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勘察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環(huán)境特征和巖土工程條件等,各項建設工程在設計和施工之前,必須按基本建設程序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報告編制是整個勘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工程勘察的最終成果。
【關鍵詞】工程勘察 報告編制
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質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報告是否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和巖土工程特點,關系到工程設計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當、經濟合理。當然,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勘察階段,報告反映的內容和側重有所不同;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對報告的編寫也有相應的要求。下面著重談一談有關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且側重于詳細勘察階段。
1勘察附件
報告編制時往往不注重一些附件,缺少《任務委托書》、《室內巖土試驗報告》、《波速測試報告》等等。缺少任務委托書就意味著勘察時缺少工作依據,勘察工作中的擬建物的標高、基礎埋深、場地環(huán)境邊坡等均不能如實的反映,對勘察報告質量存在著重要的影響。
2工程勘察綱要
工程勘察綱要應在充分了解設計意圖、技術要求并經現(xiàn)場踏勘的基礎上編寫。工程勘察綱要中應明確執(zhí)行的主要技術標準。根據重慶市地方標準涵蓋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邊坡、特殊地基、地質災害勘察項目應首選重慶地方標準。關于技術標準選擇的順序:地方標準-行業(yè)標準-國家標準??辈炀V要中勘探點平面圖應布置貫穿場地的通長剖面,邊坡部分的剖面應垂直邊坡和沿邊坡支擋線布置,勘察范圍應大于用地范圍。
3勘察圖件
勘察圖件是勘察報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有平面圖、剖面圖、柱狀圖和原位測試曲線圖等。鉆孔柱狀圖常常缺水位觀測日期或水位觀測日期與終孔日期相同。平面圖、剖面圖上缺用地范圍,地下室范圍標注不準確。剖面長度不足(特別是需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的剖面)。平面圖、剖面圖成圖比例尺偏小。
4工程勘察等級劃分及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等級是確定勘察工作量的主要依據,應根據勘察規(guī)范結合場地情況綜合確定。因地質環(huán)境的差異,如重慶市地方標準DBJ50-043-2005與國家標準GB50021-2001(2009年版)在勘探點布置上的最大差異是地方標準的勘探點密而淺,國家標準的勘探點是稀而深。常見勘探點數量不足,特別是與場地同時進行勘察的環(huán)境邊坡部分,測試手段及工作量偏少等常見問題??辈旃ぷ鲬搰@著“查明地質環(huán)境、強度巖土參數和對各類工程地質進行評價”進行。
5勘察文字成果報告
編寫勘察報告時不注重勘察文件編制深度的要求,達不到勘察深度的要求。根據平時重慶地區(qū)勘察報告編寫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1)勘察報告名稱中的“勘察階段”應與使用的技術標準中的稱謂一致,國標為“直接勘察”地標為“一次性詳細勘察”。
(2)前言中應明確任務來源、工程概況、目的、任務(往往任務部分很亂)、工作依據、執(zhí)行的主要技術標準、工程勘察等級以及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工作質量評述等內容。
(3)地質環(huán)境敘述中,當存在溪、河時,一定要有重現(xiàn)期20年、50年的洪水位(必要時應有100年或歷史最高水位)。應準確、仔細描述結構面的結合程度及結構面類型。巖土分層不是地層巖性的描述、表述要準確;如部分“坡度”應為“坡角”、地層單位的“段”代表一定地質時期的一套沉積物與單一巖性層是不同的;地層代號的上下角標要清楚;填土除一般描述外,尚應描述填土成分、填土方式、填土時間等;工程勘察中應盡可能的采集水樣進行水質分析。
(4)地震效應評價應盡可能進行巖土層的剪切波速測試,以利場地類別的劃分。應注意區(qū)分Ⅰ0、Ⅰ1場地土和Ⅱ場地土、一般地段和不利地段。對于抗震重點設防及其以上的勘察項目,應實測剪切波速?!督ㄖこ炭拐鹪O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第5.1.3條“給水建筑工程中,20萬人口以上城鎮(zhèn)、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其以上的縣及縣級市的主要取水設施和輸水管線、水質凈化處理廠的主要水處理建(構)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驗室等,抗震設防類別應劃為重點設防類。
(5)巖土參數統(tǒng)計國家標準GB50021-2001(2009年版)按置信度0.95進行統(tǒng)計;重慶地方標準DBJ50-043-2005第L.0.2條按不同的工程安全等級分別選擇0.90(三級)、0.95(二級)、0.975(一級)。統(tǒng)計表中應有指標的平均值、范圍值、標準差、變異系數和標準值。采用重慶市地方標準時所有指標均應統(tǒng)計到標準值(DBJ50-043-2005第9.2.1條)。
統(tǒng)計時應注意:當指標作為作用項時取“+號”,作為抗力項時取“-”;指標分為實測和計算兩類。計算指標平均值和標準值是通過計算確定的。指標的單位應書寫正確,如KN、MPa、MN/m3、MN/m4等。
統(tǒng)計的數據量必須滿足數理統(tǒng)計最小數據量要求。當抗剪強度指標數據量不足時,不能直接以平均值作為標準值,應結合地區(qū)經驗綜合確定。粘聚力с、內摩擦角φ的確定原則:“宏觀判斷為前提,測試成果是基礎,工程經驗作參考,反演分析作校核?!苯Y構面c、φ采用查表確定時,常常是取值與描述不一致。
GB50021-2001(2009年版)采用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巖體基本質量等級,而DBJ50-043-2005采用天然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巖體基本質量等級。
(6)穩(wěn)定性評價:斜(邊)坡除應有基本特征(高度、長度、坡角、邊坡類別等)的描述外,應對斜(邊)坡進行穩(wěn)定性評價。穩(wěn)定性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含定量計算和粗略定量)。對于巖質斜(邊)坡定性評價一般通過極射赤平投影,應包括結構面與邊坡的關系,對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邊坡可能破壞模式、邊坡工程安全等級、邊坡巖體類型、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定量評價要明確計算工況、計算模式、計算參數;注意計算結果應與宏觀判斷進行比較;要確定穩(wěn)定安全系數(特別不同的規(guī)范是有差別的)。常見問題:①條塊劃分過少,且不合理(沒考慮特征水位);②當采用折線法時,F(xiàn)S≤1.05地表出現(xiàn)裂縫,宏觀判斷處于強變形階段,而第1條塊抗力大于下滑力;③未區(qū)分條塊所處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с、φ。
(7)進行地基均勻性評價、地基承載力評價時國標、行標與地標的區(qū)別。
(8)持力層的選擇和基礎型式建議:當有可能采用樁基礎時,應評價成樁可能性和論證樁基礎施工條件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當存在尚未完成沉降變形的新填土時,應提供填土的負摩阻力系數。
(9)道路勘察、室外管道勘察:應區(qū)別道路和公路;線狀工程應分段進行工程地質評價(有條件是應分工點進行勘察評價);勘探工作量普遍偏少(特別是高邊坡部分)。
(10)結論中應明確提出使用本次勘察報告的范圍,如初步勘察階段的勘察報告,只能用于初步設計,一期工程的勘察文件不能直接用于二期工程。應注意當邊坡地段存在平緩外傾層面時,宜提出以下建議 :鑒于一些工程的經驗教訓,應避免雨季爆破施工;當不能避免時,應注意預留1.0m以上厚度巖體采用人工剔打,同時作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截導排等處理措施。
工程勘察報告是建筑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在編制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產生以上一些不必要錯誤。
參考文獻:
[1]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 重慶市地方標準《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043-2005;
[3] 重慶市地方標準《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guī)范》DB50/14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