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藥鑒定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中藥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結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分析中藥鑒定實踐教學現狀的不足,從標本館建設、改善實驗室條件、建設中藥資源網絡平臺、藥材市場實踐、上山采藥、參觀藥園和中藥種植基地、醫(yī)院藥房實習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職業(yè)素質。
關鍵詞:中藥鑒定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中藥鑒定學》是研究和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定中藥質量標準的應用學科[1],是中藥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程。中藥鑒定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2],因此,中藥鑒定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靈活運用理論課所學內容解決問題,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和專業(yè)素質的重要過程。
1 中藥鑒定實踐教學的現狀
1.1中藥鑒定實踐教學項目單一,內容不全面 目前鑒定實踐基本以性狀鑒定實驗為主,顯微鑒定實驗為輔,性狀鑒定實驗主要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嘗等方式鑒別課上所學的300種常用中藥飲片。顯微鑒定實驗則是利用顯微鏡觀察理論課所講的中藥粉末特征。
1.2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jié) 中藥鑒定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在教學中要注重將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3]。學生不能很好的將鑒定術語與藥材實物特征進行聯系,如黃芪在課上看到的是橫切片,在見到縱切片時很多學生就含糊了,不知道是什么。正品藥材也有質量優(yōu)劣之分,平時看到的百合個比較小,肉質薄,當看到個大,肉厚的百合時也不敢認了。再有實驗室的偽品有限,很多都只能局限于圖片進行講解,看不到實物,無法形成鮮明的對比,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影響教學效果。
2 中藥鑒定實踐教學改革建議
2.1加強中藥標本館建設 我校標本館內設有生藥標本區(qū)、人參標本區(qū)、浸制標本區(qū)、經典方劑區(qū)、動植物、礦物標本生態(tài)園區(qū)等十二個展區(qū)。其中有生藥標本1200余種,生藥偽品200余種,蠟葉標本50余種,動物藥標本20余種,經典方劑60套。有些藥材除有正品、偽品外,還有地方代用品,如川貝母,除有不同性狀的松貝、青貝、爐貝外,還有新疆貝母、湖北貝母、土貝母等。在講課時,教師可以將相關藥材進行展示,拓展知識,加深學生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如講到人參時,引導學生參觀標本館不同年份的園參和野山參,了解相關術語,比較正品藥材和偽品的性狀特征,找出二者的性狀區(qū)別,理論聯系實踐,增強鑒別藥材的能力。標本館建設是中藥鑒定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中藥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應與時俱進,做好正品、偽品、地方用藥等的收藏。
2.2改善實驗室教學條件,更新實驗儀器設備 良好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堅實基礎和根本保障,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有利于提高實踐教學質量[4]。改善現有實驗室條件,如使用專業(yè)顯微數碼的顯微鏡和電腦的連接系統(tǒng),把在該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顯微結構特征,通過主電腦屏清晰地顯示出來,并投影到大屏幕上[5]。教師結合圖像進行講解,學生參與互動,生動形象易于掌握。積極開展理化鑒定實驗,購買儀器設備,適當將液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儀、薄層色譜等引入鑒定實驗中,開展灰分測定、含量測定,如槐米中蘆丁的含量測定,金銀花中綠原酸的含量測定。顯色反應、沉淀反應、熒光實驗、微量升華實驗等定性實驗,使學生會操作相關儀器設備,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和中藥理化知識,了解科學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
2.3建設中藥資源網絡平臺,方便學生學習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將中藥文化以數字化方式展示出來,采用虛擬與實際相結合的多媒體手段,為學習中藥知識提供一個新途徑[6]。建設中藥資源網絡平臺,網絡中藥標本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查閱自己所需的資料,方便快捷,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中藥性狀特征的平臺。
2.4藥材市場實踐 目前中藥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現象較多,地方習用品、代用品各異,中藥混淆問題普遍。不法商人為追求自身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如硫磺熏制枸杞子、西洋參;以水半夏充半夏、以芍藥根充牡丹皮、以生曬參加工后冒充西洋參、以光皮木瓜冒充木瓜,將未成熟的杏、山杏、桃等加工做烏梅用。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加強學生對偽品、混淆品的鑒別能力,彌補了學校現有藥材偽品有限的不足。了解不同商品規(guī)格的藥材,如三七、西洋參,加深了對中藥商品規(guī)格的認識,鞏固中藥商品規(guī)格知識。不同來源的藥材,如花鹿茸和馬鹿茸的飲片,根據其性狀特征判斷質量優(yōu)劣,學生可以獲得形象直觀的認識。還可以了解書本上學不到了一些冷背藥材,如一葉萩、七里香、一碗水、百草霜、九層塔、玉蝴蝶、西河柳、過江龍、桃膠、刀豆殼、積雪草等。藥材市場的藥種類多,進行教學實踐,豐富了學習內容,彌補了學校實驗室、標本館藥材有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鑒定藥材的水平。
2.5參觀藥園,上山采藥實踐 常用中藥大部分來源于植物類藥材,葉類中藥、草類中藥如紫蘇葉、艾葉、蓼大青葉、蒲公英、紫花地丁、豨薟草、墨旱蓮、薄荷等干燥后都比較皺縮,性狀特征不明顯,學生鑒別時容易混淆。在實踐教學中,帶領學生參觀藥園,引導學生將葉類、草類藥材與原植物進行對比,提高鑒別藥材的能力。北京地區(qū)車前草、地黃、敗醬草、黃芩、桔梗、丹參、柴胡、蒼術等藥材較常見,上山采藥,使學生對藥材生長環(huán)境、原植物特征、個子貨有形象認識。學生經過采藥、觀察特征、制作標本,提高了協作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7]。
2.6參觀中藥材種植基地 為保證中藥的質量,我國對中藥材的種植、生產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如西洋參、太子參、三七、人參等種植基地,中藥鑒定的任務是鑒別真?zhèn)蝺?yōu)劣,通過對藥材GAP基地參觀學習,使學生走進中藥生產的第一線,了解中藥的種植、采收、質量控制等內容,為學生畢業(yè)后更好地適應相關工作奠定了基礎。
2.7醫(yī)院中藥房實習 中藥房實習不同于課堂教學,是一種靈活直觀的教學方式[8]。帶教老師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學生在其指導下,熟悉上藥、審方、調配、復核等環(huán)節(jié),對中藥炮制品、毒性藥材、貴重藥材的鑒別技術及理論知識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3 小結
中藥鑒定實踐教學要根據其學科特點和中藥專業(yè)崗位培養(yǎng)需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項目,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實踐技能,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欽德.中藥鑒定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2]李峰,劉麗,張元桐,等.《中藥鑒定學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1):98-99.
[3]王紅霞,陳隨清.《中藥鑒定學》課外實踐分析與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8):119-120.
[4]劉麗,翟延君,康廷國.《中藥鑒定學》實踐教學方法探索[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9(3):253-254.
[5]王海燕,袁藝.數碼互動多媒體系統(tǒng)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3:53-54.
[6]孟凡紅,萬芳,張早華,等.關于中醫(yī)藥信息化建設與發(fā)展的思考[J].世界科學技術,2011,13(3):461-464.
[7]鄭巖,王紅霞.中藥鑒定學實踐教學中建立實踐基地的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6):90-91.
[8]梁文能,肖毓芳.中藥學專業(yè)學生的中藥房帶教初探[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1):115-11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