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擬從感情色彩的跳躍性、語義呈現角度的多樣性以及行文的簡潔性三方面來探討古漢語詞語活用的信息超量性特征的形成。
關鍵詞:古漢語;詞語活用;信息;超量性;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7-00-01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中表現尤為突出,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語言現象。它是為了適應語言表達的需要,解決上古詞語貧乏且使語言簡潔生動的一種手段?!盵1]“對于詞類活用,僅從語法角度認識它的組合配置規(guī)律是片面的、膚淺的,只有從修辭方面進一步研究古人為什么‘在句子中改變其基本功能’,才能全面地、實質性地把握其意義?!盵2]一般來說,古代漢語詞類活用通常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和數量詞的詞類活用四種類型。本文中“超量性”是指詞語或句子所承載的信息量較大。本文擬從感情色彩的跳躍性、語義呈現角度的多樣性以及行文的簡潔性三方面來探討古漢語詞語活用的信息超量性特征的形成。
詞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和中性三種。古漢語詞語活用后改變的不僅僅是詞性,伴隨詞性變化的往往還有詞語感情色彩的跳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活用前為褒義詞而活用后變?yōu)橹行栽~。如《典論﹒論文》:“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庇秩纭墩撜Z﹒泰伯》:“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崩小皞洹?、“篤”本意為“完備”、“純厚”。在句中都活用為動詞,意義分別為“全部精通”、“使……純厚”。2、活用前為貶義詞而活用后為中性詞。如《史記﹒游俠列傳》:“故伯夷丑周,餓死首陽山?!庇秩纭端蜄|陽馬生序》:“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例中“丑”、“殆”本意為“丑惡”、“懶惰”。在句中都活用為動詞,意義分別為“以……為丑”、“對……懈怠”。3、活用前為中性詞而活用后為褒義詞。如《論語﹒顏淵》:“父父,子子?!庇秩纭秶Z﹒周語中》:“為臣必臣,為君必君。”“父”、“君”本意義分別為“父親”、“君主”。在句中活用為動詞,意義分別為“行父道”、“行君道”。4、活用前為中性詞而活用后為貶義詞。如《史記﹒南越列傳》:“……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征天下?!薄盎ⅰ北疽鉃椤袄匣ⅰ?。在句中活用作狀語“像老虎一樣地”。又如《中山狼傳》:“……性貪而狠,黨豺為虐。”“黨”本意為“同伙”。在句中活用作動詞,意為“結黨”??梢娫~語感情色彩的跳躍導致了導致了信息超量性特征的形成。
古漢語在詞語活用之前,語義的呈現角度通常是單一的。在活用之后,語義呈現角度往往朝多樣化的趨勢發(fā)展。1、語義呈現角度由單一性向雙向性發(fā)展。如《史記﹒匈奴列傳》:“十余年蒙恬死,……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于故塞。”“界”在句中活用為動詞,意義為“分界”。再如《孫子﹒記》:“兵者,詭道也?!鴵现岸溨?。”“驕”在句中活用為動詞,意義為“使……驕”。因為理解活用后的語義必須要建立在理解活用前語義的基礎之上,所以“界”所呈現的信息由活用前的名詞性的含義轉變?yōu)榛钣煤蟮囊詣釉~性含義為主,以名詞性含義為輔;“驕”所呈現的信息由活用前的形容詞性的含義轉變?yōu)榛钣煤蟮囊詣釉~性含義為主,且以形容詞性含義為輔。這樣就導致了活用后語義呈現角度的雙向性,由此也導致了信息超量性特征的形成。2、語義呈現角度由單一性向多向性轉化。以名詞活用為動詞為例。如《墨子﹒貴義》:“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崩小氨薄被钣米鳡钫Z后意義為“往北方”活用后的語義不僅包含了活用前的語義,也體現了相應的動作狀態(tài),更體現了一種意象中的動感。又如《戰(zhàn)國策﹒魏策三》:“夫秦貪戾之國而無親,蠶食魏,盡晉國?!薄靶Q”活用作狀語后意為“像蠶吃桑葉那樣……”?;钣煤蟮恼Z義在體現蠶吃桑葉的狀態(tài)的同時,也給我們的聽覺和視覺帶來一定的想象空間。顯然,活用后語義呈現角度的多樣性在給我們的思維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與之相匹配的語義信息??梢?,語義呈現角度的多樣性是形成詞語活用信息超量性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
古漢語行文的簡潔性也導致了詞類活用信息超量性的形成。這種簡潔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音節(jié)的緊縮性。“古漢語中,通常用極少的音節(jié)表達較多的思想內容,從而造成語言表達的簡潔。”[3]如《戰(zhàn)國策﹒秦策一》:“嫂蛇行匍匐?!薄吧摺币鉃椤跋裆咭粯印?。句中狀語只用一個音節(jié)就就表達了現代漢語中需要用兩個甚至是兩個音節(jié)以上才能表達出的內容。又如《左傳﹒成公二年》:“從左右,皆肘之?!薄爸狻币鉃椤坝酶觳沧矒簟?。句中用如動詞的音節(jié)為一個,但所表達的動詞性的意義要復雜得多。2、句式的凝練性?!肮艥h語的一些特殊句式,能夠做到簡潔,……在表達時有意隱去了一些內容。”[4]在此僅以動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為例。如《史記﹒陳涉世家》:“廣故數言欲亡,忿恚慰。”又如《戰(zhàn)國策﹒趙策》:“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薄胺蕖焙汀白稹钡恼鎸嵑x隱含于句式的背后。使動用法的凝練性突出了某種行為或動作的結果。又如《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痹偃纭妒酚洨q魏其武安侯列傳》:“令我百歲后,皆魚肉之矣?!薄按蟆薄ⅰ棒~肉”的真實含義都隱含于句式的背后,而意動用法的凝練性則突出了心理的感覺和認同。由此可見音節(jié)的緊縮性和句式的凝練性也是形成信息超量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參考文獻:
[1]錢愛琴.談談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J].文學教育.2010(01)
[2]張幟.論詞類活用的修辭效應[J].錦州師院學報.1995(01)
[3][4]楊武元.古漢語特殊句式表達效果的整體認識[J].茂名學院學報.2005(10)
作者簡介:蔡豐(1987—),女,湖北浠水人,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訓詁學和模糊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