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親過世二十六周年,他是一九八七年去世的,年僅五十二歲。
父愛如山,思念永遠。進入中年的我每每看到晨練、對奕、享受天倫之樂的老人,便不由想起我那苦命的父親。他辛苦操勞一生,就在生活剛剛好轉(zhuǎn),應該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卻像春蠶吐盡最后一口絲,早早地走了。想到此,我那無邊的哀思和愧疚便涌上心頭,難以自抑。都說時間是愈合傷痛的良藥,可父親已離去二十六年了,我一刻未曾忘卻他,時時刻刻都在想念他。雖人間天上生死兩茫茫,但割不斷的是父子親情,剪不斷的是兒子苦苦的思念。一樁樁、一件件往事歷歷在目,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
那是公歷一九八七年五月三日,農(nóng)歷四月初六,得知父親病危的消息,我急忙騎自行車從幾十里外的公社往家趕,一路思緒萬千,悲愁交加。當我六神無主地回到家時,父親已帶著對人生的無限渴望,帶著對一家老小的深深眷戀和無比牽掛撒手人寰??吹礁墒荽认榈母赣H靜靜地躺在棺中時,我的心都碎了,心里堅持的最后一線希望瞬間破滅,幾十年支撐著我們?nèi)覐目嚯y中一路行來的靠山,轟然倒塌,頓感空氣凝滯、天旋地轉(zhuǎn)。我怎么也不相信親愛的父親會這么快離我們而去,任憑我們怎么撕心裂肺地哭喊,也無法喚回我慈愛的父親。一生勤勞、剛強、正直的父親在匆匆走完他短暫的人生旅程后,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間。父親的匆匆而別,似天塌地陷,我的心在滴血,眼淚止不住地流,實在叫人五內(nèi)俱焚。身為長子的我只能忍受著難言的悲痛,用心操辦著父親的后事。出殯那天,院里院外擠滿了村里的鄉(xiāng)親,好多人都為父親早逝感到惋惜。隨著起靈哀樂的響起,想到父親這次離開就永遠不再回來,心中的痛楚化作淚水轟然而下。父親安葬在村西北的一塊平地中,隨著棺木的下葬,黃土的填埋,我的心也深沉地墜落。想到從此和至親至愛的父親陰陽兩隔,我長跪墳頭,涕淚縱橫,手捧黃土,為父親默默祈禱,好人走好,天若有情地有靈,愿父親在九泉之下永遠安祥。
父親這一去就是二十六年。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中,我忘卻了很多東西,但父親的音容笑貌永遠不會忘記。對父親的懷念和留戀,經(jīng)常不經(jīng)意間被勾起,于是在情不自禁的追念中,常常愧疚難安,痛達心扉。思念心切,便會常常夢見父親,依舊那樣倔強,那樣勤勞,夢中的父親依然還在忙碌著什么……夢醒時禁不住揪心的長嘆,在綿綿的哀思中懷念著忙碌和勞苦了一生的父親,追憶父親生前萬苦千辛的養(yǎng)育之恩,心情沉甸甸的。當父親一天天艱難地把我們拉扯大的時候,當好日子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卻因過度透支健康,積勞成疾,身染重病,從貧苦的生活里又掉進了病痛的折磨中。多少年來,您因家境貧寒,沒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臨終也沒有過一天舒坦的日子。有病拖磨,小病成大病,咬著牙跟病魔頑強斗爭,貽誤了治療的良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您也表現(xiàn)得十分堅強。然而病魔無情,在二十六年前一個最平常的夜晚,您讓疲倦的母親睡一會兒吧,誰知,您便悄然地離開了我們,清貧地走了,走得是那樣的匆忙,沒有給兒子留下一句囑托的話。歷盡磨難的父親啊,苦難的生活熬干了您的水分,萬惡的病魔奪去了您的生命。做兒子的卻因沒有機會感激您養(yǎng)育之恩,未盡應有的孝道而感到無限的遺憾和愧疚。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填補失去父親的空落感,有父親在的人是多么幸福和幸運??!父親去世后的那些年,我強忍悲痛,忘我工作,經(jīng)常酒后痛哭,好多人誤以為是酒后失態(tài),可又有誰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父親命運坎坷,人生苦短。在父親短暫的人生中有苦樂酸甜,有悲歡離合,更有無奈無助,苦難辛酸。少年生活的艱苦,青年成長的坎坷,中年養(yǎng)家的艱辛……父親這一生真是苦多福少,基本上都是泡在苦水里的。他生長于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代,掙扎在貧困交加、缺衣少食的困難時期,嘗盡了人生甘苦。他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兄妹七人,排行老七,作為老生子的父親理應受到父母兄妹的偏愛。然而,因為親生父親吸食鴉片,好端端的家庭被折騰得破敗不堪,生活貧困潦倒。無奈之下把幼小的父親送人收養(yǎng)。