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小鳥和牽牛花》是教科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作者以豐富的想象,采用對話的形式,將天上飛的小鳥與地上長的植物聯系起來,重點講述了一只生病的小鳥得到牽?;◣椭墓适隆Mㄟ^故事介紹了幾種植物生長的特點,同時也滲透了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學習目標:
1.隨文認識“牽、愁、纏”等14個生字,讀準“一會兒”“玩兒啊”等詞語。學會寫“牽、鳳、哇、該”等生字。借助圖片了解 “蔓兒”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小鳥與鳳仙花、小草之間的對話,學習用“請求、商量”的語氣仿說句子,發(fā)展語言。
3.通過朗讀,了解小草、鳳仙花及牽?;ǖ戎参锏纳L特點,感受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學習用請求、商量的語氣仿說句子,發(fā)展語言。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語體會牽?;◣椭▲B付出的努力,感受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板塊一:初讀感知,夯實雙基。
1.(出示小鳥、牽?;▓D片)了解“牽牛花”。
提示:天上飛的小鳥與地上長的牽牛花之間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讀讀這篇童話故事(板題),隨機落實“牽”字并書寫3遍。
【點評】“善使者,功半成”,教師以色彩鮮艷的圖片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 “小鳥”和“小花” 這兩個毫不相關的主人公之間能有怎樣的聯系產生疑問,促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同時充分利用好課題資源,落實好識字和寫字。
2.啟發(fā)質疑: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帶著疑問,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反復讀,不準的地方標記下來。
3.點撥自由讀課文中遇到的問題,然后進行詞句訓練。
出示詞句,訓練重點:
(1)讀準詞語:發(fā)愁、應該、睜開、鳳仙花。點撥 “愁、睜、仙”的字形與字義。
區(qū)分形近字:該——孩。
(2)讀準兒化音:一會兒、使勁兒、玩兒、蔓兒。
(3)練讀句子,體會語氣和感情色彩。
“鳳仙花姐姐,我病了,請你上來,跟我玩兒一會兒,好嗎?”
“怎么能上去跟你玩兒??!”
“牽牛花把自己的蔓兒纏在榆樹上,使勁兒爬呀,爬呀?!?/p>
4.正確朗讀課文。
(1)小組成員輪讀讀文,相互正音。
(2)檢查讀文情況,點撥訓練,讀正確為止(檢查方式:小組匯報、開火車或指名讀)。
(3)整體感知,引導交流:小鳥和牽?;ㄖg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點評】讀正確、讀流利是初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落實閱讀中識字的過程,是理解課文的基礎。按照字詞句篇的順序有梯度地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做到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降低識字的難度。
板塊二:得意得言,感受“關愛”。
1.(出示小鳥生病的語句)自由練讀、指名讀、聯系生活體驗點撥讀。
2.朗讀對話,積累語言形式。
出示小鳥請求鳳仙花、小草陪伴的對話,指導朗讀:
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點撥抓提示語讀好對話,理解“紅著臉、不好意思”等詞語的意思。最后小組賽讀或表演朗讀。
3.仿說句式,發(fā)展語言。
榆樹下還可能有其他的伙伴,如果小鳥向其他伙伴求助,它們會說什么,怎樣說呢?
小鳥又對榆樹下面的 說:“ ,我病了, ,跟我說一會兒話,好嗎?” 聽見了, 地說:“真對不起!我長在 ,也沒辦法 !”
(先自由說一說,再指名說,評價點撥。)
引導:小鳥須要幫助的時候,這幾位伙伴為什么不能幫助小鳥呢?牽?;槭裁茨軒托▲B呢?
【點評】抓住教材的空白點,仿照對話的語言形式展開合理的想象,練習說話,有利于孩子語言敏感性的形成,有利于孩子思維的成熟。
4.朗讀第6自然段,了解牽牛花能幫助小鳥的原因。
(1)結合文中的插圖了解牽牛花“蔓兒”的作用。嘗試做“纏”的動作,了解字義。
(2)小組合作,練讀第6自然段,找出描寫牽?;ㄅ椭▲B的詞語。
(3)匯報點撥:抓住重點詞“使勁兒、爬呀、有一天、終于”朗讀,體會牽?;閹椭▲B付出的努力,感受朋友間互相關心的真摯情感。(板書:關愛。)
【點評】通過品析 “使勁兒、爬呀,有一天、終于”等詞語,挖掘內涵,讓孩子們多維地感知牽?;ǖ膱猿植恍负透蕿榕笥迅冻鲆磺械木?。孩子們在有目的、有層次的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深切地體會到友情的珍貴。
板塊三:指導寫字,嘗試講故事。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課件)。
提示:小草、鳳仙花托牽?;ńo生病的小鳥送來了禮物,我們也看看是什么禮物吧。
(1)課件出示:“哇、鳳、該”等生字,認讀、組詞。
(2)區(qū)別字形:鳳——風; 掛 ——哇;該——孩。
(3)書寫:重點強調,“鳳”字“又”字的最后一筆是長點兒。示范書寫、生對照寫。
2.嘗試講故事。
提示:可以看圖片講故事,如果帶上自己的動作、表情會更好。
自己試著講一講,再指名臺前講故事,及時評價鼓勵。
【點評】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與寫字,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增強了寫字教學的興趣,也內化了友愛這一主題。聯系學過的字區(qū)別字形引導學生記憶,在寫字時滲透寫字的方法,讓生字詞變得有意味,有趣味。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深化主題 ,多方面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