支持奠定好堅實的基礎,該種治療方式是值得進行推廣和使用的[3]。
參考文獻:
[1]溫德良,劉衛(wèi)江,古英明,等.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衰竭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8,12(05):642-643.
[2]梁劍波,溫德良,江麗屏,等.不同血液凈化方式治療重癥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的療效分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08,22(03):493-494.
[3]Jonathan D. Sackner-Bernstein MD. Management of diuretic-refractory,volume-overloaded patients with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2005(3).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