就這樣父親在懵懂之中被人抱著離開自己的家,給別人當了兒子。童年時候,上小學的父親每年冬天要給學校交一擔煤炭,因家里沒錢,只能和有錢的孩子協(xié)商墊付兩份炭本,由父親出力從很遠的煤窯挑回學校。由于養(yǎng)父早逝,他只得和養(yǎng)母相依為命,獨撐門戶,掙扎在艱難困苦之中,在苦難的磨礪中漸漸長大。十六歲時,他到太原汽修廠當了學徒工,修車噴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出現(xiàn)了嚴重的經(jīng)濟困難,在城市大規(guī)模減員中,父母親一起回到農(nóng)村,成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道農(nóng)民。他扶犁耕田、挑擔入地、春種秋收,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嚴冬酷暑。在孩子小、勞力少的最困難的日子里,父親挺直腰桿,咬緊牙關(guān),苦苦支撐著這個家庭,日子過得拮據(jù)而窘迫,等家庭條件慢慢好起來了,父親的身體也累垮了。
父親含辛茹苦,勤勞樸實?!叭碎g七十行,唯有農(nóng)??唷?,為了生計,天下的農(nóng)民都很勤勞,也很辛苦,可父親卻格外艱辛。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和兒女們的上學及穿戴花銷,父親總是常年奔波,步履匆匆,出力流汗,辛勤勞作,一刻也不得消停。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里生活相當困難,一家七口人全靠父親一人起早貪黑在生產(chǎn)隊掙工分糊口。勞苦一年,年底結(jié)算時,勞力多的人家可以分紅拿錢,可我們家扣除口糧工分外,還要欠生產(chǎn)隊糧款,成為村里的“虧戶”。無論多么困難,倔強的父親總是那么堅強,始終保持做人的尊嚴。為了養(yǎng)家糊口,父親總是強挺著瘦弱的身子,干著那吃力的重活兒、苦活兒、累活兒。從生產(chǎn)隊磚廠到化肥廠裝卸工,不論是酷暑難當?shù)难籽紫娜?,還是冰凍三尺的凜冽嚴冬,常年累月,默默無聞。七十年代起,不惑之年的父親為了掙取每天一個工分一毛錢補助,干上了建在本村化肥廠的汽車裝卸工,一干就是十年,直到年齡大身體有病被辭退。十年中,父親風里來,雨里去,頂嚴寒冒酷暑,經(jīng)常是忍饑挨餓,用病弱的身軀支撐著極其繁重的苦力活兒。二百多斤重的貨物,一袋又一袋地咬著牙往車上扛運,經(jīng)常被扭著腰,疼痛難忍。冰天雪地的嚴冬季節(jié),天不亮,他草草吃點粗茶淡飯就匆忙上班了,而到了午飯時,只能就著寒風吃上幾口冰涼的窩頭干糧。坐在寒風凜冽的卡車車廂中,刺骨的寒風讓人瑟瑟發(fā)抖,雙手凍裂的口子滲出紅紅的血漬。烈日炎炎的三伏天中午,火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整個村子都快被蒸熟了,好多人尚在避暑乘涼時,父親已開始在剛剛熄火的焦炭窯里一塊一塊裝焦炭,煙熏火烤,口渴難忍,常常是累得汗流浹背、精疲力竭。經(jīng)常會看到父親那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浮現(xiàn)出白花花一片鹽漬。父親干了多少活,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小時候的我渾然不知,只知道他手上的老繭又多又厚。
當裝卸工的父親曾在一次翻車事故中死里逃生。那天夜晚,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邊做活兒,一邊焦急地等待著早出晚歸的父親,給父親熱在鍋里的飯菜熱了,涼了,又熱……左等右等,杳無音信,那晚,母親幾乎一夜沒睡。天剛亮,化肥廠派人將受傷的父親送回家,他披著破舊發(fā)黑的裝卸工衣服,一瘸一拐,臉色蒼白,精疲力盡。原來是裝滿煤炭的卡車在返回途中翻入溝中,三名裝卸工中有一人遇難,兩人受傷,父親在這次事故中慶幸地逃過一劫。在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后,本應辭活兒不干,但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他還是毫不猶豫又去上班了。這次車禍后,全家人都為父親的安危著急,每天放學后,我第一聲就問母親,父親回來沒有。到時間不回來,我就會爬上窯頂或跑到村邊坐等眺望汽車必經(jīng)之路,看到車輛燈光,急忙奔跑回家傳訊,有時也會跑到化肥廠門口去打問等待,直至與晚歸的父親相伴而回。
