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調查本地區(qū)年醫(yī)院獲得性感染(HAI)革蘭陽性球菌耐藥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近4年藥敏實驗原始數據,測定其最低抑菌濃度(MIC50)、抗菌藥物的抗菌活性(MIC90),計算出所測細菌藥物的耐藥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結果 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檢出率為43.7%(100/229),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檢出率為48.8%(126/258)。結論 及時準確掌握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動向及耐藥性變遷對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醫(yī)院獲得性感染(HAI);革蘭陽性球菌;耐藥情況
有研究顯示,近數10年來耐藥革蘭陽性球菌迅速增加,已成為當今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之一,是抗感染治療的棘手問題[1]。各國都積極開展了不同規(guī)模的細菌耐藥監(jiān)測研究,我國也不例外。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近4年細菌耐藥性的現(xiàn)狀,旨在為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菌種來源和鑒定 選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留取的各種標本(尿、血、膿性分泌物等),分離出791株革蘭陽性球菌。菌種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種屬鑒定。質控菌:金葡萄球菌ATCC25923和表皮葡萄球菌ATCC040188。
1.2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 用標準瓊脂二倍稀釋法測定抑菌濃度,根據不同菌種選擇相應得培養(yǎng)基,采用多點接種儀定量接種細菌,測定其最低抑菌濃度(MIC50)、抗菌藥物的抗菌活性(MIC90),以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NCCLS)的規(guī)定作為判定標準,判定每株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度,計算出所測細菌藥物的耐藥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
1.3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各年臨床分離革蘭陽性球菌的分布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院獲得性革蘭陽性球菌主要有金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腸球菌、肺炎鏈球菌、D群鏈球菌等,其中以金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由表1可見,金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構成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腸球菌、肺炎鏈球菌、D群鏈球菌則逐年下降,見表1。
2.2葡萄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藥檢出率為43.7%(100/229),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耐藥檢出率為48.8%(126/258)。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85.6%、86%、95.2%。見表2。MRSA、MRSE對被測藥物的耐藥率與MSSA、MSSE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耐藥性的普遍升高和多重耐藥性已成為醫(yī)院獲得性感染革蘭陽性菌耐藥性變遷的主要趨勢[2]。本研究結果顯示,表皮葡萄球菌已成為醫(yī)院感染革蘭陽性球菌中的第1位條件致病菌。
在醫(yī)院獲得性感染中,MRSA和MRSE的耐藥檢出率高,應引起廣大醫(y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3]。我國各地區(qū)積極開展不同規(guī)模的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研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時準確掌握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動向和耐藥性變遷對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家泰,李耘.中國醫(yī)院和社區(qū)獲得性感染革蘭陽性球菌耐藥性監(jiān)測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28(3):54-65.
[2]賀松,孫延生.表皮葡萄球菌176株的檢出及耐藥譜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3):400.
[3]張曼,陳顯秋.452例革蘭陽性葡萄球菌耐藥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3):438-44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