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小鵬自幼父母離異,母親帶著他艱難度日。母親外出打工后,他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雖然姥姥年邁,只能在生活方面照顧小鵬,但令人欣慰的是,性格內向的小鵬,懂事堅強,學習刻苦,是大家心中的好學生。在學校的“十佳之星”評比中,小鵬還多次當選為“道德之星”。
可是升入初三后,小鵬的成績卻接連下降。在這之前生物、地理這兩門學科是小鵬的強項,而這兩門學科在初二期末都已結業(yè)。升入初三后,數學、物理這兩門學科的學習難度有所加強,這讓原本在這兩方面就不擅長的小鵬無法應對。小鵬很著急,放學回家后“猛開夜車”,由于睡眠不足,上課時經常打瞌睡,人累瘦了,成績卻絲毫沒有提高。作為班主任,我曾多次找他談話,提醒他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但卻不見什么成效,一些科任老師也不時向我反映小鵬上課打瞌睡的問題,下一步怎么辦?這也是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的一個問題。
一天,上晚自習的時候,小鵬的同桌恰好請假,我在小鵬的旁邊坐了一會兒,無意中發(fā)現他在改正帶上刻了一首小詩:
覺皇詩
上課睡覺心不慌。
老師發(fā)現是平常。
要從失敗找經驗,
待到下課是覺皇。
讀后我的第一感覺是:這小子還真有才,上課睡覺還振振有詞,自封“覺皇”!小鵬看我一直在“欣賞”他的小詩,不禁有些緊張。看著這首小詩,我思考了一會兒,既然小鵬喜歡寫詩,何不用一首詩歌來引導他?于是,我在他的練習本上寫了一首《贈覺皇》:
上課睡覺本不香。
自勉自嘲稱覺皇。
胸中目標如山定,
送走星光迎目光。
在詩里,我沒有責備的意思,而是重在表揚他學習刻苦的精神,稱贊他是一位有為青年。他讀后頓時笑逐顏開,什么也沒說,只是一個勁地沖我點頭。我知道,詩歌拉近了小鵬和我的心理距離。
這之后的一周,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小鵬幾乎再也沒有打過瞌睡,而且主動回答問題的次數也多了,每次我都適時地表揚他。那、天語文課下課后,我找到了小鵬,我先肯定了小鵬這一周上課的表現,并表示希望他能再接再厲,在其他課上也不打瞌睡,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小鵬聽了我的表揚,不好意思地笑著點了點頭。我接著問:“小鵬,老師知道你因為成績下降很著急,但要提高學習成績不能靠熬夜來解決啊,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自己付出的努力與學習成績不成正比呢?”小鵬茫然地搖了搖頭。我說:“你改正帶上的小詩寫得很好,我想這首小詩一定是你仔細思考、集中精力創(chuàng)作的結果,學習也是這個道理。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找到好的學習方法,集中精力,上課認真聽講,這些一定要遠比‘開夜車’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天,我在班級帶領學生上早自習的時候,發(fā)現小鵬又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了一首詩,題目是《贈老師》:
辛苦半生為學忙,
所有苦樂心中藏。
希望老師福如海,
風雨過后是陽光。
在班級,我在幸福的感覺中走了兩圈,把小鵬贈給我的小詩默默地記住了。我合上了他的練習本,師生相視而笑,我知道,小鵬真正認同了我的觀點,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果然,此后,小鵬在任何課堂上再也沒有出現過打瞌睡的情況,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沒有說教,以詩為媒介,以愛心為紐帶,完成了疏導工作。
小鵬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如愿考入了省重點高中。高一臨近放寒假的時候,我收到了他的來信。在信中,小鵬寫到:“老師,謝謝您贈給我的那首詩,那首詩給了我很大動力,也不斷地警醒著我……”讀著小鵬的來信,我心中滿是幸福的感覺?!坝H其師,信其道”,是啊,走進“學生心里”的教育才能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師生的對詩留在了彼此心里,成為留給未來的美好回憶。