父親在家庭無任何資助的情況下,為了全家人的生活和孩子們上學經(jīng)常是省吃儉用,把生產(chǎn)隊發(fā)的食油賣掉,把化肥廠發(fā)的手套節(jié)省下來換錢,用于我們買鉛筆書本等學習用具。那悲悲切切的傷心情,那坎坎坷坷的辛酸路,激勵著他苦度難關(guān),走出困境。父親還是一位持家過儉、心靈手巧的人,一塊廢鐵皮可做成火蓋、汆子,一塊破帆布能縫成書包,還會修理自行車、釘鞋。下雨天也舍不得休息,趁著雨天縛笤帚、修鋤頭,家里面甕、糧甕蓋板都是父親拾上廢鐵絲和水泥自制的……為了節(jié)省幾毛錢補助,省下來養(yǎng)家糊口,父親常常是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長年跟車在外,常常中午不能回家,他也舍不得買一口飯吃,由于長期的過度勞累和忍饑挨餓,父親患上了嚴重的慢性胃病。小時候我親眼看見父親經(jīng)常蹲在地上手捂著胃部吐酸水,有幾次燒心得厲害時,突然口吐鮮血。那個時候,全家溫飽都成問題,哪有富余錢看病,只能用身體硬抗,以致延誤治療。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笨捎迷诟赣H身上怎么不靈驗呀?為何劫能余生的父親,還是未能逃脫病魔的折磨。
父親耿直倔強,忠厚善良。他一生腳踏實地、樸實無華、端莊嚴肅,從不低眉順眼唯唯諾諾,也不會勾肩搭背拉拉扯扯,更不會油腔滑舌哄人騙人。能頂過去的事從不求人,很受村里人尊重。正因為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逾越的坎坷和磨難,一向是性格內(nèi)向、沉默少言的父親顯得是那么的堅強。不管有多么苦、多么難卻很少吐露,一個人苦苦撐著。勞作之余總是蹲在地上眉頭緊皺,悶悶地抽煙沉思,話語很少。四十歲的父親已是兩鬢斑白,蒼老憔悴,過早爬上額頭的皺紋藏滿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個中原因有日益沉重的家庭負擔,更有“房子官司”的打擊。民國年間,祖父母從鄰縣舉家遷居,用三百現(xiàn)洋購得村中后街幾間磚窯居住。由于爺爺早逝,孤兒寡母被人捉弄,“買約”寫成“典約”,幾十年來本相安無事,沒想到七十年代中期,遠在東北的財主后代在族人的慫恿下還鄉(xiāng)奪房。獨門小戶、勢單力孤的父親據(jù)理力爭,與強勢對方進行了艱難激烈的論辯,可最終在一些社隊干部的“關(guān)照”下輸了官司,孤獨無助的父親只好打掉牙咽到肚里,忍氣吞聲地被人家奪走一間半上窯、一間岔窯。奶奶被逼出院外租住,全家人蝸居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兩間東岔窯中,人與家具、糧食、柴炭同居。常言道:“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毖谉岬南奶?,全家人擠在一起沒辦法入睡,辛勤勞作一天的父親只好睡在房頂苦度酷暑,忍受蚊叮蟲咬。父親很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是兒女們成長進步、修身治家的一面鏡子,他用端莊的言行教育感染著我們。他要求我們做人正直善良,學習用功努力,做事用心認真,待人接物有禮貌。作為家中頂梁柱,他不僅承擔養(yǎng)兒育女的責任,而且在生活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還要克服一切困難供我們上學,惟一的心愿就是要兒女考上學校,活出個人樣來。我那時上學也很爭氣,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每當我將考試成績單和“三好學生”獎狀拿回家時,父親總會流露出一種難以言表的滿意。1980年高考結(jié)束,姍姍來遲的錄取通知書讓父親焦急萬分。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被汗水和辛酸浸透了一輩子的父親的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入學那天,父親為節(jié)省路費,找人搭一輛貨車送我去太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念及此,我永生感恩我的父親。特別是成為人夫、成為人父時,更加明白做父母的艱辛和無奈,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驕傲。我在太原上學的兩年中,父親在耕種十幾畝責任田的農(nóng)閑時節(jié),拖著病弱的身軀,帶領母親弟妹脫磚、拉煤、燒磚、采石、篩沙、備料,戒掉了一生惟一愛好的抽煙習慣,用盡微薄的積蓄,歷盡千辛萬苦,蓋起了三間屬于自家的農(nóng)家小院。都說好人一生平安,而老天不公,卻讓我父親這樣正直忠厚的老實人命運多舛。搬進新房不久,父親的胃病轉(zhuǎn)重,被醫(yī)院診斷為胃潰瘍,那段時間,堅強的父親深知自己的家底,沒有住院,采取了保守治療,一個人硬撐著騎自行車爬山架梁,求醫(yī)問藥,直至病情嚴重,實在騎不動自行車才告知我。在我們?nèi)宕蔚膭裾f下,父親總算住進了醫(yī)院。那些天,我攙著、扶著、背著父親檢查、化驗、照像……當胃鏡檢查確診為晚期胃癌后,我如五雷轟頂,悲痛欲絕,含著眼淚,強顏歡笑,背著父親回到病房,安慰父親:“不要緊,吃點藥慢慢就會好。”