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像平時一樣,我的桌上堆滿了等待完成的病歷,需要簽名的文件,以及病人的電話留言。其中有一個是病人歐先生女兒的留言,告知我歐先生因為手臂痛、腳腫,準備來我院看急診。
歐先生原有嚴重的肺氣腫,四年前又被查出晚期肺癌,接受放療及化療。兩年后,他的左肺周邊再次出現(xiàn)一個小的腫瘤。當?shù)弥@個新的小腫瘤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要放棄治療。因為這個小腫瘤未見周圍轉移跡象,我鼓勵他接受簡單的切除術治療。
術后,歐先生表示,萬一他的癌癥復發(fā),絕對不再接受任何治療。這個我同意。但我告訴他,任何時候發(fā)生任何新的癥狀,他都要打電話或是來門診,我會設法處理他的病痛。之后兩年,雖然時有微恙,萬幸都與癌癥無關。
然而,我了解癌癥病人心路歷程最難過的一關——活在不確定的時空里。兩年來,一有各種小病痛,他就來看我。去年他就曾因手臂及腿痛,嚴重疼痛到心情沮喪,自以為時日無多,常常跑我門診。最后枕斷是椎間盤突出,對癥治療后疼痛全消了。
歐先生跟我們的護士、抽血技術員都很有話講,我看他的門診,也多半是在跟他聊天,尤其是聽他回憶年輕時的得意之事,或是贊許他很想跟我分享的笑話。有時候,我心想歐先生實在是不需要常來醫(yī)院了,因為他真的沒有癌癥復發(fā)的跡象,可是又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一個月前,我看他各方面情況都蠻穩(wěn)定,就狠下心來告訴他過兩個月再來復診。
我猜想歐先生這次的手臂痛是椎間盤舊疾復發(fā),便準備等手頭事情忙完了,再到急診室看他。不久,急診室打電話來,接診醫(yī)生將歐先生剛做的檢查結果詳細向我敘述,認為沒什么大問題。我也同意歐先生不需要留院觀察,就請她轉告歐先生,建議回家休養(yǎng)。不久,這位醫(yī)生又打電話來,歐先生的女兒堅持認為她父親真的是比平常病重,一定要見我一面。我只好放下手邊的事趕往急診室。
歐先生看起來和平常沒什么兩樣。我把所有檢查結果看過后,坐下來和他們聊了一會兒,確保他沒有大問題,可以回家。我知道他們就是在等醫(yī)生的一個擁抱以及安心保證。
我的同學很難想像,我看一個新病人可以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復診病人半小時,問到底我都在做些什么事?有那么多話好講的嗎?其實,每次坐門診時病人都不少,但我總是提醒自己,即使再忙,也要仔細聆聽病人,不要因著要趕著接診下一位病人而“急就章”。?我并不覺得跟病人閑聊是不夠專業(yè)的表現(xiàn);因為對某些病人而言,這是他們疏解壓力的方式之一。無藥的處方,像是擁抱、拍拍肩膀或只是傾聽,有時候比藥物更能安慰受苦的病人。
目送著歐先生和女兒安心地離開急診室,我漫步走回辦公室,雖然一大疊病歷等待整理,但我心里暖暖的,充實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