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機械制造的要求越來越高,超高速磨削技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其卓越的加工技術優(yōu)勢,可以實現各種難磨材料的切削,為我國機械制造行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主要在分析超高速磨削技術原理與優(yōu)勢的基礎上,闡述其在機械制造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機械制造;超高速磨削技術;原理;優(yōu)勢;應用
超高速磨削技術指的就是砂輪線運行速率不小于150m/s的磨削技術,與45m/s的磨削技術相較而言,其具有更好的磨削效率,然而,現階段大部分機械生產的磨削速率都不會大于45m/s,所以,高速磨削技術應用更為廣泛,只有在遇到一些特殊難磨材料的時候,才會選擇超高速磨削技術。
1.超高速磨削技術的工作原理與優(yōu)勢
1.1工作原理
超高速磨削技術的基礎就是保證參數的固定值,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增大砂輪速率,進而持續(xù)積累磨削粒數量,對磨削厚度進行控制,與此同時,超高速磨削技術還可以打薄磨屑厚度,減小了單個磨粒磨削力,在運行過程中降低了整體磨削力。超高速磨削技術的本質就是高水平、高速度,和一般高速磨削技術相比,其生產單個磨屑的時間要少一些。
1.2優(yōu)勢
1.2.1有助于磨削效率的提升
在機械制造領域中應用超高速磨削技術,能夠增加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磨粒數量,假如每一個磨粒磨除的平均磨屑厚度與一般情況的磨屑水平相同,那么就能夠充分提升磨粒的進給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單位時間磨屑的磨除體積,提升了磨削效率,減少了設備使用數量。
1.2.2有助于磨削力降低與零件加工精度的提升
在磨粒進給量不改變的情況下,應用超高速磨削技術能夠削薄磨屑厚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從沖擊成屑理論角度分析,如果磨削速度保持在180-220m/s之間,磨削區(qū)域的瞬時工作狀態(tài)就會由固態(tài)轉換成液態(tài),這就是磨削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1.2.3有助于砂輪耐用程度的提升,延長了使用年限
針對這一特性而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每顆磨粒在磨削過程中所承受的負荷較小,進而延長了磨粒工作時間,經過相關驗證,如果金屬切除幾率情況一致,應用超高速磨削技術可以有效延長砂輪使用時間8.5倍,速度由原來的80m/s增加到200m/s。
1.2.4有助于零件光潔度的提升
通過超高速磨削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提升零件的光潔度,在不受其它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磨削速度越快,零件表面光潔度越高,粗糙度越低。
1.2.5有助于工件使用效能的提升
通過此項技術的應用,可以對硬脆材料進行磨削,其磨屑厚度較小,待磨材料會呈現一種流動狀態(tài),所以,陶瓷、玻璃等硬脆材料均可以利用此項技術進行磨削。除此之外,此項技術還可以免受“熱溝”區(qū)作用,有效降低了工件表面燒傷幾率,可以制造出具備殘余應力的工件表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勞度。
2.超高速磨削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2.1高效深磨技術的應用
在提升磨削生產率方面,最為經典的磨削技術就是高效深磨技術。近些年來,此項技術已經成為了集進給速度高、大切深、砂輪速度快等特性為一體的快速磨削技術。和普通磨削技術相較而言,此項技術可以在提升材料磨削率的同時,還可以保證材料表層的粗糙程度。此項技術是超高度磨削技術和緩進給技術的結合,和一般情況下的磨削技術有著一定的差異,其主要就是利用磨削過程完成機械加工過程,具有更高的工件磨除率。
一般而言,此項技術的磨削速度主要保持在60-250m/s之間。其砂輪材料大部分為陶瓷,當其磨削速度為120m/s的時候,其磨除率是一般磨削技術的100-1000倍,是車削、銑削的5-20倍。如果在進行加工的時候,保證立方氮化硼(CBN)砂輪速度為120m/s的時候,就會保持更高的磨除率。
2.2超高速精密磨削技術的應用
經過有關驗證,要想有效降低工件表面的塑性變形程度與凸峰大小,可以通過增加砂輪速度實現,也可以通過降低磨削表層粗糙度實現。在日本機械制造領域中,超高速精密磨削技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然而日本對此項技術的研究與使用,不是為了提高機械磨削效率,而是為了提高工件磨削精度與表面質量。比如,日本豐田工機使用數控機床超高速磨床的時候,配置了最為先進的軸承,利用200m/s的轉速對零件展開相應的縱向磨削,以此來實現預期的加工效果。
在應用此項技術的時候,主要就是利用修整精密精細磨具,在較為潔凈的環(huán)境中,通過超高速精密磨床,在亞米級的情況進行切深,保證工件具有一定的精度。精細磨削的方式就是利用微細磨料加工磨具。一般而言,超精密鏡面磨削砂輪的平均粒徑小于4nm,其材料為金剛石磨粒。金剛石砂輪的磨削、光整過程主要集中在同一裝置中,此項技術可以是硅片平面度達到0.2-0.3nm,而表面粗糙度可以低于1nm,進而有效提升了工件表面的質量。
2.3難磨材料超高速磨削技術的應用
難磨材料特性主要包括:硬度大、溫度高、導熱系數低、韌性大、具有硬化趨勢、磨削削易粘附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加工難磨材料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變形、裂紋、燒傷、砂輪鈍化、加工效率低、磨削削粘附等問題。國外對此項技術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結果顯示,難磨材料難磨的原因就是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化學反應能力,非常容易出現砂輪堵塞的情況,而磨削溫度較高,材料親和力較強,在進行磨削的時候,其產生的磨削厚度較小,具有很好的磨削效果。
2.4超高速磨削技術的綠色特性應用
超高速磨削技術具有一定的綠色特性,產生此效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此項技術能夠有效縮短加工時間,降低能源消耗;二是,此項技術能夠提高工件表面質量,降低砂輪損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砂輪的使用年限,節(jié)省了機械加工成本;三是,因為此項技術具有較高的加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員、設備投入,進而降低了消耗,具有一定的綠色特性;四是,此項技術產生的熱量大部分都會被磨屑帶走,所以,降低了工件表面溫度,同時也減少了磨削液的壓力與流量,并且減少了冷卻液的使用量,降低了生產過程對能量的需求,進而降低了污染程度,實現了一定的綠色效果。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機械制造領域中,超高速磨削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在提高磨削效率、工件質量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機械加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一定要對其工作原理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加工要求,進行全面的應用,保證機械加工質量,同時提高加工效率,實現綠色生產效果。
【參考文獻】
[1]黎剛.探析超高速磨削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中的應用[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2(09).
[2]張文學.超高速磨削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下半月),2014(04).
[3]牟影,劉憲偉.有關超高速磨削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化工貿易,2013(01).
[4]于海濤,杜瑞雪.機械制造領域中超高速磨削技術的應用[J].煤礦機械,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