當時,怕父親知道后有思想壓力,難以承受無情病魔的打擊,影響治療,全家人對父親一直瞞著病情。那一夜,我昏昏沉沉,迷迷茫茫,呆板地坐在父親病床前,徹夜未眠,恨蒼天無情,深深地為我親愛的父親惋惜,辛苦了一生,操勞了一生,輪到享福的時候卻遭此厄運。經(jīng)過專家會診后,癌細胞已轉(zhuǎn)移至淋巴,無法施行手術(shù)。全家人在悲痛中,只能無助地眼睜睜地看著日漸消瘦的父親一步一步離我們遠去,我們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把父親從死神手中搶回到我們身邊,但無法阻止癌細胞殘忍地吞噬著父親的生命,也無法減輕他一點點痛苦,一切努力都顯得蒼白無力。輸了幾天液體,在醫(yī)生勸導下,哄著父親出院回家,面對妻子和兒女的表情,父親強忍著病魔摧殘的痛苦,佯裝若無其事。作為長子,我能讀懂父親心里那份凄楚和無奈。其實細心的父親從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周圍人們的眼神已明白自己的病情,只是表現(xiàn)堅強罷了?;氐郊依铮瑘詮姷母赣H還是堅持自己走著去村衛(wèi)生所打針,我偶爾抽時間照顧他時,他總是對我說:“我不要緊,你是公家人,不要誤了公家的事,工作要緊?!备赣H直到走不動了才臥床。躺在炕上的父親,由于長期吃不進食物,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有親戚和村里人過來看望,他總是眼睛濕潤,嘴唇抖動,不想多說。深知自己兒女還未成人,責任還未盡完,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生命已到了盡頭。我品味出父親對生的留戀和希望,也體會到他即將離世時內(nèi)心的悲涼和惆悵。在父親病重期間,我強忍悲痛請木匠為父親做了棺木,內(nèi)心充滿了悲涼和無奈,實在不是滋味,真切體會到了生離死別的含義。僅僅四十多天時間,父親便匆忙地走了。在父親最后的日子里,我們?nèi)以诩灏局袚嵛恐赣H一生的痛楚,在家庭生活的窘迫中,盡量伺候得好一點。父親強忍病痛,苦撐病體,咬著牙與病魔和死神做斗爭,有幾次,父親眼角掛著的眼淚始終沒有淌下。即使在生命的盡頭,也沒有打一支止疼針,也沒有花銷幾個錢??嗝液竦母赣H沒有看到他的兒子活出個人樣,來不及享受兒女的孝敬,等不到好時光的到來,不顧全家人的挽留,在那天后半夜,沒有留下一句交待子女的話,便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人世,急著去向天國。臨走也沒穿件新的衣服,帽子是父親當裝卸工時戴過的舊麻絨帽,上衣是已穿過褪色的舊中山服,寒酸得讓人心痛。
歲月無聲去,時光如箭飛。父親西行去,音容依舊在。父親是千百萬中國農(nóng)民中最為普通的一員,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yè)績,沒有留下什么豪言壯語,他身上凝聚著樸實勤勞的傳統(tǒng)美德。在艱辛的生活、苦難的歲月中,他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不奢求個人安逸享樂,默默無聞地辛勤勞作,吃苦耐勞,養(yǎng)家糊口,無怨無悔,用自己平凡的生活抒寫了一位父親短暫的人生,他平凡的一生永遠是我回味的故事。
父親的去世給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悲痛和無盡的思念。這種思念不僅是血濃于水的血肉親情,更是“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愧疚心理,父親在本應該享福的年齡過早去世,讓做兒子的如何不斷腸悲痛呢!這些年來,我只能將痛苦的思念體現(xiàn)在一年一度清明節(jié)的祭祀中。站在父親的墳前,我常常想,父親一生勞累辛苦,幾乎沒過上一天舒坦的日子,沒有高談闊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一生的行動默默無聞地印證著一個父親對家庭孩子的眷戀和愛意。父親與兒子雖沒有多少言語,但知子莫若父。父母把孩子拉扯大,要浸透多少心血,付出多少牽掛,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非常后悔沒帶父親到太原上北京做最后的努力,世上錢花完了,還可以再掙,但父親只有一個,父親沒了,讓兒子到哪里去找啊!人生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那種遙遙無期永遠沒有盡頭的思念。二十多年來,濃濃的思念之情一次次升起,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牽掛。愿天下的父母親永遠安康幸福,這應該是所有兒子的心聲。
(插 圖: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