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認為小兒高熱驚厥與感染、高熱、遺傳等因素具有關聯性。小兒年齡因素為特有條件,感染及高熱為驚厥發(fā)生條件。因為小兒的大腦處于發(fā)育階段,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相關調節(jié)功能還較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一旦發(fā)生高熱驚厥如不迅速進行處理,將可能造成窒息、腦水腫等嚴重并發(fā)癥,給患兒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關鍵詞:小兒高熱驚厥;臨床觀察,護理
文章針對高熱驚厥危險的因素,在臨床護理中采取了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收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其中男孩24例,女孩18例。發(fā)病年齡為6個月~7歲。其中6個月~1歲31例,1~3歲8例,3~6歲2例,6歲以上1例。所有患兒全部符合高熱驚厥的相關診斷標準。小兒驚厥發(fā)生時的體溫在38℃以下4例,38℃~39℃12例,39℃~40℃26例。經過精心護理,所有患兒全部治愈康復出院。
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表現及鑒別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于發(fā)病初期體溫驟然升高至39℃以上時,突然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直或陣發(fā)性抽搐,可伴有意識喪失,雙眼上翻,凝視、斜視,牙關緊閉,呼吸不規(guī)則,可有口唇紫紺。一般持續(xù)數秒至數分鐘緩解。一般不超過15min。若處理不當可引起腦損傷、智力障礙甚至癲癇。據統(tǒng)計約1/3的病例轉為癲癇。若處理正確及時,緩解后患兒神志清,精神正常,預后良好。但要與其他原因所致的驚厥相區(qū)別,如肺炎、敗血癥、中毒性痢疾所引起中毒性腦病而出現的驚厥,腦膜炎、腦炎等可因顱內的炎癥刺激而出現的驚厥等[1]。這些驚厥均病情嚴重,應根據癥狀、體征、病因進行全面分析,給予不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2 觀察護理
2.1急救護理 ①首先應確?;純汉粑劳〞?,立即對患兒口腔內分泌物進行及時清除,避免出現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現象,維持患兒充分通氣,避免出現低氧及高碳酸血癥;②對患兒給予氧氣吸入,改善患兒組織缺氧情況??刹扇”菍Ч芪跫懊嬲治酢R坏┗純撼霈F窒息情況,要馬上進行人工呼吸,解決患兒組織缺氧問題;③采用必要的止痙措施。患兒出現長時間驚厥,可能引發(fā)缺氧性腦病,應盡快控制病情發(fā)作??纱冕槾讨汞d和藥物止痙兩種方法,確保在最短時間實現減輕或停止驚厥;④盡快降低患兒體溫,高熱是造成痙攣加重的重要因素,并可導致腦水腫等嚴重并發(fā)癥,為此需要立即對患兒進行退熱降溫。患兒頭部應以物理降溫為主,提高患兒缺氧的耐受性,對于患兒的體溫控制應在38%以下,如果物理降溫無效,則應立即進行藥物降溫,同時要隨時對患兒體溫變化進行觀察,預防患兒出現虛脫情況。
2.2一般護理 ①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每小時都應對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進行測量,并認真做好記錄,一旦發(fā)現患兒體溫出現異常要立即向醫(yī)生進行報告,并配合醫(yī)生進行對癥醫(yī)治;②確保患兒的營養(yǎng)補充:在驚厥發(fā)作時,不能進食。高熱對患兒的能量消耗很大,患兒清醒后應給予及時的營養(yǎng)補充;③吸氧:驚厥發(fā)作時及時吸氧;④降溫:體溫升高明顯者,頭部給予濕冷敷,有條件者加冰袋或冰枕置于頭部,同時用冰水或30%~50%酒精擦浴頸、腋下、肘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走向處,避免擦前胸后背,亦可用藥物降溫;⑤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病因治療,如控制上呼吸道感染;⑥減少刺激,避免再次抽搐:各種治療操作盡量集中進行,房間環(huán)境要安靜,減少噪音;⑦做好口腔護理:高熱時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損發(fā)生口腔炎癥,所以要做好口腔保健,常用生理鹽水輕拭口腔;⑧注意安全,必要時加床擋,防止患兒墜床;⑨飲食:給予流質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避免因降溫過快、出汗過多引起虛脫。
2.3健康教育 高熱驚厥是一種常見的兒科急癥。一般預后良好,但也存在少量的發(fā)展為癲癇的情況。其發(fā)生率和小兒時期高熱驚厥復發(fā)次數具有一定關聯。復發(fā)次數越多會導致癲癇的發(fā)生率升高。小兒高熱驚厥多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患兒的住院治療時間較短,患兒家長又普遍對該疾病的知識缺乏了解,如果健康教育落實不好,將無法達到相應的教育效果。所以對患兒家屬進行認真宣教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應指導患兒家長在家中備好一些常用的急救藥品和物品,一旦發(fā)現患兒出現發(fā)熱情況,要馬上進行體溫測量,如果患兒體溫在超過38.5℃應適當給予退熱藥品,如果患兒出現抽搐情況,首先要避免不必要的慌張,馬上以拇指掐患兒的\"人中\(zhòng)"穴和\"合谷\"穴,并將患兒頭偏向一側,預防出現反流誤吸情況;同時要用指頭將紗布或者手帕將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防止患兒咬傷舌部。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患兒體質鍛煉,增強體質,并根據季節(jié)變化情況,隨時增減衣服,預防出現感冒。
3 討論
毋庸置疑,發(fā)熱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癥狀。發(fā)熱作為人體一種防御保護性反應,從某種意義上說,對于避免機體進一步遭受疾病侵襲,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如果在幼兒時期出現較長時間的發(fā)熱狀態(tài),對于患兒的健康必然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在臨床上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對高熱情況進行預防[2],針對發(fā)熱原因進行對癥治療。首選進行物理降溫,避免盲目用藥。在患兒未進行確診之前,如果簡單采取藥物治療可能造成誤診,并會對藥效判斷產生影響。如果患兒出現反復發(fā)熱情況,應在加強物理治療的基礎上,適當采用藥物輔助降溫。臨床上,護理工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小兒高熱驚厥的嚴重性,及時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預防小兒高熱驚厥的再次發(fā)生。在治療和護理中,應取得家長的支持、積極配合醫(yī)院的治療,從思想上進一步提高對高熱驚厥嚴重性的認識程度。指導家長積極正確的進行防范,時刻觀察患兒體溫升降階段的種種表現。對呼吸道疾病基本防治知識開展宣傳和教育,幫助家長掌握必要的措施,預防高熱驚厥的再發(fā)生,通過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知識,能有效降低高熱驚厥的再發(fā)生率,起到共同防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英華,涂明華.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催焱.兒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