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復方阿嗪米特聯(lián)合胃蘇顆粒治療消化不良癥狀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選68例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診時間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給予觀察組患者復方阿嗪米特聯(lián)合胃蘇顆粒治療措施,給予對照組患者復方阿嗪米特治療措施,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治愈12例,顯效1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88.23%;對照組患者治愈7例,顯效13例,有效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58.83%。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更佳。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檢查,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結束后進行常規(guī)檢查,患者肝、腎等器官功能正常,沒有出現不良現象。結論 復方阿嗪米特聯(lián)合胃蘇顆粒治療消化不良癥狀,效果理想,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消化不良;復方阿嗪米特;胃蘇顆粒
消化不良現象是一種由胃動力障礙所引發(fā)的疾病,在臨床上主要體現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其中上腹疼痛是最主要癥狀。臨床上針對消化不良等現象,均采用促動力劑進行治療,以期達到改善消化不良的現象,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我院對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34例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復方阿嗪米特聯(lián)合胃蘇顆粒的方式進行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8例患者均為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在臨床上均表現為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對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沒有出現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癥。排除重要器官系統(tǒng)疾病者,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者,以及對復方阿嗪米特和胃蘇顆粒過敏者。將患者按就診時間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為(45.26±7.45)歲,病程3~12d,平均病程為(5.69±1.32)d。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患者年齡35~73歲,平均年齡(46.03±7.33)歲,病程3~13d,平均病程為(5.68±1.09)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的復方阿嗪米特治療,劑量為2粒/次,3次/d,于飯后服用。給予觀察組患者復方阿嗪米特與胃蘇顆粒聯(lián)合治療措施,復方阿嗪米特劑量為2粒/次,3次/d,于飯后服用;胃蘇顆粒5g/次,3次/d,于飯前服用。兩組患者療程均為1w。對患者治療期間進行觀察,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
1.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不會對患者生活、工作等造成影響;顯效: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偶有發(fā)生,但不會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等;有效: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對患者生活、工作等造成影響;無效: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沒有得到緩解,對患者生活、工作等造成嚴重影響[2]??傆行蕿橹斡?顯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由SSP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x±s)表示,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治愈12例,顯效1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88.23%;對照組患者治愈7例,顯效13例,有效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58.83%。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更佳(P<0.05,見表1)。
2.2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檢查,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結束后進行常規(guī)檢查,患者肝、腎等器官功能正常,沒有出現不良現象。
3 討論
消化不良主要包括兩種: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器官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臨床上主要表現在上腹痛、早飽、腹脹、噯氣等癥狀。上腹痛多為無規(guī)律性陣痛,部分患者出現上腹痛的原因與飲食有關,飽食后出現腹痛,過后逐漸緩解或持續(xù)時間長達3h。而早飽、腹脹等患者則會出現不愿進食,導致食物攝入量持續(xù)降低,并伴有夜間失眠、惡夢、焦慮、抑郁等癥狀,甚至出現恐癌心理,極易對患者造成身心折磨,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引起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多種,主要為胃以及十二指腸等部位發(fā)生炎癥,導致該部位消化、蠕動功能失常。而患者精神長時間處于緊張、不愉快等狀態(tài),同樣會造成患者出現消化不良現象[2]。復方阿嗪米特是一種能夠有效促進膽汁分泌藥物,可在增加膽汁液體量的同時,增加固體成分,同時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二甲基硅油,可有效減少胃腸內氣體的存在,對改善脹氣等現象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對于部分由于消化酶缺失的患者,通過服用復方阿嗪米特可有效補充消化酶,達到改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物質消化與吸收的狀態(tài),進而促進腸胃消化機能逐漸恢復正常[1]。胃蘇顆粒是一種純中藥制劑,主要由香附、佛手、紫蘇梗、香櫞、枳殼等組成,具有理氣治本之功效。由于消化不良現象在中醫(yī)上主要隸屬于\"噪雜\"\"胃痛\"\"脘痞\"等范疇,因此中醫(yī)治療中多采用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疏肝理氣等治療[3]。胃蘇顆??梢杂行е械腬"滯\",降低胃液分泌量,稀釋胃液酸度,進而對損傷的胃粘膜起到顯著的保護作用,同時還可有效患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復方阿嗪米特與胃蘇顆粒聯(lián)合起來,可以使藥效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對改善惡心、燒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具有極其顯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比數據充分表明,比之單純的進行復方阿嗪米特治療,復方阿嗪米特聯(lián)合胃蘇顆粒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更能提高患者消化不良病癥的治愈率,且不存在明顯的不良反應,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樊紅杰,王興華,許春艷.復方阿嗪米特聯(lián)合胃蘇顆粒治療消化不良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綜合雜志,2013,29(13):339-340.
[2]陳銳.胃蘇顆粒臨床應用指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28(25):126-127.
[3]莫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209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3,19(10):112-113.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