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與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相關性。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選擇在我院急診科住院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合并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20例和單純重癥急性胰腺炎(對照組)40例,兩組都進行了血清相關指標的檢測,并進行了預后觀察。結果 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的血清IL-6、IL-8和CRP含量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的預后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多臟器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重癥急性胰腺炎多伴隨有炎癥因子的表達變化,形成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導致預后不良。
關鍵詞: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差異極大,發(fā)病急、變化快,其中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比較高,治療也比較困難[1]。而早期預測和正確評估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嚴重程度,把握其進展趨勢,在臨床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2]。有資料證實,炎癥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及器官移植患者多伴隨有重癥急性胰腺炎,同時其炎癥因子也有明顯的變化[3]。同時在危重病醫(yī)學的研究中,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提出和研究,使人們對疾病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4]。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與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選擇在我院急診科住院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入選標準: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住院超過10d,形成假性囊腫,需經(jīng)皮引流或外科介入);無合并活動期結核、風濕性疾病、腫瘤等疾??;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7~63歲,平均年齡(42.01±4.12)歲;臨床表現(xiàn):腹痛57例,嘔吐42例,血清淀粉酶升高60例;發(fā)病24h內入院者49例,24~72h內入院者21例。根據(jù)炎癥(體溫>38℃;心率>90次/min;呼吸頻率>20次/min)情況,上述患者分為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2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時間等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血清相關指標檢測 兩組在入院時都進行了血清相關指標的檢測,包括IL-6、IL-8和CRP等。
1.3觀察預后 所有患者都積極給予對癥處理,觀察兩組的近期預后(治療后隨訪3個月),主要為期預后不良事件終點,包括低血壓/休克、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中僅出現(xiàn)1個器官功能損害、多臟器功能障礙與死亡等。
1.4統(tǒng)計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預后相關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χ2分析,血清學指標對比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血清指標對比 經(jīng)過觀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的血清IL-6、IL-8和CRP含量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預后對比 經(jīng)過觀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的預后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多臟器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尤其是飲酒量和高脂飲食的增加,胰腺疾病在全球范圍內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尤其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發(fā)病快、病情復雜多變、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殺手\"[5]。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發(fā)生機制的認識有了重大轉變,治療策略也隨之變化。重癥急性胰腺炎是一個多因素、多環(huán)節(jié)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學指標,致使臨床上不能及時、有效地判斷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發(fā)展,最終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發(fā)生。目前的研究認為,早期識別與診斷是防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關鍵,尋求反映該綜合征病理過程的有效預警指標和監(jiān)測方法無疑具有重要臨床意義[6]。
從發(fā)病機制上分析,當胰腺細胞發(fā)生炎癥時,細胞的通透性異常的增高, IL-6與IL-8作為進行性炎癥反應的輔助診斷因子,但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各種炎癥反應均可以表現(xiàn)到以上兩個檢測項目上來;CRP作為一種急性炎癥蛋白,與其他炎癥因子一樣,均呈現(xiàn)非特異性的增高。有研究表明,CRP水平與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反應和內皮損傷的炎癥介質有關,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早期,根據(jù)CRP水平評估患者的預后,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提高治愈率[7]。本文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的血清IL-6、IL-8和CRP含量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干預救治措施中,我們采取了早期以抑制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為主要目的綜合治療,并根據(jù)病因采取內鏡治療,進行早期腸內營養(yǎng);對晚期并發(fā)癥,采用內鏡治療和個體化手術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案。并盡早恢復進食,以維持腸道正常功能。同時應強調個體化治療,視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而定,既不能一味強調非手術治療,又不能過分強調手術的重要性,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會加重對機體的打擊[8,9]。本文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組的預后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多臟器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重癥急性胰腺炎多伴隨有炎癥因子的表達變化,形成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導致預后不良。
參考文獻:
[1]袁軍.危重患者繼發(fā)性胰腺損傷的調查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0,31(9):694-695.
[2]李勇,孔令青,高洪,等.自由基與疾病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8,29(4):85-88.
[3]Varadarajulu S, Eloubeidi MA, Wilcox CM.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indeterminate ERCP findings by intraductal ultrasound [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12):2086-2092.
[4]De Waele JJ, Blot S. The value of IL-6 in 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J Clin Gastroenterol,2007,41(5):534-535.
[5]胡軍濤,湯展宏,季曉芳,等.外科危重患者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50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4 (3):431-432.
[6]范懷海.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的病因分析[J].科技傳播,2009,1(4):35-36.
[7]王艷紅,馮志杰,郝曉.急性胰腺炎與氧化應激[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11):1266-1272.
[8]Banks P A, Bollen T L, Dervenis C,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 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J]. Gut, 2013, 62(1): 102-111.
[9]Garg R, Chen W, Pendergrass M. Acute Pancreatitis in Type 2 Diabetes Treated With Exenatide or Sitagliptin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pharmacy claims 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10, 33(11): 2349-2354.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